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
華夏文明淵遠流長,三代以上,幾無可考,歷史考據(jù)者,蓋古跡與文字也。書法肇始于文字,文字又乃文明伊始之標志。文字誕生與演變亦與書法演變與發(fā)展一脈相承且同宗同跡,故文字著述經典,書法傳承精神。一代有一代之文,一代亦有一代之書,故有唐詩宋詞之分,書有秦篆漢隸之別。文章典籍與璀璨藝術共同演繹與譜寫人類繁衍之心路歷程,此亦如唐之孟浩然詩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笨v觀浩渺歷史長河,本無所謂古今,僅時空敘事之方便與直觀。一切能表述時代經典的文章與藝術,都具有當今之意義。其實,難以區(qū)分的是經典的語義,已成定論的或者約定俗成的所謂經典,兒乎都成了人云亦云的口頭禪。一個真正推崇經典的學者還是有志于傳承經典的人,最好去除從眾與流俗,此處的流俗就是對經典的一種流行與俗化。如此說來,有必要先對經典作一個基本概念的澄清與界定,讓人尷尬的是一切闡釋都有誤讀的可能,也因此讓筆者十分謹慎。何謂經典?《說文解字》日:“經,織也?!庇秩眨骸暗?,五帝之書也?!薄稜栄乓会屟浴穭t說:“典,經也。”由此可略知經典之大意。魏文帝曹丕在《典論一論文》中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此中之大意是指經典的文章可以橫亙時空,超越肉體生命實現(xiàn)精神的永恒。由此可以概括出經典之概念與意義,即在人類繁衍與認知的歷史中,始終處于權威典范的作品,由此成為歷代研究與學習的必備范本,既是特定時代的最高智慧結晶,也是所有時代的不可或缺的甚至必須面對的重要典籍。如果以書法藝術行書為例,魏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宋代蘇軾的《寒食帖》等,這就是橫跨千年的三大行書藝術經典。
經典書法作品開拓了一條滄桑正道,也成為后世習書之楷模與不竭動力。熟悉書法史的人,大約都可以知悉歷代書法家與其代表作品。當然,不同時代的代表性的書法家的代表作品,其實就是構成經典書法藝術的基本前提,也是必要的條件。以史為鑒本身就是一種近乎經典的審查方式,但是也容易給那些食古不化與教條主義者成為一種桎梏,乃至出現(xiàn)一味復古而缺乏時代精神的偽書法家。另外也會出現(xiàn)刻舟求劍的笑柄,或者漠視經典一味創(chuàng)新的虛無之作。總之都是背離經典的學習行為,也是對經典的褻讀與曲解。
如何釋讀經典成為通向經典的重要門徑,學習書法藝術的重要門徑就是正確的讀帖與臨帖。讀帖與臨帖又是同一過程的先后關系,與閱讀經典書籍是同樣道理。閱讀能力有的是先天稟賦決定的,也有的是后天訓練與良好的習慣形成的,總之這是決定一個人后天學業(yè)成長與人格修為的先決條件。對書法藝術經典的釋讀,既是書法藝術作為經典的一個標志,也是書法藝術自身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如何釋讀成為探索經典的基本規(guī)律與必要手段,對經典作品的精神把握又是一件十分艱辛與不易的智性行為。簡單說來,就是書法藝術的鑒賞與臨習應當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與方法來對待,預期將達到何種理想或者境界。其實這就是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的理路,也是書法藝術基本的生態(tài)規(guī)律。
趙劍平先生就是把歷代經典法帖當成為個人學習書法的最高范本與必須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他認為解讀書法經典是真正的起步也是貫徹一生的不二法門。當然,筆者認為一切的典籍其價值與意義都在當下乃至未來的解讀中,這也是真正的經典之意義與旨歸。也因為此中道理,趙劍平先生的書法藝術也必將成為時代的經典,而不僅僅是對書法經典的深度釋讀與生態(tài)繼承。
書法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生態(tài)也是需要維護的,其中最為有效的措施應當是對書法藝術的傳承。傳承既關系到傳統(tǒng)書法藝術的價值重估,又關系到當下的有效方法。書法藝術不同于文物古董價值的評估,作為一種文化傳統(tǒng)或者藝術經典,它的恒定價值在于當今學習與鑒賞者的釋讀與品評之中。通俗的說,文物古董是見證歷史的標本,已失去繼續(xù)存活的可能。而書法尤其是歷代經典的法帖,也可以算是一種文物與古董,但更重要的是作為藝術有著鮮活的生命。這也是文藝的最大特點無用之用,文藝的終極旨歸是直指,人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文藝的生命力最長久甚至永恒。另外,也有的文藝形式會因為歷史原因中斷了,甚至湮滅了,從而導致這一書法形式的實用價值不復存在就是如此。
書法傳承的方法還是具有特殊的時代性,如古代大篆與簡書,都受具體物質條件的限制,故書寫方式也比較特殊。碑帖兩種書法形式也是書寫的物質條件決定的,當然兩者之間都是通過筆法來進行解讀與意會。如果以歷史上主流帖學來說,“二王書風”便是帖學史的中流砥柱?!酢币驗樘厥獾臅r代所形成的書法審美理想,以及以行書為主要體例,既是書法實用與藝術二者兼容的特殊歷史境域賦予的,也是中國持續(xù)數(shù)千年的儒家文化的一種審美選擇的必然結果。不能從宏觀的文化指向與藝術精神來理會書法藝術,也不從具體的書法技巧來探索實踐,最終肯定會與書法藝術無緣的。莊子所謂的“技近乎道也”,“技”可以理解為書法技法與技巧等,“道”應該是書法的藝術精神或者審美理想。書法之法其實就是用筆之法,元代趙孟頻說,“用筆千古不易”,也就是說書法的技法與技巧隨著毛筆的誕生,以及毛筆本身的特點就已經規(guī)定了其技巧的限度與可能??傮w來說,書寫用筆用鋒無外乎中鋒與側鋒,藏鋒與露鋒,其次是筆力的強與弱,強者力透紙背與入木三分,弱者則筆不壓紙點畫輕浮等。另外至于筆墨之枯淡濃重、使轉疾緩等又受書法家個人性情與審美習慣影響,也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與法則,正如宗白華先生說:“書法是節(jié)奏化了的自然”趙劍平先生無疑是書法藝術傳承中一個堅定的殉道者,這在歷代文化史中似乎都成了一種宿命。這也是書法藝術之所以具有恒定的生命力與魅力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力與人類精神不朽二者的異形同質之基本理路。
當下書壇有急功近利之徒,有沽名釣譽之人,亦有投機取巧之輩,總之任何行業(yè)都不免具有名利場之嫌。另外也取決于一定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與人的心胸與品質積極相關,唐代有貧僧懷素以芭蕉葉當紙習書之典范,元代王冕以樹枝當筆,以地為紙,最終也成就一代書畫名家??梢娬嬲淖非髸嬎囆g之人,并不懼怕殘酷的現(xiàn).實,也并不受艱難的物質條件的限制。趙劍平先生就是以書法藝術作為人生的終極關懷與信仰來看待的,書法也確乎成為他人生的一種寄托與精神支撐。他自己也聲稱年輕時家境拮據(jù),但是并沒有阻礙自己學書的興趣,讀書習書也是那個時代一般同齡人很難做到的。由此可以推知,趙劍平先生曾經演繹過退筆如山、廢紙三千與池水盡墨的學書典故。
趙劍平先生幼承家學,篤志書藝幾十載未曾間斷。這是熱愛書法的人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其它行業(yè)也是如此,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趙劍平先生書桌案頭幾乎堆滿了歷代經典法帖與文史典籍,這是一個真正潛心書藝的學者的生活常態(tài)。他稟性率真耿直,為人仗義豪炎,只要閑談論及書法便神采飛揚激動不已??v觀當下書壇有此情懷與狀態(tài)者,理應不多或寥若晨星,這也許是判斷一個真書家的基本標準之一。趙劍平先生已年逾花甲,他的軼.事與趣聞街談巷議,關于習書與創(chuàng)作之雅事也頗具古代詩書大家之風范。筆者僅以敘述與紹介為行文之法,以饗同道與世人,當然,趙劍平先生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經歷了新中國建設以來的滄桑歷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一個人的生平都是一段鮮活的歷史,多維而立體的折射出所處時代的特質與意義。這樣說來,任何一個人都似乎無法用敘事來呈現(xiàn)其人生價值與意義,緣于本文旨在論述趙劍平先生探索書法藝術之歷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與當下的意義。
東晉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成就的行書典范成為歷代書家心追手模的最重要的經典秘笈,也因此成為書法史上千古傳頌的“二王書風”之現(xiàn)象。趙劍平先生對“二王書風”也是頂禮膜拜,成為他一生矢志不移的書藝追.求。其實,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二王書風”的傳統(tǒng)淵源與精準的法度,尤其是點畫質量與字體結構,這也是最為客觀的判斷一個人書法水準的基本條件。當然,“二王書風”已經形成了綿延近兩千年之久的書法藝術體系,魏晉時期是行書帖學的成熟期與高峰,也因此成為行書藝術高妙之玄秘所在。它也如長江之水浩浩湯湯源遠流長,每個時代與歷史時期都有美麗的浪花與激流,同時,也有相對的平穩(wěn)與渦旋。如唐代的智永和尚,據(jù)史料可知,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也是重要法帖之一,孫過庭的《書譜》等。宋代的“蘇、黃、米、蔡”四大家更是二王書風的積極傳承與發(fā)展者,他們的傳世作品也成就了以“意”勝的獨特書風美學理想。元代趙孟類,明代董其昌,清代王鐸等,皆為“二王書風”的生態(tài)脈系。這些歷代書家與經典作品,為后世立志學習書法的學子提供了重要的資借與法度,更是趙劍平先生取法乎上的重要源頭與寶庫。趙劍平先生對《圣教序》更是推崇備至,平素真是手不釋卷,上百次臨摹與研析,他有時得意的說從《蘭亭序》到《圣教序》真正能體會到“二王書風”的精髓與法度。
現(xiàn)當代沈尹默、白蕉與啟功先生,也是趙劍平先生學習取法的楷模。趙劍平先生從三位前輩的書法作品中吸取有益于自己的書法成長的營養(yǎng),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天賦與才情,也保證了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與源泉。
縱觀中國書法史,沒有一個書法家是純粹以書法為職業(yè)的。王羲之是右軍,顏真卿是大將軍等等,趙劍平先生.也是如此,他是央企電力公司公職人員,主要負責文化宣傳工作。書法本來也是他的業(yè)余愛好,其實往往業(yè)余愛好能成就一一個人輝煌的事業(yè)。趙劍平先生自己也經常說,退休以前主要精力都花在單位工作上,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只能利用工作之余與節(jié)假日來盡情的學習。曾幾何時,趙劍平先生成為單位最為讓人稱贊的書法家,一手好字本身就是一個人較為優(yōu)雅的特點之一。趙劍平先生平素就是一個氣宇軒昂、優(yōu)雅脫俗的知識分之典型代表,再加上他的書藝才華更是風流倜儻而魅力四溢。
退休對于一些沒有愛好和追求的人來說,其實是比較殘酷與無奈的。趙劍平先生退休以后似乎迎來了人生第二次青春,他卻無比開心與激動。他曾經說過,退休后潛心學習書法,時間充裕精力集中。他也確實做到了,筆者經常光顧趙先生的書房,滿屋墨香,臨寫與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堆積在地板上,懸掛在墻上真是風光無限。這種場面絕非一般書家能與其相比的,這是一個忘我的人,醉心書藝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總之,更是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其實,趙劍平先生在年輕的時候就對書法藝術非常熱愛,也具有先天的稟賦,這是他成就書藝的必要前提。雖然他很謙虛的認為自己的書藝成就來自退休后的數(shù)年努力,他甚至認為自己十年前寫的書法作品問題很多缺點也不少。這是一一個具有反思精神與自我鑒定的人的優(yōu)秀品質,也是成就一一個優(yōu)秀書法家的必備素養(yǎng)。
歌德曾論作品說:“題材人人看得見,內容意義經過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對大多數(shù)人是一秘密。”我們要窺探趙劍平先生的書法藝術形式以及作品所呈現(xiàn)出來的美學理想,將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緣于他的作品還在成長之中。限于篇幅,為文僅對趙劍平先生書法創(chuàng)作的前提與內容以及對于傳統(tǒng)的態(tài)度,作了一番有益的梳理與敘述,以此作為認識趙劍平先生其人其書的開端。(作者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副教授職稱)
※該欄目文章不代表本刊觀點,作者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