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志娟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過分析英語學困生的現(xiàn)狀,提出了提高初中英語學困生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學困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學生群體,需要教師對其給予更多的一些關注,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針對性對策展開對學困生的教學指導工作,旨在幫助他們逐步走出學習的困境,最終扔掉“學困生”這頂帽子。
一、從情感障礙入手,轉化英語學困生
具有情感障礙的學生很容易成為學困生,這些學困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他們對英語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英語的信心不強,不愿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的過程。具有比較明顯的退避心理,寧愿將學習時間花費在其他學科上。久而久之,他們的英語學習障礙越來越明顯[1]。為此,教師可引入生活化教學法,讓學困生了解到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提高他們對英語語言學習的重視,同時也使其在生活化的生動情境下,增強英語學習體驗,使其主動投入英語學習過程中。例如在“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一課中,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如果你走在街上,有個黑皮膚外國人想詢問你:“Is there a hospital near here?”你會怎么回答。通過生活化教學,學困生能夠身臨其境地走進生動的情境之中,主動學習課堂上的新知識,并將其運用到生活場景之中,解決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
二、立足認知障礙問題,轉化英語學困生
部分學困生由于認知障礙問題而產生學習上的障礙,他們的基礎知識薄弱,基礎學習技能也比較差,需要教師在學困生轉化的教學工作中提升他們必備的學習素質。以“Don't eat in class”一課為例,教師可先指導學困生在課前進行自主預習,強化學困生的基礎知識。在這方面,教師可通過微課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在微課件中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如初步掌握好classroom、hallway、outside、fight等詞匯和arrive late、have to等詞組,并且初步了解談及規(guī)則和制度時的祈使句、情感動詞(can、have to)等相關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鼓勵學困生列出一道道蘊含祈使句和情感動詞的規(guī)章制度,如“Don't run in the hallway!”“Don't arrive late for school!”“Don't fight!”等等。由此,學困生可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有利于提高學困生的基礎學習素養(yǎng)與能力。
三、降低知識難度,轉化英語學困生
初中英語的學習難度較之小學英語的學習難度更大,不少學生在長期面臨知識難度大的學習障礙時,漸漸成為學困生[2]。歸根到底是他們缺乏持續(xù)性的良好學習動機,也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初中英語教師在對這些學困生進行轉化時,可引入直觀化的教學手段,幫助他們逐步克服知識難度上的學習障礙。例如在“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將一些圖片插進來,呈現(xiàn)給學生觀看,并詢問學生:“Have you heard of these books?”然后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書,進入到新課的教學中。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著自己聽過或讀過的書,建立起思維導圖,將Book Title、Name等內容納入思維導圖枝干中,有利于提高知識學習的直觀性,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進而克服學困生的學習障礙,提高其學習成效。
總之,初中英語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情感障礙、認知障礙和知識難度障礙等問題,引入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對學困生進行有效的轉化,既保障英語教學的實效,又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法明.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9(19):59.
[2]虞萍.轉化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探索與實踐[J].名師在線,2019(03):33-34.
(作者單位:莊浪縣良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