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須與生活相聯(lián)系,生活教育應以社會為學校,生產(chǎn)力與教育具有一致性,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親身實踐極其重要。因此,教師應杜絕拔苗助長的做法,摒棄“暖棚式”教育,為學生打造自然成長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擁有豐富的實踐體驗。作為教師,我們應做滋潤花苞的春風,而不是催熟花苞的暖氣。
關(guān)鍵詞:陶行知教學理念;自然成長;“暖棚式”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4-0008-02
引 言
如今,“暖棚技術(shù)”的運用也出現(xiàn)在教育領(lǐng)域。學校各項配套設施完善,學生學習條件舒適。于是,學生只顧埋頭苦讀,像極了溫室大棚里的作物;教師把早已嚼爛的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像極了溫室大棚里的暖氣,更有甚者拔苗助長,使用“催熟劑”,追在學生身后逼其成長。學生無精打采地學,教師一味地教,教室里昏沉一片,如暖棚般,踏進去一片暖洋洋,待久了卻胸悶口燥,只想昏睡。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更別提長遠發(fā)展的潛力了。
陶行知先生推崇的是將“暖棚”拆除,奉自然為師的教育理念,大力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呼吁教育走向“知行合一”?!拔覀儧]有教室,沒有禮堂,但是,我們的學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我們要以宇宙為學校,奉萬物為宗師,藍色的天空是我們的屋頂,燦爛的大地是我們的屋基?!盵1]一些教育史學家認為,教育起源于人類特有的生產(chǎn)勞動——人類在創(chuàng)造、使用工具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為了生存和延續(xù),必須把年長一代所得的經(jīng)驗和技能傳給新生的一代,教育由此產(chǎn)生[2]。陶行知先生的三大主張與教育學的勞動起源說不謀而合?!半S手抓來都是活書”,提倡實際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須與生活相聯(lián)系,生活教育應以社會為學校。陶行知先生將杜威的實用主義教學與中國教育實際現(xiàn)狀相結(jié)合,指出,成人應通過親身實踐總結(jié)出直接經(jīng)驗,讓兒童通過接受已掌握的認識來習得間接經(jīng)驗,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他向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學習,結(jié)合鄉(xiāng)村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要求,把學校的教學與生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堅持生產(chǎn)力與教育發(fā)展的一致性。陶行知先生認為,人們做什么,就教什么,就學什么,“教學做”不分家。
筆者深深認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應是自然的、貼近生活的。教師應當做滋潤花苞的春風,而不是催熟花苞的暖氣。反觀現(xiàn)在,生活和教育被界定得清清楚楚,社會和學校之間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壁壘“教學做”早已各成一家,一味地“暖棚式”教育禁錮了學生的身心,剝奪了學生進行“光合作用”的自由,“暖棚”拆除工作迫在眉睫。但在當今如此沉重的升學負擔面前,學校和教師該何去何從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教師:活化課本教材,融入學生學習生活
教材內(nèi)涉及較多理論知識點,較為枯燥,且其更新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教育者是活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生學情的變化,教師應把課本知識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讓教材生活化,因為貼近生活的教育才是真實的、自然的、有效的。
(1)讀陶行知先生作品,品文中之意。教師們不妨來讀一讀陶行知先生為普及教育、掃除文盲而寫的課文《青菜豆腐湯》。這樣一篇課文在當時掃盲階段非常容易讓廣大農(nóng)民百姓理解并接受,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值得后人借鑒與學習。其實,現(xiàn)在的教材中也有這樣貼近生活的內(nèi)容,如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游泳項目。游泳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zhì),更能緩解學生長期低頭看書、寫字的肩頸、腰椎等部位的疲勞,同時游泳也是一項求生技能,在突發(fā)狀況中可以挽救生命。因此,筆者認為中小學應盡力配備游泳池等基礎(chǔ)設施,應積極開設游泳課程,普及游泳技術(shù)的學習。
再如,高中體育課程的技巧動作——魚躍前滾翻,很多人認為這一技能動作與生活無關(guān),甚至認為其無關(guān)緊要。其實不然,學生學習魚躍前滾翻動作,能夠在鍛煉肢體協(xié)調(diào)性的同時,有意識地提高應激反應能力。筆者任教二十多年來,就有畢業(yè)學生回校談及學習前滾翻、魚躍前滾翻等墊上運動的受益之處。學生說當年自己發(fā)生了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自己騎摩托車被撞飛,在空中翻了兩圈后肩背著地,沒有傷及頭部,可謂死里逃生。這名學生回憶說,事故發(fā)生時他腦子一片空白,只是下意識地把自己縮成一團著地后順勢滾了幾圈才停下來,很好地保護了頭部。也許,在別人看來這兩件事根本沒有因果關(guān)系,但當事人明白,正是這一項簡單的體育技能保護了自己的關(guān)鍵部位。反觀現(xiàn)在的高中體育教學,越來越“暖棚化”,如魚躍前滾翻、單杠、雙杠、跳箱等有難度的項目逐漸被淡化。大部分家長不贊成孩子練習技巧動作,擔心練習過程中孩子會受傷從而影響文化課學習。學校也淡化了這些項目的教學,高中體育教學更多的是帶領(lǐng)學生進行跑跳項目,缺乏突破與挑戰(zhàn)。這種只求安穩(wěn)的不和諧狀態(tài),值得教育者、管理者努力思考與改變。
(2)學陶行知先生理念,悟育之含義。陶行知先生的教學理念是教學相長,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非常注重對這方面的研究。譬如,筆者在上“排球:正面雙手上手傳球”這一教學單元時,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學練正面上手傳球動作。在整個學練過程中,每組學生由一位小組長帶領(lǐng)一起練習,相互交流、相互糾錯,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再請教教師。在單元學習結(jié)束前,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一墊一傳的展示,教師和學生評委一起評選出動作完成最出色的“黃金搭檔”。整個學習過程不僅使每位學生參與了練習和評價,還使學生進行了合作性練習,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為學生搭建了交流的空間和舞臺。教師沒有時刻緊盯學生,這無形中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與互助,從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效率自然有所提高。
再如,如今非常流行的輪滑、高爾夫、越野跑等運動項目,既貼近自然又時尚前衛(wèi),深受高中生的喜愛。筆者認為,可以在體育課中引入這些新穎的項目,讓學生走出“暖棚”,奉自然為師,去挑戰(zhàn)和突破,從而提高學生自我成長的能力,讓學生成長為一名綜合型人才。
二、學校:建設校園文化,秉承行知辦學理念
德國教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活動關(guān)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起來并加以實現(xiàn),以及人的內(nèi)部靈性與可能如何充分生成。”[3]我們常說的“靈感來源于生活”的道理亦是如此。筆者有幸到南京市浦口區(qū)的行知小學參觀學習過一段時間。這所積淀著行知文化的鄉(xiāng)村小學,秉承著陶行知先生的三大主張,且教學設備先進,教育環(huán)境良好。特別引起筆者關(guān)注的是:現(xiàn)代化教學區(qū)后大量的農(nóng)田被劃分成片,分配給各班級耕種管理,教育與生活融合,學習與實踐并濟,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破除學校與社會的壁壘,將學習延伸到自然中。從這所學校走出的每位學生都深受行知文化的浸潤,懂得何為“知行合一”。普通的一所村辦小學,因為追隨著陶行知先生的腳步,正在逐步轉(zhuǎn)變?yōu)楸姸鄬W生茁壯成長的沃土、城市師生競相體驗的基地、祖國棟梁之材的搖籃。
行知小學校長楊瑞清秉承著陶行知先生的教學理念,學習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扎根鄉(xiāng)村,始終將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鄉(xiāng)村教育之中,為鄉(xiāng)村學生提供既現(xiàn)代化又親近自然的學習環(huán)境,讓祖國的花朵們步入春風,自由成長。行知小學的辦學理念值得更多教育管理者借鑒與推廣。畢竟,貼近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三、社會:支持課程建設,關(guān)注孩子自然成長
每名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和整個社會的關(guān)注。所以,摒棄“暖棚式”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家長應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孩子能做的事家長決不插手,并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時間。在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方面,家長應聽從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而不是一意孤行,強行為孩子報名各種培訓班,應讓孩子享受快樂的童年和充實的課余生活。
社會各界應努力營造適合的教育環(huán)境,嚴格規(guī)范各類校外培訓班,為家長和學生指明教育的前進方向。經(jīng)筆者了解,近幾年報名參加暑假夏令營的學生越來越多,這類活動項目對學生的成長大有裨益,既能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又能讓學生體驗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真實生活。家長和社會只有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自然成長的教育環(huán)境,才能使他們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從而健康成長。
結(jié) 語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須與生活相聯(lián)系,教師應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提倡家長與教師配合,讓學校與社會接軌,為學生的自然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參考文獻]
徐大文,劉大康.陶行知[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陶行知一生[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德〕卡爾·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
作者簡介:趙芳(1973.7—),女,江蘇吳江人,中學高級教師,蘇州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