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海洋防污性能

2020-07-15 01:56:06陳俊華楊建新
合成化學 2020年6期
關鍵詞:苯甲?;?/a>藻液藤壺

董 苗, 胡 玥, 陳俊華, 林 強, 楊建新*

(1. 海南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 海南省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 ???570228;2. 海南師范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海南 ???571158)

在開發(fā)和利用海洋資源的過程中,常常會面對由海洋生物污損引發(fā)的問題[1]。海洋生物污損是指海洋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附著在海洋固體物表面并生長繁殖的現(xiàn)象。這會給海洋設施和海洋生產(chǎn)科研活動造成嚴重危害[2]。例如降低航速、增加航行阻力、腐蝕船底和破壞船體等。為了減少海洋生物污損對海洋經(jīng)濟活動的影響,研究人員開發(fā)了形式多樣的海洋防污技術,以減少海洋污損生物的危害[3-4]。

有機錫防污涂料是一種高效、廣譜的海洋防污涂料。然而,這種涂料會在生物體內(nèi)沉積,并可能沿著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因此,國際海事組織(IMO)明確禁止在船舶上使用有機錫防污涂料[5]。除有機錫防污涂料,氧化亞銅防污涂料的使用率也較高。這種涂料長期使用后會造成銅元素富集效應,造成海藻等死亡[6]。

吲哚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環(huán)境安全性,廣泛應用于農(nóng)藥、醫(yī)藥和香料等領域[7-9]。吲哚化合物在海洋船舶防污涂料中也表現(xiàn)出潛在應用前景。Olguin等[10]發(fā)現(xiàn)6-溴吲哚-3-甲醛和2,5,6-三溴-1-甲基-3-二甲胺基吲哚對藤壺幼蟲的EC50分別為5 μg/mL和1 μg/mL,其防污活性是三丁基氧化錫的兩倍,5,6-二氯-1-甲基-3-二甲胺基吲哚的防污活性是三丁基氧化錫的4倍[11]。

本文以吲哚為原料,與碳酰氯或磺酰氯反應,合成了7個N-?;〈倪胚峄衔?a~g, Scheme 1),其結(jié)構(gòu)經(jīng)1H NMR和元素分析確證。研究了化合物對球等鞭金藻、亞心形扁藻和舟形藻以及藤壺幼蟲的生長抑制活性。

Scheme 1

1 實驗部分

1.1 儀器與試劑

ZF-1型紫外分光光度計;BRUKER AV-400 MHz型核磁共振儀(CDCl3為溶劑,TMS為內(nèi)標);Vario Micro cube型元素分析儀;XTS30型體視顯微鏡。

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a~g的合成(以a為例)

在50 mL兩口燒瓶中,依次加入NaH 0.38 g(0.015 mol)和無水DMF 10 mL,氮氣保護,攪拌下于室溫反應10 min。緩慢滴加0.94 g(0.008 mol)吲哚的DMF(10 mL)溶液,滴畢,攪拌下反應30 min。緩慢滴加酰氯,滴畢,攪拌下反應4 h。加入60 mL去離子水,用乙酸乙酯(35 mL)萃取,合并有機相,依次用去離子水洗滌,無水MgSO4干燥,減壓蒸除乙酸乙酯得深黃色黏稠液體,經(jīng)硅膠柱層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20)純化得a。

用類似的方法合成b~g。

N-苯甲?;胚?a): 淡黃色液體,產(chǎn)率78.9%;1H NMR(400 MHz, CDCl3)δ: 8.44(d,J=8.0 Hz, 1H), 7.78(d,J=8.0 Hz, 2H), 7.63~7.66(m, 2H), 7.57(t,J=7.6 Hz, 2H), 7.43(t,J=7.6 Hz, 1H), 7.37(d,J=8.0 Hz, 1H), 7.34(d,J=3.6 Hz, 1H), 6.66(d,J=3.6 Hz, 1H); IRν: 3050(C=C), 1691(C=O), 1537, 1456(C=C), 1339(C—N), 722(C—H) cm-1; Anal. calcd for C15H11NO: C 81.43, H 5.01, N 6.33, found C 81.40, H 4.96, N 6.36。

N-對甲氧苯甲?;胚?b): 淡黃色液體,產(chǎn)率56.1%;1H NMR(400 MHz, CDCl3)δ: 8.35(d,J=8.4 Hz, 1H), 7.77~7.72(m,J=8.0 Hz, 2H), 7.62(d,J=3.6 Hz, 1H), 7.40~7.34(m, 2H), 7.30(t,J=8.0 Hz, 1H), 7.05~6.98(m, 2H), 6.63(d,J=3.6 Hz, 1H), 3.90(s, 3H); IRν: 3056(C=C), 2957(CH3), 1630(C=O), 1556, 1461(C=C), 1380(CH3), 1344(C—N), 759(C—H) cm-1; Anal. calcd for C16H13NO2: C 76.48, H 5.21, N 5.47, found C 76.41, H 5.19, N 5.39。

N-丁?;胚?c): 淡黃色液體,產(chǎn)率67.8%;1H NMR(400 MHz, CDCl3)δ: 8.52(d,J=8.4 Hz, 1H), 7.60(d,J=7.6 Hz, 1H), 7.51(d,J=4.0 Hz, 1H), 7.39(t,J=8.0 Hz, 1H), 7.31(t,J=8.0 Hz, 1H), 6.68(d,J=4.0 Hz, 1H), 2.94(t,J=7.2 Hz, 2H), 1.87~1.97(m,J=7.2 Hz, 2H), 1.12(t,J=7.2 Hz, 3H); IRν: 3058(C=C), 2962(CH3), 2924(CH2), 1709(C=O), 1635(C=C), 1537, 1453(C=C), 1384(CH3), 1339(C—N), 750(C—H) cm-1; Anal. calcd for C12H13NO: C 76.98, H 7.00, N 5.48, found C 76.91, H 6.96, N 5.39。

N-丙酰基吲哚(d): 淡黃色液體,產(chǎn)率53.3%;1H NMR(400 MHz, CDCl3)δ: 8.51(d,J=8.0 Hz, 1H), 7.60(d,J=8.0 Hz, 1H), 7.52(d,J=4.0 Hz, 1H), 7.39(t,J=8.0 Hz, 1H), 7.32(t,J=7.6 Hz, 1H), 6.68(d,J=4.0 Hz, 1H), 2.98~3.03(m,J=7.2 Hz, 2H), 1.39(t,J=7.2 Hz, 3H); IRν: 3058(C=C), 2960(CH3), 2925(CH2), 1710(C=O), 1634(C=C), 1537, 1454(C=C), 1382(CH3), 1344(C—N), 743(C—H) cm-1; Anal. calcd for C11H11NO: C 76.28, H 6.40, N 5.44, found C 76.33, H 6.32, N 5.39。

N-對甲苯甲?;胚?e): 淡黃色液體,產(chǎn)率57.6%;1H NMR(400 MHz, CDCl3)δ: 8.42(d,J=8.4 Hz, 1H), 7.69(d,J=8.0 Hz, 2H), 7.64(d,J=7.6 Hz, 1H), 7.42(t,J=8.0 Hz, 1H), 7.35(m, 4H), 6.65(d,J=3.6 Hz, 1H), 2.50(s, 3H); IRν: 3052(C=C), 2964(CH3), 1678(C=O), 1607(C=C), 1542, 1450(C=C), 1382(CH3), 1344(C—N), 750(C—H) cm-1; Anal. calcd for C16H13NO: C 81.68, H 5.57, N 5.95, found C 81.62, H 5.54, N 5.93。

N-苯磺?;胚?f): 白色片狀晶體,產(chǎn)率61.9%;1H NMR(400 MHz, CDCl3)δ: 8.04(d,J=8.4 Hz, 1H), 7.92(d,J=8.0 Hz, 2H), 7.61(d,J=3.6 Hz, 1H), 7.55~7.58(m, 2H), 7.47(t,J=8.0 Hz, 2H), 7.35(t,J=8.0 Hz, 1H), 7.23(t,J=7.6 Hz, 1H), 6.71(d,J=3.6 Hz, 1H); IRν: 3056(C=C), 1633(C=C), 1545, 1445(C=C), 1371(C—N), 1177, 1128(O=S=O), 726(C—H) cm-1; Anal. calcd for C14H11NO2S: C 65.35, H 4.37, N 5.44, found C 65.33, H 4.32, N 5.39。

N-對甲苯磺?;胚?g): 白色針狀晶體,產(chǎn)率66.7%;1H NMR(400 MHz, CDCl3)δ: 7.98(d,J=8.4 Hz, 1H), 7.76(d,J=8.4 Hz, 2H), 7.57(d,J=3.6 Hz, 1H), 7.53(d,J=8.4 Hz, 1H), 7.31(t,J=7.2 Hz, 1H), 7.21~7.24(m, 3H), 6.66(d,J=3.6 Hz, 1H), 2.34(s, 3H); IRν: 3031(C=C), 2958(CH3), 1632(C=C), 1493, 1444(C=C), 1368(C—N), 1171, 1127(O=S=O), 679(C—H) cm-1; Anal. calcd for C15H13NO2S: C 66.40, H 4.83, N 5.16, found C 66.33, H 4.72, N 5.27。

1.3 抑藻活性測試

參考文獻[12]方法測定稀釋液的吸光值和藻液濃度平均值,繪制藻液濃度(y)和吸光值(x)之間的線性回歸方程。配制0.1 g/mL的測試化合物溶液,取1 mL加入錐形瓶中,每個化合物設定3組平行樣,以純藻液為陰性對照,吲哚(YD)的藻液為陽性對照。每隔12 h測定各錐形瓶內(nèi)藻液的吸光度值,根據(jù)線性回歸方程換算出對應的藻液濃度,繪制時間-藻液濃度曲線[13]。

1.4 抑制藤壺幼蟲生長實驗

參考文獻[14]方法進行藤壺幼蟲生長抑制實驗。配制濃度為3.0、 2.5、 2.0、 1.5、 1.0 mg/L的待測化合物溶液,每個培養(yǎng)皿中放置30只新鮮的藤壺幼蟲,分別加入化合物,在12 h、 24 h時用顯微鏡觀察,記錄每個培養(yǎng)皿中藤壺幼蟲的存活情況。藤壺幼蟲停止游動超過15 s,可認為已經(jīng)死亡。及時取出已經(jīng)死亡的幼蟲,防止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1.5 淺海掛板實驗

按《防污漆樣板淺海浸泡試驗方法》(GB/T 5370-2007),研究a~g的防污性能[15]。以a~g為防污劑,制備涂料。涂料基料采用丙烯酸磁漆,受試化合物的質(zhì)量濃度為10%,對照組為含相同濃度的YD涂料實驗樣板及空白樣板。將制作好的實驗樣板做好標記并以拍照方式記錄初始狀態(tài),平均浸海深度為1 m,每月觀察一次并記錄。實驗地點為海南省??谑行阌⒏鄞a頭。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表征

以化合物a為例,分析了目標化合物的1H NMR譜圖(圖略)。由圖可知,苯環(huán)氫的特征峰位于δ8.43~8.45, 7.77~7.79, 7.63~7.66, 7.57~7.59, 7.33~7.37,五元環(huán)中雙鍵氫的特征峰位于δ7.41~7.44, 6.65~6.66。

2.2 藻類生長抑制活性

以時間(h)為橫坐標,根據(jù)藻液濃度(y)-吸光值(x)的線性回歸方程,換算出藻液濃度為縱坐標,分析了目標化合物a~g在72 h內(nèi)對藻類的生長影響情況(圖1)。

時間/h

時間/h

時間/h圖 1 目標化合物a~g在72 h內(nèi)對球等鞭金藻(a)、亞心形扁藻(b)和舟形藻(c)的生長影響情況

由圖1a可知,培養(yǎng)24 h后,苯甲?;〈幕衔颽對球等鞭金藻的抑制作用顯著,隨著時間的延長,化合物a、b、f、g隨時間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強。加入苯磺?;〈衔飂、g的藻液濃度在72 h內(nèi)一直較低,且隨時間的延長持續(xù)下降。說明苯磺?;〈衔锏囊种谱饔帽缺郊柞;惢衔飶?。對于苯甲?;〈幕衔颾,藻液培養(yǎng)濃度持續(xù)低于化合物e的濃度,說明苯環(huán)上連接吸電子基團的化合物(b)對球等鞭金藻生長抑制作用優(yōu)于連接供電子基的化合物(e)。

圖1b為目標化合物對亞心形扁藻的生長影響。由圖可知,含有待測化合物的藻液在培養(yǎng)12 h后,所有測試的化合物作用均不明顯,說明該種藻類對這種化合物表現(xiàn)出較好的耐受性。培養(yǎng)時間延長到24 h,測試化合物開始表現(xiàn)出對亞心形扁藻的抑制作用。其中,磺?;〈幕衔飂和g的藻液在72 h內(nèi),藻液濃度一直處于較低水平,且隨著時間的增長逐漸降低,明顯優(yōu)于苯甲?;〈幕衔锛皩φ战MYD。

圖1c為目標化合物對舟形藻的生長影響。由圖可知,培養(yǎng)時間超過24 h,化合物f、g與其它化合物的差異非常明顯:隨著培養(yǎng)時間增長顯示出明顯的抑制作用,且連接供電子基團(CH3)時,對藻類生長抑制作用增強。

綜上可知,化合物f、g對3種藻類的抑制活性最好。整體而言,各化合物對球等鞭金藻的抑制活性較高,舟形藻較低,亞心形扁藻居中。

2.3 藤壺幼蟲生長抑制實驗結(jié)果

圖2為目標化合物溶液對藤壺幼蟲的抑制率。由圖2可知,化合物對藤壺幼蟲均有一定的生長抑制作用,且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YD。其中,以1.0 mg/L待測化合物溶液培養(yǎng)藤壺幼蟲12 h,苯磺?;〈倪胚峄衔飂和g的溶液中藤壺幼蟲死亡率較高(80%和67.78%),其次為苯甲?;〈幕衔颽和b(37.78%和47.78%),說明在此濃度下化合物f和g的抑制作用較強。

表1為化合物的半致死濃度(LC50)[16]。由表1可知,目標化合物在 12 h和24 h的LC50均低于對照組YD,說明目標化合物對藤壺幼蟲生長抑制作用均強于YD。

濃度/mg/L

濃度/mg/L圖 2 藤壺幼蟲12 h(a)和24 h(b)的死亡率

表 1 化合物a~g對網(wǎng)紋藤壺二期無節(jié)幼蟲的LC50

2.4 淺海掛板實驗

圖3為海洋掛板90 d后,實驗板的變化情況。圖4為生物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圖,橫坐標為藤壺的平均密度。由圖可知,以合成的系列吲哚類化合物作為防污劑,涂料漆膜表面成體藤壺生長平均密度為98~574個/m2,遠低于對照組YD的平均生長密度(1288個/m2)和空白實驗樣板的平均密度(2111個/m2)。其中以化合物f為防污劑的實驗樣板表面光滑,幾乎沒有藻類沉積,僅有少量藤壺及牡蠣等污損生物附著,藤壺附著平均密度均小于100個/m2,防污性能最好。

圖 3 浸海實驗樣板照片

個/m2圖 4 藤壺的平均密度

3 結(jié)論

以吲哚為底物,合成了系列N-?;〈胚嵫苌锊y試了它們對部分海洋藻類和藤壺幼蟲的生長抑制活性。結(jié)果表明,當吲哚結(jié)構(gòu)連接電負性較高的基團時,化合物對藻類和藤壺幼蟲的生長抑制性較好,其中以連接苯磺?;衔锏囊种菩Ч罴选D繕嘶衔飳μ賶赜紫x12 h和24 h的半致死濃度(LC50)明顯低于底物吲哚,其中以苯磺?;〈幕衔镒畹汀2捎媚繕嘶衔镏苽涞暮Q蠓牢弁苛?,淺海掛板90 d后,對海洋污損生物的附著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抑制作用。

猜你喜歡
苯甲?;?/a>藻液藤壺
藤壺——密集恐懼者慎入!
海洋中“最難纏”的寄生蟲:藤壺
軍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04
塔爾油對富營養(yǎng)化水體混合藻的抑制效果研究
天津造紙(2021年2期)2021-11-29 11:50:08
選住處,藤壺比人更挑剔
NS-ZS602 沉入式濁度數(shù)字傳感器在微藻智能定量中的應用
椰子油提取物在絮凝收集柵藻中的應用
2,6—二氟苯甲酰基異氰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
4,6-二苯甲?;?1,3-苯二胺的合成研究*
廣州化工(2016年8期)2016-09-01 09:49:49
在礁巖上愜意的藤壺
曝氣間隔對普通小球藻生物質(zhì)積累的影響
化工進展(2014年10期)2014-07-05 16:06:08
商南县| 黄骅市| 阳新县| 安徽省| 建宁县| 和平区| 萨嘎县| 正阳县| 石柱| 石阡县| 金寨县| 永靖县| 永嘉县| 荣昌县| 铁岭市| 利辛县| 台山市| 锦屏县| 黎平县| 林芝县| 礼泉县| 玉屏| 淅川县| 东宁县| 太仆寺旗| 瓦房店市| 普陀区| 漾濞| 平武县| 尉氏县| 寿宁县| 布拖县| 绍兴县| 达尔| 亳州市| 泸定县| 西盟| 孝义市| 临城县| 高雄市|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