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強調著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堅持反映時代要求。高度關注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改革,促進轉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著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新課改的教學建議突出體現(xiàn)思想政治學科的活動性、實踐性、綜合性與思想性。“情境式教學法”隨之成為新課改的十分重視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質量,面向不同選擇學科組合的學生,融入新課改理念,實現(xiàn)學科管理,成為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思想政治?新課改?核心素養(yǎng) 高考
一、新課改強調著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全面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高中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反映高中生的成長需求。堅持反映時代要求。高度關注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改革,促進轉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著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建立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評價機制,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將“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經歷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進程,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目標的變化,將教學目標進行融合,將教學的唯一目的指向培養(yǎng)具有“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學生,突出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的重要性。
二、情境式教學法成為主流
新課改強調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引導高中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評價方式由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過渡到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主要看學生解決情境化問題的過程與結果,測評高中生思政治學科的核心養(yǎng)發(fā)展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制定教學目標與選擇評價方式,聚焦高中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老師從整體上把握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科素養(yǎng)各要素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邏輯上相互依存,內容上相互交融。把握每個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素的獨特價值,新課程歸納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
思想政治學科的新課改給高中老師的課程教學的建議是:教學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價值引領辨析式學習過程,有效倡導綜合性教學形式,廣泛開展系列化社會實踐活動。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強化辨析,選擇積極價值引領的學習路徑;優(yōu)化案例,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綜合性教學形式;走出教室,邁入社會實踐活動的大課堂。新課改的教學建議突出體現(xiàn)思想政治學科的活動性、實踐性、綜合性與思想性?!扒榫呈浇虒W法”隨之成為新課改的十分重視的教學方法。
三、思政教師必須完全融入新課改大環(huán)境之中
為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質量,思政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完全融入新課改大環(huán)境之中,對當前的教學進行優(yōu)化與調整。如今,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行,選科走班的多種選擇使教學管理更加復雜,面向不同選擇學科組合的學生,融入新課改理念,實現(xiàn)學科管理,成為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對以往的高考制度,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的學生特點更加鮮明,需要思政教師有的放矢,達成有效的教學預設,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因材施教,有效構建分層管理,具體了解各系列學生的情況,通過對比總結出規(guī)律,又要抓住突出特點,找到適合本系列本班級學生的管理措施。根據(jù)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實現(xiàn)自主管理,讓思政課代表和小組長的作用充分彰顯,推行民主競選組長和組長負責制,讓組長分擔老師的課下管理職責。思政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實施人文關懷,使教學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構建出一套學生管理的完整體系,由此,師生之間能夠有更深層次的交往,使學生真正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間以誠相待,營造出和諧的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
在現(xiàn)行的教育改革制度之下,思政教師如何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環(huán)境,要求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應改革而動,更好地達成新高考制度下的教育教學要求,促進思政學科的教學發(fā)展。思政教師面對不同組合的備課要求更加細化,需要思政老師做出更多不同版本的教學預設,這就對思政教師素質以及思政學科的教研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課改理念下,要求思政教師不僅要做精通專業(yè)知識的專家,更要涉獵百科,將跨學科課堂打造得更加豐富多彩,做到在課堂上引經據(jù)典、旁征博引,用教師本身完善的知識結構征服學生,引領學生,使學生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
2、《面向個體的教育》,李希貴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1月;
3、《教育的真諦》,陶行知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6月。
劉麗梅?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旅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