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惠珍
摘要:小學作文中,立意能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為寫好作文的前提和支柱,此文從作文教學方法和學生作文訓練兩方面對提高小學作文中立意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探索。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立意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9-0106-01
在我長期的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著學生不喜歡寫作文,認為寫作文難,尤其對命題作文更是“老大難”無話可說,不知道從哪里說起,寫作過程中立意與題目本意相背離或者立意平淡無創(chuàng)意,就題論題。所以寫作文條理性差。從這些共性的不足分析,其原因無外乎下面兩種:一、教師教學過程中對命題寫作立意方法教學不夠科學,作文教學中只就作文本身特點指導訓練而未形成系統(tǒng)的立意方法訓練。二、學生缺乏自信,知識面狹窄,就寫作本身不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寫出真情實感。
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學作文中科學展開立意能力訓練呢?
首先要讓學生對命題作文的特點要有深入的認識,其實寫作一般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自己有很多話想說,有感而發(fā),寫成一篇文章,然后根據(jù)所寫內(nèi)容擬定一個題目。我們形象的比作未規(guī)定場地范圍的跳舞。而與之對應(yīng)的是規(guī)定了題目或規(guī)定了范圍的讓學生去寫作,叫做命題作文,它的最大特點是必須按照題目設(shè)計的意圖去完成寫作,我們把它比作規(guī)定了場地范圍的表演。這就需要學生在下筆前,對題目的含義有正確的領(lǐng)悟。我們一般把這種快速準確的領(lǐng)悟題意能力就叫做讀題審題能力。例如:某小學生作文這樣給出寫作要求:“你們家的星期天都是怎樣過的,請你選擇一個你愿意寫的星期天,寫出來,注意在敘事過程中,寫出你和家人的感受,要把內(nèi)容寫具體,語句通順。500字左右”從這個作文要求不難看出首先要以第一人稱“我”去寫,時間上必須是某星期天,而有得學生卻用第三人稱小明某天的活動入題,顯然不符合題目要求,進一步分析它是要求以敘事的方式行文,通過敘事內(nèi)容體現(xiàn)我與家人的感受,要求必須用記敘文的文體書寫,有得同學卻將題目定為我的爸爸媽媽等等,使得文章變成寫人作文,可見正確的理解題目是非常重要的,即題目理解透了,才能談得上立意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反之,就會離題萬里,所以立意能力培養(yǎng)得以正確理解題意開始。
1.從平時的教學方法著手
1.1?從課文講解入手,訓練學生立意。
通過平時課文的講解,使學生有意識的分析題目立意的方法。我們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作到初讀文章前解題,分析文章時扣題,課文講完了要回題,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的文章題目立意與表達中心思想之間緊密的關(guān)系,學習文章中作者定題思路。例如:在教學小學五年級上冊一篇文章《搭石》在文章閱讀之前,首先讓學生思考搭石,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怎樣的行為是搭石,感受其中的動作特點,然后通讀精講課文,結(jié)合每一段的串講,給學生呈現(xiàn)出話搭石、擺搭石、走搭石、贊搭石的思路圖,使學生感受每一部分的描寫都是以搭石為引子展開的最后回題,文章這樣寫道“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們聯(lián)接著故鄉(xiāng)小路也聯(lián)接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這樣進行情感提升,思考為什么以搭石為題目,學生很自然的會想到,因為作者旨在贊美像搭石一樣無怨無悔,默默無語的精神,搭石正是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寫照,也是鄉(xiāng)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的情感紐帶,借助這樣方法,講解課文,始終圍繞著題目立意為中心展開,慢慢的學生就會體味到作者在立意中匠心。從而自覺的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寫作中。
1.2?從題目具體入手借助于分析法理解題意,準確立意。
具體說為“抓題眼”按照題目具體要求,提取中心詞語與它的修飾性限制性詞語,例如:“某小學作文題目《學雷鋒的日子里》要求:認真審題,可以寫人,也可以寫事,事例要具體,選材要真實”這個題目的中心詞是學雷鋒,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圍繞學雷鋒活動或精神進行思考,進而確立學習雷鋒的哪方面精神或者哪幾方面的精神,選材過程中還有思考該材料能如何體現(xiàn)雷鋒精神,在這樣一系列思維活動中,從眾多故事情節(jié)中篩選出能體現(xiàn)雷鋒精神的生活原材料,進行整合歸納,形成文章中心,既達到立意目的。這樣分析后所寫內(nèi)容才能緊扣題意展開,中心明確,層次清楚。
當然,有的題目,以故事形式給出,以故事所蘊含道理為題書寫作文,還需要分析題目引申意義與象征的意義,才能避免立意乏味。例如:某次小學作文,以《尋金記》為題,寫一篇文章,下面結(jié)合的寓言故事大致意思這樣的,從前有父子二人住一山村里,種植果園,父親的病后,兒子好逸惡勞,果園漸漸荒蕪了,老人臨終前將兒子叫到床前,告訴他,我有一罐金子,就埋藏在果園里,兒子正要問時,老人咽氣了。隨后兒子整天在園子里翻土,也沒有找到這罐金子,兒子大失所望,埋怨父親騙了他,但因為兒子在找金子過程中把土挖疏松了,這年秋季果園大豐收,這時兒子明白了父親臨終說話的真實含義。通過則富有哲學的寓言故事,學生就要分析題目中《尋金記》中金的多層含義,一是金子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金子還代表和金子一樣珍貴的道理,在學文章時才能達到立意深刻。
1.3?從不同題目的比較開始,理解題目,準確立意。
老師可以列出一組相近的題目,學生去分析,比較多個相近題目特定的要求,從而精準分析題意,例如:讓學生比較《我的老師》、《我的語文老師》、《我現(xiàn)在的語文老師》這三個題目細微的差別,從而鍛煉學生仔細認真理解題目能力,在理解題目基礎(chǔ)上達到準確立意。
2.從學生自己平時觀察與積累著手
要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馬克思認為人的意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反過來指導人的生活,學會去觀察生活具體的某個事物,“看”出它的與其他事物的聯(lián)系,“看”出它在生活中思想意義訓練學生從人們熟視無睹的平凡小事中揭露出深刻意義的能力,才能讓立意有筋骨。其二要重視小學生閱讀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揭示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積淀了豐富的語言表達詞匯技巧,才能將自己的立意反映到作文中,使得寫作過程不偏不倚,如魚得水。
總之,小學作文中立意是寫好作文的關(guān)鍵,教師必須從學生起步學習作文開始,灌輸這樣的意識,注重科學引導,才能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