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鴿,李紅,王俊勃,劉松濤,王蕊,程水林
(1.西安工程大學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2.西安工程大學 材料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
聚合氯化鋁鐵(PAFC)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無機鋁鐵復合絮凝劑,兼?zhèn)渚酆下然X和聚合氯化鐵的優(yōu)點,在水處理行業(yè)應用十分廣泛[1-3]。目前制備PAFC多利用各種下腳料或廢料如粉煤灰[4-6]、高嶺土[7]、高鐵鋁礬土[8]、冰晶石母液[9]、廢鋁箔等[10]為原料。PAFC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污水的濁度和COD[1-3,5-8,10-13],在除磷方面研究較少。因此除磷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以結晶氯化鐵和結晶氯化鋁為原料,采用焙燒法和堿中和共聚法制備了PAFC,并對其降濁度和除磷性能進行了研究和比較[14-15]。
結晶氯化鋁、結晶氯化鐵、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磷測定試劑盒;超純水。
MiniFlex 600型X-射線衍射儀;Nicolet 5700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Quanta-450場發(fā)射掃描電鏡;KSW-8D-12管式馬弗爐;WZS-185濁度儀;766-3A電熱(鼓風)干燥箱;FA2204分析天平。
1.2.1 堿中和共聚法制備PAFC 將1 mol/L的AlCl3和1 mol/L FeCl3溶液按一定比例放入燒杯中,在磁力攪拌器上攪拌10 min。在85 ℃下緩慢滴加一定量的1 mol/L NaOH溶液,聚合4 h,室溫下熟化24 h,加熱濃縮,干燥后研磨,即得PAFC。
1.2.2 焙燒法制備PAFC 將結晶氯化鋁和結晶氯化鐵研磨成粉末。按比列稱取于帶蓋子坩堝中,放入管式爐中,在160 ℃下焙燒20 min。待冷卻至室溫后取出。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攪拌,此時反應放熱,生成深褐色粘稠狀聚合物,陳化4 h,烘干,研磨成粉末,得PAFC。
1.3.1 除磷實驗 測定廢水中磷濃度(C1)。在燒杯中加入生活廢水100 mL,0.020 0 g PAFC粉末,在磁力攪拌器上攪拌20 min,靜置30 min取上清液測定磷濃度(C2)。按式(1)計算磷的去除率。
(1)
1.3.2 降濁度實驗 取初始濁度為100 mg/L的生活污水100 mL于250 mL燒杯中,加入0.200 0 g聚合氯化鋁鐵粉末,在磁力攪拌器上快速攪拌20 min,靜置30 min。取上清液,在濁度儀上檢測其濁度(Z),按式(2)計算降濁度率。
(2)
1.4.1 IR分析 溴化鉀壓片,掃描范圍4 000~400 cm-1。
1.4.2 XRD分析 將研磨后的固體樣品在X射線衍射儀上進行掃描。實驗條件為:入射光源為Cu Kα射線,波長0.154 nm,工作電壓40 kV,電流40 mA。狹縫DS/SS=1°,RS=0.15 mm,掃描速率8(°)/min。衍射角為10~80°。
1.4.3 SEM分析 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鏡觀察樣品的微觀結構。
原料配比和堿化度對堿中和共聚法制備PAFC除磷降濁效果的影響見表1。
表1 堿中和共聚法實驗結果Table 1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lkali neutralization copolymerization
由表1可知,原料比5/5,堿化度為2.0時,磷去除率最大為95.0%,降濁度率為97.0%;原料比7/3和3/7,堿化度都為2.0時,降濁度率最大為98.0%,磷去除率只有86.7%和83.3%。綜合考慮去磷和降濁度,選定較優(yōu)的制備工藝為:原料配比5/5,堿化度為2.0,反應溫度85 ℃,聚合時間4 h,熟化時間24 h。
焙燒法制備PAFC采用正交實驗,對原料配比、焙燒溫度、焙燒時間和熟化時間進行了優(yōu)化,因素水平表見表2,結果見表3。
表2 因素水平表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table
表3 L9(34)正交實驗結果Table 3 L9(34)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由表3可知,各因素對磷去除率的影響大小為:原料配比>焙燒時間>焙燒溫度>熟化時間;對濁度去除率的影響大小為:原料配比>焙燒溫度>焙燒時間>熟化時間。由此可知,原料配比對去磷和去濁度影響最大,熟化時間對去磷和去濁度影響較小。
對于除磷,最佳的制備條件為A3B1C3D1,即原料配比5/5,焙燒溫度160 ℃,焙燒時間20 min,熟化時間4 h;對于降濁度,最佳的制備條件為A3B1C3D3,即原料配比5/5,焙燒溫度160 ℃,焙燒時間20 min,熟化時間12 h。由于熟化時間對除磷和濁度影響較小,綜合考慮,選定最佳制備條件為原料配比5/5,焙燒溫度160 ℃,焙燒時間20 min,熟化時間4 h。按此工藝制備樣品進行實驗,結果磷的去除率為 96.5%,降濁度率為93.0%。
圖1和圖2是兩種方法制備的PAFC紅外光譜圖。
圖1 堿中和法制備PAFC的紅外光譜Fig.1 IR of PAFC prepared by alkali neutralization
圖2 焙燒法制備的PAFC的紅外光譜Fig.2 IR of PAFC prepared by roasting
由圖1和圖2可知,兩種方法制備的樣品紅外光譜圖相似,3 400~3 450 cm-1是羥基的伸縮振動峰,說明PAFC主要是通過羥基橋連接的;1 610~1 630 cm-1為結合水的彎曲振動峰,1 100 cm-1主要是由 Fe—O—Fe,Al—O—Al 的伸縮振動而產生的[6]。隨著Al3+/Fe3+比的增加,850~880 cm-1處逐漸變弱,這是由于Al3+對Fe3+羥基聚合物進一步晶化的抑制作用大于催化作用所致,表明PAFC中存在以羥基為橋連的鐵和鋁的聚合物。
圖3和圖4分別是堿中和共聚法和焙燒法制備的聚合氯化鋁鐵XRD圖。
圖3 堿中和共聚法PAFC的XRD曲線Fig.3 The XRD curve of PAFC by alkali neutralization copolymerization
圖4 焙燒法PAFC的XRD曲線Fig.4 The XRD curve of PAFC by roasting
由圖3可知,堿中和共聚法制備的晶體在10~85° 2θ角內出現了5個明顯的衍射峰,分別是27.51,31.99,45.47,56.61,66.58°,與文獻[16]的XRD曲線基本吻合,用jade標準圖譜對照,第2和第5個峰為Al2O3,第4個峰為Al2Cl(OH)5·2H2O的衍射峰,第3個峰無標準圖譜,并且衍射強度較大,說明生成了新的晶種。固體有序性好,可能有多個晶體共存;有明顯的特征峰,并且峰長且尖銳,說明其晶體形態(tài)較好。
由圖4可知,在2θ角10~50°內出現多個衍射峰,可能是多個晶相的共存特征[Al(OH)3、Al10Cl4(OH)26·XH2O、Fe2O3·H2O等],說明焙燒法制備的聚合氯化鋁鐵是多種晶體礦的混合物,無定形結構,無序排列。
圖5是堿中和共聚法制備的聚合氯化鋁鐵的SEM照片。a、b、c、d分別是不同放大倍數的照片。
a b
c d圖5 聚合氯化鋁鐵的SEM照片Fig.5 The SEM photographs of PAFC
由圖5可知,聚合氯化鋁鐵為片狀結構連在一起,結構緊密,層狀疊加,晶體間相互結合形成較長的鏈,且彼此交錯形成高聚合度的具有網狀結構的大分子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