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芬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發(fā)展下對學生的必然要求。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將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提升學生對文字內容敏銳的感知能力,同時也是通過文章的閱讀,加強其實際的交流和溝通,以此來對其寫作能力的提升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效果。為此,在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9-0296-01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閱讀方式下,教師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文本閱讀等方式來增加學生的理解,這種教學過程雖然能夠實現細化的文本分析,但是就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而言,并不能夠體現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而言也具有消極的影響。為此,教師就需要積極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實現高效課堂模式的建設。首先來說,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化的分析和理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學生往往能夠加強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有效的思維碰撞中實現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建設。在這種學習方式的建設下,學生的交際能力、思維發(fā)散能力、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都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下,也能夠讓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具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從而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其次,教師就需要加強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綜合性實踐。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朗誦比賽,建設校園文化長廊,或是在閱讀課上進行不同主題的讀書交流活動。通過實際活動的開展,學生往往能夠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到語文閱讀的實際效果,以此來綜合性地提升閱讀能力,促進閱讀效果。
2.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本質學習的角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原動力
對于學生而言,良好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學習主觀性的體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效果。為此,只有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夠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并從本質上對學生的閱讀價值觀念進行正確的樹立與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主要措施就是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有效改善,并從通過增加課堂教學過程趣味性和生動性的角度上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實際發(fā)展中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趣味感受,并結合文本內容表達的實際內容來進行針對性閱讀,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感受文章的主旨內容,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蛘?,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或是美術渲染的方式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從而能夠從劇情化發(fā)展和配音的角度上帶動學生進行文本內容的深化分析與理解,這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具有一定的促進效果。
3.細化對字詞和句段的分析,增強學生的情感體會
當學生進行文本內容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讓學生以粗略閱讀的方式對文章進行瀏覽,而是要通過細化的字詞句分析,來對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實際意圖進行重點體會。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實際代入感,并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實際體會的基礎上對書中人物有不一樣的理解。例如,在進行《琴聲叮咚》一課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重點對其中涉及的“我”和“小姑娘”的心理狀態(tài)、動作和神態(tài)等方面的描述進行分析,并通過學生的分角色情感朗讀來增加課本的代入感。讓學生能夠從主人公“我”“小姑娘”以及“旁觀者”的角度來對文章進行深化分析與理解。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課前教師的問題提出背景下,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和想象。在對具體文章細節(jié)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能夠對段落的主旨句、感情分析句和重點動作性、心理性描述的詞語進行標記,從而能夠加強學生的情感感悟。
4.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增加學生的閱讀效果
多媒體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已經成為當前的主流趨勢。教師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下,能夠有效對課堂教學內容實現擴充,并在突破傳統教學方式限制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和探究精神的體現。信息技術手段自身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學生的思維意識和閱讀視野就能夠在此基礎上實現有效擴充。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對于文本內容具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并在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進行《火燒云》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云實際形態(tài)的變化進行分段的閱讀教學。在進行某一自然段的分析時,教師要求學生先進行閱讀,并對于天氣狀況和云的姿態(tài)進行具體想象,要求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想象在教師的多媒體圖片展示下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化理解。更加明確地體會到不同形態(tài)的云對于天氣的實際影響,并讓學生也能夠掌握結合云的形態(tài)來辨別天氣的技能。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很大程度地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內容。
5.續(xù)編故事,實現故事內容的延伸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會對故事情節(ji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開展故事性情節(jié)內容的文本素材閱讀,也是加強學生閱讀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本編撰過程中,會存在大部分的留白,教師就需要對此部分的留白內容進行合理應用,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加強想象力的體現。從另一個角度進行細化分析來看,這種續(xù)寫的方式也能夠在一定基礎上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能夠在增強閱讀效果的同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想象力空間。例如,在進行《半截蠟燭》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對于課本中的留白部分能夠進行想象和故事情節(jié)的延伸。要求學生能夠對:小女兒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節(jié)臺階之后,蠟燭熄滅了的景象進行想象,并討論之后杰奎琳的動作、心理和實際的情景。這樣的故事續(xù)寫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在加強語言表達和口語交際的過程中,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體現。
參考文獻:
[1]王新星.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9,(6):61.
[2]胡虹.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讀寫),2020,(1):25.
[3]林明娥.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語文課內外,2019,(20):221.
[4]周密.強化核心素養(yǎng)意識,培養(yǎng)閱讀關鍵能力——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10):192.
[5]劉清香.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