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建構(gòu)主義的高職英語課堂活動設計

2020-07-14 02:35:04季彥君
課程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關鍵詞:建構(gòu)主義理論高職英語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了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技能人才,高職院校重視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大力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要實現(xiàn)此改革目標,在高職英語課程活動設計上,應該以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基礎,在突出學生的課堂中心地位時,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做到在用中學,學以致用。

【關鍵詞】建構(gòu)主義理論? 高職英語? 課堂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2-0050-03

一、背景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復合型的應用技能人才,高職高專院校也大力推進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不少高職院校對于高職英語課程,也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來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升實際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而要在高職院校的英語課中成功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不少高職院校的學者研究建構(gòu)主義理論,如高職院校學者范雙莉(2008)和倪凌(2011)都撰文寫過建構(gòu)主義與高職英語教學的相關文章。本人相信,建構(gòu)主義理論既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基礎,探究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推進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

二、建構(gòu)主義理論概述

建構(gòu)主義(constructivism)起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該理論在西方教育界興起,本世紀初,該理論在我國越來越流行。

從知識觀的角度看,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gòu)這四個方面構(gòu)成了建構(gòu)主義理論的四大要素。(何克抗,1998)建構(gòu)主義理論的知識觀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是教師在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協(xié)作”和“會話”的方式,以語言為工具來進行。

就學習觀來看,建構(gòu)主義理論則指出學生需要在真實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積極自主的進行新舊知識的重組整合。在學生對認知結(jié)構(gòu)進行重構(gòu)的過程中,學生處于中心和主體地位。

而從教學觀來看,建構(gòu)主義理論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既強調(diào)學生主動自主建構(gòu)知識,又強調(diào)教師需通過提問以及協(xié)商互動方式傳授新知識,建構(gòu)主義既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非常重視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重視教師的導這一點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非常重要,有利于高職院校在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薄弱的情況下,也能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在建構(gòu)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模式具體步驟應該是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效果評價。高職英語課程可以以此模式為基礎,嘗試設計課堂活動,在活動中,既能突出學生中心地位,另外,也在活動前和活動中,都能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季彥君, 2015)

三、教學分析

下面本人將詳細介紹如何在建構(gòu)主義理論基礎上設計高職英語課程的課堂活動,讓教師更好的在活動中教,學生也更好的在活動中學。

(一)課程分析

高職英語課程是針對我校的所有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本課程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在提升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未來職場中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高職英語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并起到工具性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選用的教材為“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此教材是在德國克萊特出版集團出版的《Network Now》系列教材基礎上,結(jié)合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實際情況編寫而成。選用此教材既能吸收德國職業(yè)教育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又能從我國高職院校的生源學情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本次教學設計選擇的是第一單元的第一個模塊Welcome to the Class,學生通過學習問候語、自我介紹以及介紹他人,提高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人所教授的高職英語課程的學生是本人所在的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學院19級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大一學生,本人所在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yè)大一每個班有50多個學生,屬于大班。

從個性特點來說,學生活潑、積極、相互團結(jié)互助、有個性,并有很強的交際意愿。從英語語言基礎來看,學生絕大部分完成了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經(jīng)過高考訓練,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詞匯量,并基本掌握基礎的英語語法知識,但學生的英語語音、詞匯量以及語法等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牢固,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有待改善。

(四)教學目標(Teaching objectives)

1.知識目標(Knowledge objectives)

第一,學生需要掌握與問候、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相關的語言表達,如:

Hello, my name is…/Im…

I love/hate…

Pleased to meet you.

This is…

He/She can…

He/She likes…

第二,學生在用英語介紹他人時,需要注意學習并區(qū)分指示代詞的用法,如:this, that, these, those.

第三,了解關于問候以及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的背景知識和注意事項。

2.能力目標(Proficiency objectives)

第一,提高和發(fā)展學生在問候和介紹自己以及他人,談論愛好等方面的英語聽說技能,以便實現(xiàn)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目標。

第二,教師能引導學生克服原來的不良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實現(xiàn)語言技能全方位的提升。

3.情感目標(Moral objectives)

第一,通過英語課堂活動教學,激發(fā)學生對高職英語課程的興趣。

第二,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今后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基礎。

第三,通過英語問候、自我介紹以及介紹他人等方面英語語言的學習,更使得學生在熟練掌握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也能增強文明禮貌意識,促使學生成為有良好教養(yǎng),尊重他人并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第四,引導學生通過課外的閱讀及自主學習,了解國外的文化,做到文化在語言中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具有國際視野。

(五)教學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本課程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以活動為載體,既強調(diào)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也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基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四、教學過程 (Teaching process)

(一)教學重點和難點(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Key-points:

1.Learn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and others

2.Learn to talk about hobbies and interests

3.Learn demonstrative pronouns: this, that, these and those

Difficult points:

Learn demonstrative pronouns: this, that, these and those

(二)具體教學步驟(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Pre-class

Before the clas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read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texts on Page 23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ttawa.

Step 2 In-class

Task 1 Lead-in(15mins)

Give the students a minute to look at all the pictures on Page 1.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teacher talk to students in English freely.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ere is Anna from?

Where are you from? And your family?

Task 2 Dialogue(30mins)

First:When the students first listen to the dialogue with their books closed, after listening, let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5mins)

How many people do you hear?

Where are they?

Second: Pair work (15min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uncovered, and then let students read these sentences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family history class on Page 3. Students work in pairs and work out the answers before they are read out in class.

Third: Students are asked to work in pairs and read aloud the dialogue.(10mins)

Task 3 Likes and Dislikes Chain(20mins)

First:According 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hrases. Students write six sentences. The sentences can be completed with hobbies, food, cities, etc.

Im (not) interested in…

I (dont) like…

I love/hate…

And then: Students use English to say at the beginning of activity: I love(Chinese food). What about you? Students can respond by saying: I love (Chinese food), too or I dont like(Indian food).

Finally:The student who has answered then addresses another student and reads out one of his/her sentences and asks: What about you? Continue the chain until everyone in the class has said at least one sentence.

Task 4 Group work (25mins)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Let each group member make self-introduction and introduce his or her partner to the class.

Use the following phrases:

Hello, Im…/My name is…

This is…He/She can…

Hes/Shes…? ? He/She likes…

Blackboard design:

Task 1?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ere is Anna from?

Where are you from? And your family?

Task 2 How many people do you hear?

Where are they?

Task 3 Im (not) interested in…

I (dont) like…

I love/hate…

Task 4? ?Hello, Im…/My name is…

This is…? ? ? ?He/She can…

Hes/Shes…? ? He/She likes…

Step 3 Post-class

Finish the Self-study part.

(Lynda Hubner, 楊忠, 2019)

五、教學效果(Teaching effect)

知識目標:學生能基本正確的使用簡單英語詞匯以及句型進行問候、自我介紹以及介紹他人。

能力目標:學生課前能夠按教師的要求自覺閱讀材料,能夠聽懂簡單基礎的問候和介紹自己和他人方面的英語會話,在課堂會話過程中,學生基本能聽懂教師及他人的英語問句,并迅速做出回答。

情感目標: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學生們通過參加課堂活動也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和提高了文明禮貌的素養(yǎng)。

六、特色創(chuàng)新(Featured innovation)

課前,通過讓學生用手機掃碼點讀單詞和借助微? 信平臺、互聯(lián)網(wǎng)等閱讀語言文化專欄,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提升。

課中,首先,教師以課本為依托設計引入活動,先讓學生通過看課本圖片,并與學生自如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談? 等形式,使學生對課本創(chuàng)設的真實的社區(qū)大學課堂中,幾個人第一次見面交流的情境加以熟悉。這個引入活動的設計理念是來源于建構(gòu)主義知識觀中顯示教學活動要以社會文化為背景。

接著,再繼續(xù)以任務為驅(qū)動,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層層遞進,并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融入社區(qū)大學的真實情境的同時,通過支教式教學、協(xié)商互動和會話,教師將自我介紹、介紹他人等相關英語語言點在由易到難的活動中教授給學生,并結(jié)合傳統(tǒng)把重點的英語語言點提示在活動進行時,通過板書設計,展示給學生,從而推進學生英語語言向前發(fā)展,并讓學生做到在用中學,學以致用。以上這些任務的設計,是結(jié)合建構(gòu)主義學習觀和教學觀理論,突出了教師和學生的平等關系,可以說,這些活動的設計體現(xiàn)的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羅·弗萊雷對師生關系的概括,即教師是像學生一樣的教師,學生是像教師一樣的學生。

七、教學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

目前,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使用有限,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加強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借助微信、網(wǎng)絡等先進的手段,在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下,設計更有效的高職英語課堂活動,以便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Lynda Hubner, 楊忠. 職通英語(Network Now)[M].吉林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季彥君.建構(gòu)主義理論的認識誤區(qū)分析及其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5(7):100-102

作者簡介:

季彥君(1982-),女,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第二語言習得及語言測試。

猜你喜歡
建構(gòu)主義理論高職英語
建構(gòu)主義理論對法語課堂的啟示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10:28
建構(gòu)主義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建構(gòu)主義教學法在離散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建構(gòu)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新聞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3:08:03
基于工作任務的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構(gòu)建研究
高職英語教學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9:42
現(xiàn)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5:21
論高職英語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的效度與信度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4:16
關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49
苍南县| 剑阁县| 和硕县| 南开区| 望城县| 西畴县| 德保县| 佳木斯市| 保定市| 象州县| 大宁县| 邵东县| 商洛市| 安新县| 漾濞| SHOW| 顺义区| 九龙城区| 扎鲁特旗| 佳木斯市| 屯留县| 北京市| 罗田县| 鄂托克旗| 三原县| 安宁市| 淄博市| 襄垣县| 田东县| 微博| 宜阳县| 曲阳县| 江山市| 南溪县| 博乐市| 长治县| 南阳市| 璧山县| 泾阳县| 双流县|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