張陽
摘 要:二月河作為河南本土著名的作家,在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佛像前的沉吟》兩個版本。新舊版本因為出版時間的差別使兩個版本出現了形式和內容的不同。本文從編輯的角度敘述了新舊版本的不同之處和修改的過程,使更加貼合作者心意的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
關鍵詞:二月河;《佛像前的沉吟》;版本
中圖分類號:G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1-0-02
二月河散文集《佛像前的沉吟》,河南文藝出版社分別于2009年3月、2016年4月出版過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開本等),都存在著較大差異。比如:2009年版(以下簡稱“舊版”)收文60篇,2016年版(以下簡稱“新版”)收文53篇,即使兩版均收錄的文章,標題、編排順序等,也有較大調整;再如:舊版為16開平裝本、新版為32開精裝本。以下將分別詳述。
一、開本:由大而平到小而精
拿到新舊兩版的《佛像前的沉吟》,給人第一印象是它的開本改變。如前所述,舊版為小16開本(710×1000,1/16),平裝,成品尺寸為:高24CM寬17CM;新版為普通32開(787×1092,1/32),精裝,成品尺寸為:高18.5CM寬13CM。這種開本的變化,主要因為后者列入“小說家的散文”叢書,是按照該叢書的統一開本、統一風格設計的。該套叢書以“最不虛妄的文字/最不雕琢的思想/最不做作的性情/是不掩飾的本色”為特色,以世界名畫做封面的一套叢書。自2014年下半年起已陸續(xù)推出《我畫蘋果樹》(鐵凝)《雨霖霖》(何士光)《高壽的鄉(xiāng)村》(閻連科)《看遍人生風景》(周大新)《大姐的婚事》(劉慶邦)《我以虛妄為業(yè)》(魯敏)、《走神》(喬葉)《旅館里發(fā)生了什么》(王安憶)等四十余種。
2009年版
2016年版
二、新版刪減文章多篇
《佛像前的沉吟》舊版收文60篇,分為“冬至況味” “佛像前的沉吟” “花洲情緣” “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四輯;新版收文減至53篇,分為五輯,無輯名。經認真比對,我們會發(fā)現兩版的編排順序有很大變動,比如,舊版最后一輯的24篇文章中,《〈雍正皇帝〉一書構思始末》(原標題:《雍正一書構思始末》)《我看〈大義覺迷錄〉》《順治死在商丘?》《“順治出家”謎說》等7篇文章被抽出,組成新版的第五輯,且其中有三篇改了標題——另兩篇是:《孽海恨天》改為《順治和董小宛》,《天涯之情》改為《順治的曠古情緣》。
全書刪去的文章有:《一張門票的效應》《南陽的“官辦財神廟”》《好來漢風芒碭山》《干凈的濟南》等七篇,刪去的這幾篇文章現在看來,大概是作者或編者認為它們更拘泥于彼時的一時一事,雖有當時的熱點效應,但無長效性,事情過去之后便沒有保有或反復閱讀的價值。
一般而言,作者之所以刪去某些篇目,一是“篇幅所限”,二是這些作品不盡如人意。當然這只是猜測,實際可能并不盡然。比如,《1978追憶》《我與兩個責任編輯》兩文,便被另行收入同期出版的散文集《舊事兒》(“南陽作家自選集”之一,大象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標題分別改為《追憶1978》和《我的我的編輯》;前者還被作者放在了全書第一篇。該文開篇寫道:
我的生命前期似乎與“8”有不解之緣。1948年我3歲,隨母親渡過黃河,從此由山西人變成河南人。1958年母親調到南陽,我又隨母親變成純粹的南陽人。1968年我從軍,由一個滿身學生味的知識青年變成了青年軍人。1978年呢?
1978年是我人生重要的轉捩點。比前頭幾個“8”的那種生活小轉折不知重要多少倍……
三、新版刪去了“二月河畫選”
新版刪去了作者的多幅畫作。舊版在“卷首”的位置,排有4頁“二月河畫選”,選其畫作7幅,黑白印刷,以牡丹、荷花等傳統題材為主。二月河身邊的多位文友曾在文章中評述其書畫作品,如女作家王鋼戲稱其為“葉比花好,花比字好,遠比近好,倒比正好”;散文家周同賓提到獲贈的兩幅畫作,一桃花,一壽桃,畫上題詩頗具文人情懷,其一:“夭夭修得詩經篇,燁燁荒嶺小家院。渾然不計年輪多,歲歲艷英賦春天?!保@然,這“畫的是《國風》里的桃樹,灼灼了三千年的桃花”。另一幅則有戲謔意味:“賊、賊、賊,二月河不思作文思做賊。天上去赴王母宴,逡巡竊得一枝蟠桃歸,稽首笑祈吾友福壽康且齊?!甭淇钍恰百\徒二月河”。(見《二月河先生紀念文萃》)
二月河還常以南瓜入題,舊版中的“二月河畫選”的第二幅畫的就是南瓜,其生機盎然中透著樸拙與天真。他本人對自己的書畫作品也有較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比如他常說“哄得大家高興開心就好”。針對網友的“大聲呵斥”——“二月河你別寫字了!”他說:“我的字不好,更遑論畫畫。但這幾年也弄幾筆:什么目的也沒有,為的就是想調理身體,多活幾年?!彼f,這是自己的“小五個一工程”——每天繞著五件事:一幅字,一幅畫,一篇短文,一首詩,還有走一個小時的路?!安皇敲刻於甲鐾?,但就做這些而已?!?/p>
四、校正了一些錯訛之處
舊版有一些明顯的人名、地名的錯訛之處以及錯字、別字,新版均一一做了認真校正。如“胤褪”應為“胤禵”(《〈雍正皇帝〉一書構思始末》),“李白成”應為“李自成”(《博學宏儒科——新春閑磕牙之一》),“秦先寺”應為“奉先寺”(《從洛陽到南陽的神》),“昂然人席”應為“昂然入席”(《清初漢奸逸聞——新春閑磕牙之二》,等等。
從以上幾點比較可以看出,新版比舊版的內容更考究,更具高度和深度,所以更具反復閱讀,耐人咂摸的價值,總中也可體會到編者的匠心。
杜甫有詩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將不同的圖書版本詳加比較,可以見微知著,從中體會與感悟作者、編輯的用心之處,這對于出版工作者而言,可以說是有益之事。
參考文獻:
[1]二月河.佛像前的沉吟,2008(193526)IV.1267.1.
[2]二月河.佛像前的沉吟,2015(295784)IV.①I267.
[3]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
[4]常用語言文字規(guī)范手冊.
[5]朱音.二月河新作《胡雪巖》低調面世[J].中國出版,2007(09).
[6]田永清.二月河公式:名氣=才氣+運氣+力氣[J].秘書工作,2014 (10).
[7]徐亞東.冷與熱的背后——“二月河現象”文化解讀[J].文藝評論,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