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虹
在給新聞傳播系學(xué)生上的閱讀實訓(xùn)課上,我運用女性主義視角,并使用學(xué)生熟悉的語言風(fēng)格推介給他們讀如下三本書——
莫泊桑的《一生》是告訴你:這一生你萬不可太乖。小說主人公雅娜的悲劇是太乖,她太天真單純,性情又太柔弱,明明生就“白富美”一枚,卻同時是個“傻白甜”這一正一負(fù)兩種特質(zhì)就把人生福氣全給抵消了。她屬于典型的這一生靠父親、靠丈夫、靠兒子的附屬型小女人,遇到問題總是習(xí)慣一味地順從、忍讓、逃避,從不知道主動抗?fàn)幒陀赂页鰮?。她這一生最根本的錯誤就在于她依賴心理太嚴(yán)重,像一棵溫室里的花草,總是把自己的人生寄托依靠在別人身。上,唯獨失去了自己獨立面對與承擔(dān)的主體性。當(dāng)下有個段子特別適合雅娜:本以為嫁給一個人可為自己今生遮風(fēng)擋雨,沒料到這一世的風(fēng)雨都是他帶來的。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在講:這一生你不可太作。小說主人公愛瑪?shù)谋瘎∈且驗樘鳎腿顼w蛾撲火,被情欲、物欲所俘虜而成了欲望的奴隸,自己做戲也被別人戲弄,放著平實的日子不過非要給自己節(jié)外生枝地增加戲分。她對于愛情耽于幻想,脫離實際,喪失了理智的判斷與取舍,以致分不清什么是真心實意和虛情假意。尤其不應(yīng)該的是她根本不明白面包與愛情在人生中的排序。Nozuonodie,沒有大女主的實力——包括物質(zhì)實與精神實力,卻活得比大女主還要奢侈腐敗,這不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又是什么?
毛姆的長篇小說《克拉多克夫人》是告誡我們:做你自己,獨立并不等于孤獨。主人公伯莎在婚戀生活的前期曾經(jīng)活得有些擰巴,險些喪失了自我和在自家莊園的支配權(quán),后來她終于憑借自己熱愛閱讀、喜歡思考的一份聰慧與敏悟,從最初為了丈夫改變自己到后來做回自己、看淡情愛,最終在很大程度上學(xué)會了解放自己和超然世外。生活在自己用心營造的一個人工天堂,伯莎覺得很幸福。她發(fā)現(xiàn):把全世界置之度外是一塊可靠的盾牌!或許人生中有時候,與其汲汲營營,不如獨自芬芳。
之所以做出上述的解讀,事實上我總也忘不了自己還在讀研究生時在宿舍里和同學(xué)反復(fù)談?wù)摰呐灾髁x話題,尤其是那部“女性主義的圣經(jīng)”里講到的:通常同樣的工作,她的報酬要比他少;她成功的機會比他們要少;無論男女都不歡迎被女性所領(lǐng)導(dǎo)……讓一幫尚未真正涉世的女孩子們的心里提前泛起一陣不安亦不甘的隱痛。記得當(dāng)時我們討論的最后結(jié)論是:身為女性,此生也只能比男性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才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均值生活。
許多年過后的這個冬天,我又重溫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傳記及其著作《第二性》,看她以戰(zhàn)斗的姿態(tài)身體力行地張揚女性主體意識,看她深刻透徹地分析兩性之間的博弈與同謀:“女人在回避經(jīng)濟上的危險的同時,也回避自由帶來的形而上學(xué)的危險:這種自由要孤立無援地創(chuàng)造目的。凡是個體都力圖確定自身是主體,這是一種倫理.上的抱負(fù),事實上,除此之外,人身上還有逃避自由和成為物的意圖:這是一條險惡的道路,因為人被動、異化、迷失,就會成為外來.意志的犧牲品,與其超越性分離了,被剝奪了一切價值。不過,這是一條容易走的路:這樣就避免了本真地承擔(dān)生存帶來的焦慮和緊張。這樣,將女人定為他者的男人,會發(fā)現(xiàn)女人扮演了同謀的角色。這樣,女人并不要求成為主體……往樂于擔(dān)當(dāng)他者的角色?!?/p>
波伏娃指出:今日女人很難同時承擔(dān)實現(xiàn)自主個體境況和女性命運。無疑,盲目地忍受奴役,要比致力于解放自身更舒服;死人比活人更適應(yīng)泥土。但是無論如何,回到昔日不可能,也不值得期待。
波伏娃早就揭示了靠婚姻、靠丈夫不如靠自己的人生真相:“灰故娘的傳說怎會不保留它的全部價值呢?一切都仍然在鼓勵少女期待從白馬王子那里獲得財富和幸福,而不是獨自嘗試?yán)щy且不一定成功的征服。……凡是利益背面總有負(fù)擔(dān);但如果負(fù)擔(dān)太嚴(yán)重,利益就無異于束縛?!T惑也是障礙,甚至是最危險的障礙之一。這里,誘惑雙倍加大了欺騙性,因為美滿婚事的彩票中只有千分之一的中獎?wù)??!?/p>
她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附屬者、輔助者的處境是多么不利:凡是男人都會迅速把與他共同生活的女人尊崇為一個合作者和啟發(fā)者,但他仍然把他的作品看做只屬于也,其實他是有理由這樣的。在一切行動中,在一切作品中,選擇和決定的時刻才是重要的。只有自主的工作才能保證女人真正的自主。
主宰與從屬、控制與被控制、奴役與被奴役、虐待與受虐……其實本質(zhì)上,任何二元對立的并列組合從來都是雙方的合謀。貌似容易走的道路,最終要讓人付出喪失自由的高昂代價。凡是利益背面總有負(fù)擔(dān);但如果負(fù)擔(dān)太嚴(yán)重,利益就無異于束縛——這話是何等的清醒、理性、通透和精辟!能量守恒定律總會提醒人們: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凡是需要我們付出過于沉重代價才能得到的事物,其實往往并不值得那樣的籌碼。也所以,我們要警惕那些所謂捷徑的便利誘惑,破除和斷絕自己試圖不勞而獲的種種妄念,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靠自己生活和奮斗,保持自己的生命主體性一一就如克里希那穆提所啟示的:你自己就是世界、點亮自性之光;又如毛姆在多部小說里所表達(dá)的個性解放思想:把全世界置之度外是一+塊可靠的盾牌!
掩卷遐思,思緒飄飛于古今中外,忽然心中暗喜,這番道理,其實宋朝王安石在《游寶禪山記》的結(jié)尾已經(jīng)闡釋得很透徹了:“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已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美輪美奐的瑰麗風(fēng)景,通常在險遠(yuǎn)之地,原本就是非同尋常之人所能抵達(dá)和受用的。因為人們大多數(shù)都愛走平常路,通往奇罕勝地的道路,也便成了少數(shù)人問津的道路。人生之旅和自然之旅,人生境界和旅游境界,原本就是如此的同理、同構(gòu),交相重疊,互為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