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勇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臟康復理念在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價值。方法 在2018年5—12月期間,選取48名于該院學習的護理人員為此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24名,觀察組采取心臟康復理念融入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教學,參照組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比兩組學員的學習滿意率、學習結束后的考核成績以及自我效能得分。結果 教學結束后,觀察組的學習滿意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對兩組學員學習結束后的考核成績進行對比,觀察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最后,對比兩組學員的自我效能得分,可見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心臟康復理念在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教學中的價值較常規(guī)教學方式高,通過教學結束后的考核和學員對此次學習的滿意度上皆可看出,另外觀察組學員在此次學習中獲得更優(yōu)的自我效能感,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 心臟康復理念;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4(b)-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concep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December 2018, 48 cases of nursing staff studying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24 cases each,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concep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corporating cardiovascular nursing clinical teaching, the reference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compare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rate, assessment results and self-efficacy scores of stud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eaching,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data comparison(P<0.05). In additi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P<0.05); Finally, comparing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ata are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The value of the concep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nurs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assessment after the teach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with better self-efficacy and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Key words] Concep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Value
目前由于社會水平不斷發(fā)展,生活結構發(fā)生明顯變化,這導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數(shù)持續(xù)上升。但是該病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因此治療手段不能采取單一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另外考慮到此病病程漫長,在治療中遷延不愈,因此需要選擇合理的護理方式對其進行康復干預,這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yè)能力與職業(yè)素養(yǎng),從而促進心血管病患者盡早康復[1]。由于良好的護理方式并非所有護理人員皆能有效掌握,因此必須通過教學方式使護理技能得以全面提升。該文的研究目的正是其于此,通過對心臟康復理念在心血管病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展開深入分析,探索出應用效果更佳的教學方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48名于該院學習的護理人員為此次研究對象,以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觀察組男性3名,女性21名;平均年齡為(23.52±2.47)歲。參照組男性2名,女性22名;平均年齡為(22.89±2.12)歲。對上述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參照組護理人員采取常規(guī)的臨床教學方式,具體教學過程為臨床帶教中運用整體護理程序。
觀察組在傳統(tǒng)的臨床教學方式上融入心臟康復理念,多采取案例教學法對護理方式進行針對性教學,通過模擬臨床實景的方式,設計出相應的護理方案,并且在此過程中由護理人員分組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對所學到的護理知識進行臨床實踐應用,完善其護理細節(jié)中的不足,強化專業(yè)技能。具體操作方式為: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全面的心理康復知識以及相關技能。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對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原因以及病理過程有充分了解,在對基本特點有具體掌握后,然后對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治療方法進行深入培訓,從而強化護理人員對該過程的理解。目前在臨床中,所謂的心臟康復指的是一個整體的醫(yī)療康復體系,其中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而護理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訓練,而達到改善心臟功能的目的,使患者身體情況逐漸恢復正常,早日融入社會。與此同時,在康復護理期間,不僅僅只針對康復,同時需要對潛在的心血管類疾病發(fā)病因素進行預防。例如有部分患者確定具備明顯的心血管類疾病發(fā)病可能,因此在心臟康復護理過程中,需要對心血管類疾病的發(fā)病因素進行積極干預,阻止其發(fā)展過程,減輕發(fā)作時的危險。這些內容必須在臨床教學中有所體現(xiàn)。總體而言,心臟康復護理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幾乎可以包括臨床中所有的心血管類疾病,凡是有此類疾發(fā)生可能的患者均可以積極參與心臟康復護理[2]。在教學中使護理人員對心臟康復內容有一定了解后,需要對具體的實施過程進行詳細教學。首先需要挑選具備責任感的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施心臟康復護理前,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相關內容以及目的的簡單概述,一方面是為了讓患者以及家屬有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則為了提高后續(xù)護理中的依存性。其次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評估,對病情做充分嚴密的分析,采集患者的動態(tài)心電圖。在完成風險評估后,制定詳細的心臟康復計劃。期間所采用的康復方式包括運動療法、物理因子療法、作業(yè)療法等。而對于心血管類疾病患者來說,由于運動療法為佳。在這一整體的護理教學中,必須讓護理人員參與其中,通過具體的臨床實踐,幫助護理人員了解康復訓練時機,提高學習效率。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護理人員的學習滿意率進行對比,評價等級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非常滿意:護理人員在此次學習中所掌握到的心血管類疾病的護理知識遠遠超于預期,學習氛圍良好。滿意:此次學習中所掌握到的知識與預期相符,但學到的臨床實踐知識較多。較為滿意:在此次學習中,學習到一部分良好的臨床護理經驗,但新知識的掌握度不足。不滿意:對此次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內容極為不滿,學到的知識嚴重不符合預期。學習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較為滿意/24×100.00%。
教學結束后,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統(tǒng)一考試測評,比較兩組學員的考試成績。另外對兩組護理人員的自我效能進行問卷評價,采取《自我效能量表》,滿分40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效能感越優(yōu)。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學習滿意率對比
教學結束后,觀察組對此次學習非常滿意共17名(70.83%),滿意4名(16.66%),較為滿意2名(8.33%),不滿意1名(4.16%),學習滿意率為95.83%;參照組對此次學習非常滿意共12名(50.00%),滿意3名(12.50%),較為滿意1名(4.16%),不滿意8名(33.33%),學習滿意率為66.66%。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考試成績與自我效能對比
教學完畢后,對兩組護理人員進行統(tǒng)一考試,觀察組的平均成績?yōu)椋?0.82±5.46)分,參照組(71.41±5.2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自我效能為(36.47±1.24)分,參照組為(31.79±1.5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幾年來,隨著醫(yī)學水平不斷發(fā)展,各類先進的醫(yī)療設備不斷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對于患者來說是一種福音[3]。以心血管類疾病為例,該類型的疾病所涉及到的內容十分廣泛,誘發(fā)病的原因同樣繁多,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難以采取單一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康復,其中必須強調護理的作用[4]。而在以往的臨床案例中可以看出,對于心血管類疾病的患者,采取良好的護理方式可以極大縮短康復期,其中關于心臟康復的護理手段目前已得到醫(yī)學界普遍認可。在該次教學中,通過在教學內容中融合心臟康復知識,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可以有效提升護理專業(yè)能力,從而更好地為心血管類疾病患者服務。
在該次研究中,首先對兩組患者在學習中的滿意率進行對比,可以看出觀察組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其次對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的考試成績以及自我效能評測進行對比,觀察組皆優(yōu)于參照組(P<0.05)。具體分析為,傳統(tǒng)的臨床護理教學主要是對常規(guī)的病理護理進行展示講解,其中不光忽略教學案例的典型性,同時缺乏對康復環(huán)節(jié)的教學[5]。觀察組在傳統(tǒng)護理教學的基礎上融入心臟康復知識,同時選取針對性較強的臨床案例,全程進行示范性教學,力求護理人員將心臟康復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通過與患者交流以及良好的團隊配合,提高對心血管類疾病的危險因素控制,教學效果良好[6]。
綜上所述,心臟康復理念融入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教學對護理人員的學習滿意率和專業(yè)能力水平有顯著提升,同時也能優(yōu)化自我效能感,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夏廣建,東梅.高強度間歇訓練在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臟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研究,2018,32(8):1163-1166.
[2]? 王森,董波.探討宗氣理論對中醫(yī)心臟康復的實踐意義[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3):370-371.
[3]? 楊小紅,劉曉云,劉娜.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小兒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27(1):99-102.
[4]? 陸麗娟,王昭昭,周舸,等.暴發(fā)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8,33(13):77-79.
[5]? 郝丹.心臟康復運動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危險因素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8,23(28):66.
[6]? 劉碩,邱瑞瑾,商洪才.心血管疾病中西醫(yī)結合臨床研究的重點、策略及方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38(3):365-367.
(收稿日期: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