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濤
《背影》以質(zhì)樸細膩的文筆展現(xiàn)了與眾不同的父子關(guān)系。季羨林說:“《背影》表現(xiàn)的就正是三綱之一的父子這一綱的真精神?!迸f式父子關(guān)系往往如《紅樓夢》中賈政與賈寶玉一樣,父要么不茍言笑,要么庭訓(xùn)笞杖,子要么垂首謹言,要么趨庭受教?!侗秤啊分械母缸雨P(guān)系不是父嚴子訥的,而是父慈子順、授受溫厚的。鉤沉朱自清的父子關(guān)系,作為兒子的他,與父親的沖突與和解已為人所知,然而此前此后的研究頗少;作為父親的他,與子女的關(guān)系更是鮮有問津。
朱家?guī)状际堑胤焦倮?,家境殷實,家風(fēng)頗好。朱父朱鴻鈞,字小坡,生于1869年,為人誠樸,為官廉直,待人謙恭,待子嚴慈相濟,共育四子,長子自華(即朱自清),次子物華,三子國華,幺女玉華。朱自清有兩任妻子,九個子女。與第一任妻子武鐘謙育六子,1918年長子邁先生于揚州,即《兒女》中“阿九”;1921年長女采芷生于杭州,即《兒女》中“阿菜”;1923年次女逖先生于溫州,即《兒女》中“轉(zhuǎn)兒”;1925年次子閏生生于白馬湖,即《荷塘月色》中“閏兒”;1928年三女效武生于北京,即《兒女》中“阿毛”;1929年三子六兒生于北平。1930年11月武鐘謙病逝。1932年與第二任妻子陳竹隱結(jié)為伉儷,1933年四子喬森生于北平,1935年五子思俞生于北平,1940年四女蓉雋生于成都。
朱父是舊式知識分子,封建倫理觀念根深蒂固;朱自清受私塾與新式教育,新、舊文化對他都有影響;朱自清的子女完全接受新式教育。三代人具有“舊——新舊結(jié)合——新”的身份特征??疾烊嗣\變遷,從朱的視角看,父子關(guān)系有兩個走向:與父親是“溫馨——沖突——和解——牽掛”關(guān)系,與子女是“沖突——牽掛”關(guān)系。
舊式知識分子往往學(xué)著父親做父親,處理親情關(guān)系遵循三綱五常、父為子綱的思想,講究尊卑關(guān)系,板正莊重,鮮少親昵。朱父對于長子朱自清寄予厚望,庭訓(xùn)、送私塾、送新式學(xué)校。愛之深,責(zé)之切,常親領(lǐng)課讀、檢查課業(yè),若見兒子作文得到老師好評便暗自欣喜,若見責(zé)備之語則埋怨動怒,甚至把文章投爐燒掉。
不過,朱父亦有受挫徘徊時。辛亥革命后,有軍閥以“協(xié)餉”為名勒索錢財,朱自清祖父捐出大半家財,心力交瘁,不堪而卒,朱家中落。朱父驚懼交加,辦完喪事亦累倒,得了傷寒,遂辭差,假史公祠養(yǎng)病。在四個月中,朱自清日日探望,持湯沃灌。父子溫情可見一斑。
朱自清筆下,兒時的父子關(guān)系溫馨感人。《揚州的夏日》道“小時候常跟了父親去,在船里聽了謀得利洋行的唱片”;《南京》道“民國五年父親帶我去看過,父親曾經(jīng)辦過江南闈差,熟悉考場的情形,說來頭頭是道”;《買書》道“一件紫毛(貓皮)水貓領(lǐng)大氅……父親給做這件衣服,可很費了點張羅”;《關(guān)于寫作問答》道“寫過一篇《龍鐘人語》,大概是個俠客的故事,父親講給我聽的”;《冬天》鋪展了哥兒三人與父親在熱氣氤氳的湯鍋邊圍爐吃豆腐的場景。
父子關(guān)系如此溫馨,原因有二:一是境況平順,朱家雖家道中落,但家底尚存,維持體面的生活不成問題;二是心境和順,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他在《“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中寫道:“我們對于過去的自己,大都像嚼橄欖一樣,總有些兒甜的。我們依著時光老人的引導(dǎo),一步步去溫尋已失的自己;這走的便是‘憶之路。在‘憶之路上,愈走得遠,愈是有味;因苦味已蒸散而甜味卻還留著的緣故。最遠的地方是‘兒時,在那里只有一味極淡極淡的甜;所以許多人都惦記著那里?!被貞浀脑娀瘜⑼逻^濾得只剩美好。
迨及青年,朱自清初為人父,與子女關(guān)系則是另一番滋味?!秲号吩斒隽俗优o他帶來的一地雞毛:飯前潮水般的奔跑、催逼、搶奪,自己不得不調(diào)停、斥責(zé)、拍打;飯中的比較、爭搶、哭鬧,自己耐不住性子照例暴躁征服;游戲時的爭執(zhí)、訴苦、哭叫,自己看書作文的分心、煩悶。他說“我們家真是成日的千軍萬馬呀!有時是不但成日,連夜里也有兵馬在進行著,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時候”,甚至寫信向葉圣陶傾訴“孩子們的折磨,實在無法奈何;有時竟覺著還是自殺的好”,可見父子沖突之激烈。后來他悔道:“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些日子,真苦了兩個孩子;真是難以寬宥的種種暴行呢?!弊约弘m受文明教育,可待子女“仍舊按照古老的傳統(tǒng),在野蠻地對付著,和普通的父親一樣”。隨年齡的增加,心境會變化,“近來是中年的人了,才漸漸覺得自己的殘酷”,并懺悔“我是個徹頭徹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強,做父親更是不成”,甚至哭了一場,“我為什么不像父親的仁慈?我不該忘記,父親怎樣待我們來著”。
朱自清為何沒能像父親那樣做父親?他自己說:“我結(jié)婚那一年,才十九歲。二十一歲,有了阿九;二十三歲,又有了阿菜。那時我正像一匹野馬,哪能容忍這些累贅的鞍韉、轡頭和韁繩?擺脫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覺地時時在擺脫著?!北容^朱自清與魯迅,前者早年得子,為文細膩輕柔,對孩子則簡單粗暴;后者中年得子,為文尖辣犀利,對孩子則輕風(fēng)細雨。
除了年紀輕、性子躁、沒有經(jīng)驗,更因為他的境況。這就不得不說他與父親的關(guān)系。青年朱自清與父親關(guān)系走向沖突。1917年朱父因納妾風(fēng)波鬧得沸反盈天,終被撤差,又虧空資財,典賣家當才擺平,祖母不堪變故辭世。朱自清回家奔喪對父已是不滿,《背影》透露他的拒絕和不屑:“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以年齡說明父親是不被需要的;“我再三回勸他不必去”,不給父親親近的機會;“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要自己插嘴不可”,不屑于父親的瑣屑并且“暗笑他的迂”。北大讀書期間,得知妻與家人不睦,甚是不快,《給亡婦》道:“你在我家受了許多氣,又因我家的緣故受你家里的氣。”畢業(yè)后他要負擔(dān)家庭經(jīng)濟,但在承擔(dān)多少、有沒有限度、他有無獨立支配權(quán)等問題上與父多次發(fā)生齟齬。1921年回母校省立八中教書,也曾因家庭糾葛賭氣出走,父親憑借與校長私交直接將其月薪取走,導(dǎo)致他憤然外出執(zhí)教。父子從此失和。冬天他又接出妻兒,將自己的小家庭從父親的大家庭中拖拽而出。1922年暑假欲緩解矛盾,帶妻兒歸揚州,卻遭父親冷遇,愈發(fā)無趣,《毀滅》中說這是“敗家的兇殘”、“骨肉間的仇恨”,并向俞平伯傾訴“暑假中在家,和種種鐵顏的事實接觸之后,更覺頹廢不下去,于是便決定了我的剎那主義”。1923年發(fā)表小說《笑的歷史》,近乎寫實般外揚家丑:妻子像《聊齋志異》中的嬰寧一樣受拘,過著“恒值姑嫜怨”的生活,父母輩索求無度、苛責(zé)猜忌、治家無方。父親看到后更是勃然怒郁。父子久不往來,關(guān)系緊張,連兒時溫馨也變了味:“我的兒時現(xiàn)在真只剩了‘薄薄的影。我的‘憶之路幾乎直如矢,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怕的程度!這大約因為我的兒時實在太單調(diào)了;沙漠般展伸著,自然沒有我的‘依戀回翔的余地了。”
生活辛苦,朱自清不得不轉(zhuǎn)徙流轉(zhuǎn),到處兼課,卻處處碰壁,誠如他向俞平伯傾訴的:“弟實覺教育事業(yè),徒受氣而不能收實益,故頗倦之?!彼袊@“理不清的現(xiàn)在,摸不著的將來”、“只剩有躑躅,只剩有彷徨”。這種狀態(tài),自然很難處理好與子女的關(guān)系。
朱自清為何與父失和呢?是權(quán)力更替不順與新、舊思想碰撞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朱要權(quán)早了點,父交權(quán)晚了點;朱要獨立自主,父要倫理規(guī)范。季羨林說《背影》,“要想真正理解這篇文章的含義,不能不從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華民族的歷史談起”。舊式家庭是家族式的,幾代同堂,遵循倫理秩序。每個家族都有一個掌權(quán)人,即中年父親,朱《論青年》道:“中年人總是在統(tǒng)治的地位,老年人勢力足以影響他們的地位時,就是老年時代,青年人勢力足以影響他們的地位時,就是青年時代。老年和青年的勢力互為消長,中年人卻總是在位,因此無所謂中年時代。”正常情況下,掌權(quán)人父子更替?!缎⒔?jīng)》云“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孝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體系的起點和諸德之首,也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元德”,孝的實質(zhì)是“敬”,表現(xiàn)是“順”。權(quán)力更替后,子輩享受話語權(quán),父輩享受“敬”和“順”。權(quán)力的交接往往從子輩成為經(jīng)濟核心開始。
在朱父看來,不管家道如何敗落,他都對得起長子。誠如朱國華所說,哪怕家境大不如前,“父親盡了最大的努力,非常體面地為自清籌辦了婚事并送他上北京大學(xué)讀書”;哪怕差事交卸,債臺高筑,“父親卻在這樣的情況下給自清定做了一件紫毛大衣,并親自為他鋪在座位上”;哪怕債主逼門,求情挨日,“他老人家特地關(guān)照我:不要寫信把這些瑣事告訴大哥,以免他學(xué)習(xí)分心”;哪怕二子物華成績優(yōu)異并志愿報考上海交大,“父親無論如何不同意,理由是家中拿不出學(xué)費,并建議他報考南京高等師范,因為這所學(xué)校既不要學(xué)費,又不要膳費”。如此付出,怎可輕易交權(quán)?老境頹唐,情郁于中,家中瑣屑又常觸他之怒,工作后兒子竟違逆父意,不事不敬,還帶著“小家”脫離“大家”,對于家丑不僅不“子為父隱”,還寫小說隱射,怎不委屈發(fā)怒。
朱自清自認對家庭是有貢獻的,而且已經(jīng)成人,具有獨立的新思想。北大讀書時就為家里分憂:省吃儉用,甚至冷冬睡覺只得用繩子把被子綁在床上以保暖;為早日完成學(xué)業(yè),將“自華”改“自清”,提前一年混入本科考場,免去一年預(yù)科學(xué)習(xí)。新局勢和新文化強烈沖擊著舊式家族。魯迅1919年就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朱自清1923年在《父母的責(zé)任》中強調(diào)“父母的責(zé)任不應(yīng)以長者為本位,以家族為本位;應(yīng)以幼者為本位,社會為本位”。他渴望當家自主,與武鐘謙雖伉儷情深,但仍說“家里已是不由分說給娶了媳婦,又有什么可說”,又說“中年人不能了解青年人為什么總愛旁逸斜出不走正路,說是時代病。其實這倒是成德達材的大路”;渴望小家獨立,“所謂我的同類,全世界只有幾個人,我如失了他們,便如失了全世界”,建立小家后“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
余光中說:“朱文心境溫厚,節(jié)奏舒緩……總有一點中年人的味道?!敝熳郧鍨槲臑槿私陨倌昀铣?,還不到三十歲就多次表示已是中年。“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朱經(jīng)歷風(fēng)霜,以己度人,對老父逐漸理解,悲憫,同情。
學(xué)界多言,父子和解從朱父的信開始,其實還要早一年,1924年朱母已抵溫州幫兒媳婦料理家務(wù),這自是經(jīng)朱父首肯,是他表達和解的委婉方式;言下之意:我讓你母親去幫你,你還有什么好說的。朱無回應(yīng),1925年朱父才寫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既說身體平安,又說大去不遠,看似矛盾,實則是一個老父親倔強的示弱;言下之意:我原諒你了,你也原諒我吧。1927年又寫信提及尚在白馬湖的孫子:“我沒有耽誤你,你也不要耽誤他才好?!笨此聘嬲],實是嗔怪以求關(guān)注,言下之意:我都這樣了,你還想怎么樣。老和幼是人生兩極,都渴望得到關(guān)注,有時不免幼稚矯情。失和也讓朱自清痛苦不堪,他日記寫到“昨夜有噩夢,夢父亡,大哭而醒”。其實在1925年朱就放下了心結(jié),“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驕傲的人低頭最讓人難以抵擋,況且還是威嚴的父親,所以他寫下《背影》,以懺悔的形式表達原諒。1927年1月將邁先與逖先交祖母帶回揚州,1927年夏回揚州探望父母。1928年在《背影·序》中說:“現(xiàn)在翻出來看,《笑的歷史》只是庸俗主義的東西,材料的擁擠,像一個大肚皮的掌柜?!?928年朱父才看到《背影》,朱國華說:“我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書本,不敢怠慢,一口氣奔上二樓父親臥室,讓他老人家先睹為快。父親已行動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的文章《背影》,只見他的手不住地顫抖,昏黃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背赡旮缸娱g很難說“對不起”、“沒關(guān)系”,至此父子以這種方式和解了。
老境何當計短長,和解后,朱父徹底交權(quán),幫朱帶孩子,有困難就告知,朱亦時時牽掛父親。1930年朱作《家大人來書,謂國慶日提燈會,共產(chǎn)黨散傳單,軍士鳴槍示警,邁兒二更始歸,形色倉皇,云云》道“阿爺片紙寥寥語,俯仰牽情淚暗垂”;1936年接國華信,知母病重,家中急需錢用,遂兌換金戒指,未成;1936年回揚州為母舉出殯,后與父親及逖先、閏生、效武泣別;七七事變后,轉(zhuǎn)往大后方,仍寫信給在上海教書的李健吾,請他接濟揚州老父;1937年因揚州家中經(jīng)濟困難,向?qū)W校借款一百元,匯父八十元;1938年接父信,知揚州家中遭劫,劫去一百二十元,氣惱擔(dān)憂不已;1941年作《近懷示圣陶》云“老父淪陷中,殘燭風(fēng)前舞”;同年作《寄懷平伯北平》云“親老一身娛定省,庭空三徑掩莓苔”?!抖Y記》云“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可見他為不能晨省昏定而自責(zé);1945年4月父病逝揚州,9月朱自清才得悉,悲痛萬分。
中年哀樂不猶人,障目煙塵愁旖旎。輾轉(zhuǎn)流離中,朱雖“兒女天涯多聚散”,卻相互牽掛。子女多由揚州父母帶,或者武鐘謙獨自帶,或者陳竹隱獨自帶,但他的舐犢深情感人至深。只為家貧成聚散,在送阿九、轉(zhuǎn)兒回揚州時他凄然感嘆“他們是恨著我們呢,還是惦著我們呢”。他多次作文念及子女,武鐘謙病逝后,作《憶諸兒》云:“平生六男女,晝夜別情牽。逝母悲黃口,游兵警故廛。笑啼如昨日,梨栗付誰邊?最憶迎兼邁,相離已四年?!薄督鼞咽臼ヌ铡吩疲骸皟号甙溯叄瑬|西不相睹。眾口爭嗷嗷,嬌嬰猶在乳?!卞严饶陜H二十一歲就病逝揚州,他悲道:“這中間叫我痛心的是死了第二個女兒!她性情好,愛讀書,做事負責(zé)任,待朋友最好。已經(jīng)成人了,不知什么病,一天半就完了?!彼€想方設(shè)法教育、陪伴、幫助子女:送邁先入北平崇德中學(xué);攜采芷、喬森游湯山洗溫泉浴,攜喬森游黑龍?zhí)?、金殿、都江堰、青城山等名勝,攜子女赴望江樓觀看端午龍舟競賽;從邁先友人口中知邁先不在失聯(lián),甚為擔(dān)憂,向?qū)W校借款二十元,寄友人廣告費十元,請他在《大公報》上登載尋人啟事,接到邁先信,甚快意;聽說邁先所在部隊在桂林戰(zhàn)役中損失慘重,邁先下落不明,心中焦慮不安,后接邁先信,知其未犧牲,心中大慰;賣硯臺、字帖,朋友湊錢才買了機票去看望生病的子女,并贈醫(yī)生對聯(lián)“生死人而肉白骨,保赤子如拯斯民”以謝其救助;閏生表示喜愛新聞工作后,請人設(shè)法介紹,得回電允幫忙,遂發(fā)電感謝。他對待子女十分開明,他說“職業(yè),人生觀等,還是由他們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頂可貴,只要指導(dǎo),幫助他們?nèi)グl(fā)展自己,便是極賢明的辦法”,曾赴篤志女子中學(xué),聽校長告以采芷因違反校規(guī)參加游行被開除一事,未置一詞,帶采芷回家,后送她就讀中美中學(xué)。他也曾像父親一般脆弱,在給多位子女的信中嘆胃病。
朱自清雖不能給予子女很多陪伴,但子女并無芥蒂,反而牽掛、尊重他。朱閏生說:“我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很短,四歲以后我就隨母親(武鐘謙)回了揚州老家,除了暑假時父親會來看看我們,就很少在一起了,可是父親給我的教益足夠我一生受用,他是個真正的君子?!敝焖加嵴f:“父親依然是那么謙虛,連讓我們幫他做件小事都要用‘請字。我長大以后回想起與父親一起生活的時光,才體會出他那時的暴躁實在是因為心頭壓了太多東西,國事、家事、身為一個文人的種種心事,使他受了多少折磨啊。”邁先的妻子傅麗卿也說:“邁先總說他很想回家看看父親?!钡諏O朱小濤說:“父親知道祖父生活清貧,營養(yǎng)貧乏,身體不好,就經(jīng)常從自己微薄的薪俸中擠出一部分給祖父寄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