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琪琳 戴 欣
(1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1江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英語寫作能力是語言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面對寫作這一開放性產出任務,往往缺乏產出動機,不能順利地“學以致用”。國內現(xiàn)今主要興起的相關研究趨勢有三:一是將英語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探討英語寫作教學,如何以讀促寫,如王初明(2015)的讀后續(xù)寫,楊永林、董玉真(2010)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等;二是強調真實社會語境中的體驗式教學,熊有生,肖青(2013)的“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商務英語寫作課程開發(fā)與實施”強調從社會這一真實語境中學習寫作;三是研究互聯(lián)網數字化寫作平臺的構建如何服務于師生或生生間在寫作教學中的合作評價,促進學習(陳紅,2009)。但這些視角凸顯的只是英語寫作教學的某個側面,無法全面、根本地解決寫作教學中的難題。
而本土化的“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簡稱POA)經過近10年的發(fā)展(文秋芳,2008、 2013、2014、2015、2016、2017;Wen,2017),能夠綜合施策,汲取了“輸出假說” (Swain,1985)、“輸入假設”(Krashen,1985),以及互動假設(Long,1983),提倡“學用一體”的教學理念,提出“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以輸出為驅動手段和教學目標,使學生先知困,知不足,經過選擇性學習輸入材料,以學促用,促成教學目標的產出)與“以評促學假設”(通過師生合作評價深化學習),基于這些思想,將教學流程劃分為“驅動、促成、評價”三階段,回歸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課堂各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
將寫作教學與POA理論結合的研究大多流于就POA驅動-促成-評價三階段理論整體的探討(謝衍君,2017;張文娟,2017等),而忽略了POA促成環(huán)節(jié)理論中綜合技能教學理念、循序漸進原則。該理論體系中促成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學生產出成果的質量(邱琳,2017),雖不乏邱琳(2017,2019)、張文娟(2015)在大學公共英語課程中示范了POA促成環(huán)節(jié)過程化的設計及辯證地探討了促成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原則,但未回歸到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尤其是商務英語專業(yè)。此外,提煉后的POA促成環(huán)節(jié)的三大原則還未落地運用到促成環(huán)節(jié)全過程化設計。
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持續(xù)深入以及國際考試體系如GRE、雅思對寫作的重視,商務英語寫作教學改革必將成為中國語境中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又一次浪潮。但將商務英語寫作教學與POA結合的研究仍寥寥無幾。因此,筆者集中筆力,關注高職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POA的促成環(huán)節(jié),遵循文秋芳(2017)、邱琳(2019)提煉與闡述的“漸進性”“精準性”“多樣性”三大原則,融合精準、漸進的商務情景與多元技能的輸入材料,使各產出任務循序漸進,優(yōu)化學習。以期與廣大一線外語教師共同助推、豐富POA的促成環(huán)節(jié)設計與其效應的研究。
本課題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探索POA在商務英語寫作課程中最優(yōu)化的促成環(huán)節(jié)教學實踐。筆者基于POA的教學理念與流程,對某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yè)2017級2個平行班(一個為實驗班,采取POA教學理念;另一個為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講解范文)進行為期兩周的教學試驗。以這門課為試點,制定該課程的教學大綱、改編相應的教材、設計基于POA的促成環(huán)節(jié)(內容、語言、結構)步驟,以考察POA在商務英語寫作課程促成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效果。
常小玲(2017)為POA大學英語教材《新一代》所作的單元結構圖中iPrepare、 iExplore等步驟條分縷析,但在促成環(huán)節(jié),只有鍛煉閱讀技能的輸入材料,這有悖于文秋芳的POA中綜合技能教學理念。此外,該環(huán)節(jié)中只輸入兩篇閱讀材料,而在教學實踐中往往需結合多篇材料。因此,為選編適合POA的商務英語寫作課程教材,特此改編、繪制了圖1:
圖1 商務英語寫作單元結構
教學流程主要分為驅動、促成、評價,它們分別對應的是商務英語寫作教材中單元結構的iPrepare,iExplore與iWrite,單元初始iPrepare階段,教師可通過視頻等導入真實的商務情景,讓學生初步嘗試寫作,發(fā)現(xiàn)差距,從而有目的地學習。iExplore階段,則依據POA的三大原則——精準性、多樣性、漸進性設計如下(具體實操下文會進一步闡釋):可先通過播放短文音頻,對短文有了初步的聽力理解后,再選擇性閱讀范文,以便后續(xù)分步實施“內容、語言、結構”的促成。尤其是在語言的促成環(huán)節(jié),可依具體情況設定子任務T2口頭表達或者T3回譯單句、句群,真正鍛煉學生聽、說、讀、寫多種技能,使學生“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加強目標任務的學習。至于iWrite階段,“以評促學”是對前面階段學習的強化。因此還可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促進師生合作評價,對學生產出的任務檔案袋管理、糾錯互評后知其所以然。下面以一個寫作單元為例,共8課時,側重于POA的促成環(huán)節(jié)。
1.最終目標設定
圖表寫作一是外貿、BEC、IELTS考試中的???,對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準確性、行文的結構性要求較高,便于體現(xiàn)POA促成環(huán)節(jié)的內容、語言、結構促成效果。二是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之口語競賽的主要內容,雖是口頭描述圖表,但賽前有較長時間準備,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學生的圖表寫作能力。該寫作與高職院校所提倡的“證賽”融合培養(yǎng)機制較為契合,教學意義更大,也便于后期結合證賽成績來跟進受試者的長期學習效果。因此筆者選取了圖表寫作這一教學主題。常見的圖表分為餅狀圖、柱狀圖、折線圖。限于篇幅,下文僅以折線圖寫作教學為例。該小單元設計的最終目標:完成圖2的折線圖描述。
T0: The graphs below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a European country’s agricultural sectors in terms of imports between 1991 and 2001. Please describe the following graphs.
圖2 BEC改編(高級BEC模擬題)
筆者將T0引入商務情景:A農業(yè)進出口公司在進口農產品前,需了解本國整體的農業(yè)進口情況,業(yè)務員Tom需就圖表作出匯報。以視頻展示給學生,增加了任務的真實性。
2.促成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1)內容促成
內容促成遵循POA的信息渠道及活動形式“多樣性”(邱琳,2019),為學生提供視頻、音頻(圖表描述)及文本不同的信息渠道。此外,為了讓學生們熟悉圖表描述的內容,教師給學生們聽音頻或看視頻(有生詞提示)、閱讀文本后,并以此設計了口語活動及繪制圖表活動——讓他們記下重要信息,說出所聽到的數字,同時動手繪制圖表(如下圖3)。
T1 Search Information:describe orally the major figures that you have found,draw the graph and then read tape script or other articles to search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describing graphs.
First,listen to the presentation on the sales of Harry’s hamburgers in 2017. Note down all the figures and try to draw a line graph according to what you have heard.
學生們在完成該項任務時發(fā)現(xiàn)并非所有時間對應的數值都應給出,如June、September六月和九月??偨Y出圖表描述中挑重要的數值進行描述,對于峰值、谷底值一定不能放過。同時,通過自己動手繪制圖表也能加深理解圖表的內容。
圖3 哈里漢堡包在2017年的銷量
(選自《世紀商務英語聽說教程專業(yè)篇I》)
提示詞如下:amount、steeply、rebound、respectively、statistics、bottom out。
緊接著閱讀文本及其他類似折線圖的范文以自查,檢查圖表繪制是否有誤。對音頻、圖表的理解得到加深,也為下一步語言促成作鋪墊。
Second, read the tape script and other similar articles with line graphs to enhance what you have heard.
(2)語言促成
語言促成以POA的“精準性”“漸進性”“多樣性”為準繩,通過頭腦風暴、翻譯、閱讀等多種活動形式使學生們分步輸出詞、句、篇章。
T2 Describe orally:Brainstorm to offer as many words related to describing charts as you can.
讓學生頭腦風暴盡可能多地補充類似圖表寫作的詞匯。分成兩隊,進行比賽補充詞匯。比如增長、下降、保持不變,急劇、平緩、緊隨其后等相應的詞匯英文表達。
T3 Back Translation:Work in pairs,describe the above picture and let you partners back translate into Chinese to confirm what you said.
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表后,再通過合作伙伴的回譯,以查找、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
T4 Describe Orally: check by looking at the tape script again and try to well organize your own words this time.
比較自己所描述的與音頻中所用的詞匯,進一步找到差距,并習得了一些音頻中更高級的詞匯,比如:到達amount to,回升rebound,跌至谷底bottom out。也有一些更高級的語言結構:there appeared a steady rise, which amounted to 2600 in July;the sales of hamburgers in Jan, Feb, Mar kept unchanged, around 2000 each month in spite of a slight decrease in Apr and May。
(3)結構促成
結構促成主要遵循POA的“漸進性”——老師先搭建腳手架而后拆除(邱琳,2019)。
T5 Arrange Structure 讓學生們根據所學,整合閱讀范文,重點關注其結構。教師進行引導、講解,提供寫作模板或框架,即段落結構的促成。促使學生遵循Introduction、Major changes、Conclusion三步走。而在Major changes中,梳理數據時也可提供一些先增長后減少等英文句式模板,以形成腳手架,而后拆除并加大難度讓學生自行組織語言、梳理結構,寫出圖表描述報告,進而輸出T0。
通過整理此次課上學生們的T0即最終任務成果,筆者發(fā)現(xiàn)受試者整體上的結構都較為一致。因此重點分析描述圖表變化部分,實驗組與對比組各選取一例。例1選自實驗組,例2出自對比組。
例1.As we can see from the graph,the imports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s showed an overall increase between 1992 and 2001. But there was a temporary decline between 1992 and 1994, falling back to the lowest point of $ 1 bn. This was followed by a steady recovery. In 1999, the figure amounted to nearly $ 2.5 bn, which reached the peak, in spite of a slight drop later to $2.1 bn by the end of 2001.
例2.As is shown in the graph, the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sectors in 1991 to 1992 had a small increase. But there appeared a steady decrease to $1 bn in 1994. From 1994 to 1995, there appeared a steady rise, around 1.3 billion. Then after 1995, the figure rose highly and reached the the highest point in 1999, arriving at 2.5 bill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d a slight decrease to around 2.3 bill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agriculture is expected to decline.
筆者發(fā)現(xiàn),內容上,兩組受試學生均描述信息完備;語言上,實驗組的學生用語簡練、切中要害,且?guī)缀鯖]有語法錯誤。而對比組的學生用詞不但語法上易出錯,比如rise的過去式寫成了rised(實際上應該是rose),arrived后面應該接arrived at;但內部結構上,對比組的學生也有些冗余,比如from 1994 to 1995這句,其實可以直接用一句this was followed by a steady rise。甚至直接如同例1,將1994到1999年合并作為一個階段進行描述。
對比實驗組、對照組后,筆者發(fā)現(xiàn)由文秋芳(2017)、邱琳(2019)提煉與闡述的三大原則——精準性、漸進性、多樣性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通過多樣化的信息渠道與活動,精準、漸進性輸入知識與分步輸出,最終能促進學生們英語高級技能——寫作的輸出。就多樣性而言,筆者建議對于英語專業(yè)課程尤其是商務英語專業(yè),多樣化活動應著力于多項英語技能的訓練,更好地保證教學中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夯實學生們的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們的綜合應用知識能力。
此外,筆者后期還跟進了受試者圖表寫作部分的后續(xù)學習與反饋。部分成績突出的學生報考了BEC和2019年江西省職業(yè)技能大賽之口語競賽(初賽為圖表描述),BEC通過率不但有所提高,競賽也取得了一等獎,切實促進了“證、賽融合”的商務英語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