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
【摘 要】本文通過案例分析以及案例處理策略來呈現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處理的成功案例,通過分析得出:輔導員應加強對特殊學生的關愛,并及時與家長溝通,家校合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關心學生生活,從而使其積極健康成長。
【關鍵詞】輔導員;家庭矛盾案例;家校共育
一、案例背景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和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父母將精力投入到工作和事業(yè),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已有研究表明,長期缺席父母陪伴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如自卑、焦慮、恐懼、孤僻等心理問題(張春陽,徐慰,2020)。在人際關系方面,有留守經歷的學生更敏感脆弱(沈宏艷,2017);在挫折應對方面,相對而言更加容易以幻想、退避等心理防御機制應對(秦紅霞,許燕,楊穎,蔣獎,2019);社會化能力及學習能力相對差(喬雙平,江攀宇,蘭溪、楊啟,2020)。學生的性格孤僻等心理問題不但影響自我學習和生活,而且會影響他人與集體的榮譽和利益,還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于婷,2019)。
二、案例簡介
王同學,平時性格孤僻,與他人難以相處,班級集體活動等需要輔導員提醒催促,偶爾不接輔導員電話,不回信息。該生母親跟輔導員反映,無法和孩子交流,孩子也不聽從大人意見,家長覺得學生已滿20歲,有自主能力,一切順其自然。疫情期間與家人相處關系緊張,某日家長聯(lián)系輔導員王同學不辭而別,執(zhí)意提前返校。
三、案例分析及對策
從家長處得知學生離家出走,首先聯(lián)想到快放寒假時,學生提出留宿過年,學院經多方勸慰,才同意到東莞和父母一起過年。該生如此不愿意與家人一起,此次離家出走也必定事出有因。一方面,與家長交換學生成長信息、在校表現,以便更全面更精準地了解學生情況。另一方面,希望家長積極配合,給予學生關愛支持。在與家長溝通時,輔導員發(fā)現家長存在一種思維誤區(qū),認為給予子女充足的經濟支持就是對子女的關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背井離鄉(xiāng)辛勤勞作供養(yǎng)孩子上學實屬不易,于是對孩子有了更高的期望,但沒有意識到大學階段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性,也沒有意識到子女缺乏精神上的關愛。而對于孩子來說,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王同學與家人沒有感情基礎或關系淡漠,離家出走表明她對家人是抗拒的。在此情形下,首先告知家長不要再不停打電話或者發(fā)消息責怪孩子,當務之急是保證她的安全,請孩子信任的人去了解其行蹤。同時第一時間與學生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生現狀,穩(wěn)住其情緒,建議到安全地方待著,并告知學生和家長學生回校面臨的種種后果,分析了學生回來后的各種可能,希望母女靜心交流、化解矛盾,希望家長提供學生在外期間的經濟支持,家長表示愿意努力配合。同時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分析學生回到重慶后有幾種可能:1.執(zhí)意返校進行隔離并接受處分;2.直接回區(qū)縣老家;3.投靠堂姐;4.自行入住酒店。與此同時我還聯(lián)系學生堂姐讓其與學生一直保持聯(lián)系,盡最大努力了解學生行蹤,叮囑其注意安全,幫助解決她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
期間我一直用心與其交流,沒有批評其離家出走或者教育他要聽父母的話等等,而是關心學生在外的情況及面臨的困難,讓學生感受到我的真心,了解王同學的真實想法。在我的努力下,王同學終于向我傾述:該生9歲時,父母離開老家到廣東打工,她一直跟姑姑家生活,母親性格強勢,對孩子要求嚴厲,相聚在一起就是挑毛病,對孩子非打即罵,她不能接受母親的粗暴,同時長期留守生活養(yǎng)成該生特別內向,不愿與人溝通,對父母特別怨恨,這次離家出走也是因為她說錯話,母親和哥哥打了她。同時了解到學生不愿意接受因為提前返校而受處分,她不是一定要回學校,只是不愿意繼續(xù)和母親相處。經過努力,學生最終愿意以防疫大局為重,接受建議直接回老家,于是我?guī)推洳樵兓乩霞业能嚻?,告訴其回家方案,但是鑒于疫情防控嚴管措施,我多次聯(lián)系家長這種情況下不要再指責孩子,首先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并讓其與老家親戚聯(lián)系,幫助孩子順利回家,最終學生平安回到老家。母親的難以溝通和暴力,讓王同學感受不到家的溫暖,通過這次事件,我一方面多次跟其母親溝通,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僅僅給予孩子經濟支持是不夠的,更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關愛、心理上的溝通,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學會傾聽孩子的訴求,多鼓勵和贊美孩子,支持孩子做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長成才的事,經過多次嘗試,王同學的母親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堅持關心王同學的日常生活,時不時向她講述我?guī)Ш⒆拥钠D辛,讓其知道她母親的不易,得知她已認識到自己說話帶刺的毛病,我推薦一些書給她讀?,F在王同學狀態(tài)穩(wěn)定,愿意主動跟我交流,班級活動參與度也慢慢提高。
四、總結與思考
解決這類缺少關愛性格孤僻的學生問題,需要對其進行精準幫扶,平時應多關心和多關注他們,多和她們進行談心談話,這真的需要輔導員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才會得到學生的信任,打開學生封閉的心靈。此外,我們也要發(fā)動家長進行共同的關愛,應多和家長交流溝通,實施家校共育的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健康的心理,做到學校家庭雙管齊下,最終讓學生積極的態(tài)度去生活、學習。性格孤僻的學生不是不要求進步,只是有些事從來沒人告訴過她們什么是不對的,沒有人教過她們遇事該怎么處理,如果這種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能給她們一點幫助,或許學生會受益終身。同時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加強自身素養(yǎng),不斷積極進取,用更多的知識武裝自己給予學生更多的知識與幫助。
參考文獻:
[1]秦紅霞,許燕,楊穎,蔣獎.留守經歷大學生兒童期創(chuàng)傷對抑郁的影響——分離和拒絕圖式類別與人際關系敏感的鏈 式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9(12).
[2]張春陽,徐慰.大學生留守經歷與攻擊性:安全感與自卑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OL].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