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勝旗
摘 要:為篩選出適合銅陵市義安區(qū)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chǎn)、抗性強、生育期適宜的油菜新品種,2018年引進6個優(yōu)質雙低油菜新品種越優(yōu)1402、浙油雜1403、浙油267、滬油雜26號、合油雜2705、德油雜41,以灃油737為對照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浙油雜1403、越優(yōu)1402、德油雜41等3個品種產(chǎn)量、抗性等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好,適宜在銅陵市義安區(qū)種植。
關鍵詞:油菜;新品種;比較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6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9-0103-02
為篩選出適合銅陵市義安區(qū)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chǎn)、抗性強、生育期適宜的油菜新品種,2018年引進6個優(yōu)質雙低油菜新品種進行了比較試驗,以鑒定新品種的適應性、豐產(chǎn)性、抗逆性,為新品種推廣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參試油菜新品種6個,分別是越優(yōu)1402、浙油雜1403、浙油267、滬油雜26號、合油雜2705、德油雜41,以灃油737為對照。
1.2 試驗田概況 試驗田位于銅陵市義安區(qū)鐘鳴鎮(zhèn)清泉村,前茬作物為水稻,土壤類型為輕粘土,肥力中等偏上。
1.3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設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m2,直播栽培,每小區(qū)按行株距30cm×25cm點播264穴,每穴定苗2株,密度26.4萬株/hm2,四周設保護行2m,種植對應品種。
1.4 試驗過程及栽培管理 2018年9月30日機械整地,旋耕機旋耕1次后,基施三元復合肥(16-16-16)300kg/hm2、有機肥(N、P、K≥5%,有機質≥45%)1800kg/hm2、硼砂15kg/hm2,再旋耕混合入土,開溝整畦;2018年10月1日播種,10月5日溝灌潤水1次;2葉間苗,3葉定苗,定苗后施尿素112.5kg/hm2;12月14日追施尿素187.5kg/hm2。2018年11月19日,施用吡蟲啉、阿維·氯氰菊酯防治蚜蟲、菜青蟲;2019年1月22日,施用吡蚜酮防治蚜蟲;2019年3月19日,施用菌核凈、吡蚜酮、葉霸液硼(10%B)防治菌核病、蚜蟲、葉面補硼。成熟時進行取樣考種后分區(qū)單收、單曬、單稱重。
1.5 氣象條件 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上旬,前期干旱,土壤墑情不利于出苗,后期雨水較多,氣溫偏高,油菜整體長勢旺盛,生育進程發(fā)展較快。在2018年12月12—13日出現(xiàn)最低-2℃短期低溫天氣,但參試品種均未產(chǎn)生明顯凍害。2019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義安區(qū)長期陰雨,溫度偏低。此段期間,平均日氣溫比2018年同期低1.7℃,油菜的生育進程明顯放緩,義安區(qū)同品種油菜初花期比2018年同期推遲3~5d。2019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晴好天氣居多,氣溫適宜,總體有利于油菜開花結莢,籽粒充實。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全生育225~230d,浙油267生育期最長,滬油雜26號與對照灃油737相當,均為225d。
2.2 主要經(jīng)濟性狀
2.2.1 株高 由表2可知,浙油267的株高最高(175.4cm),浙油雜1403最矮(146.5cm),其他介于146.5~175.4cm之間。
2.2.2 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223.7~285.4個,合油雜2705最多,滬油雜26號最少。
2.2.3 每角粒數(shù) 由表2可知,越優(yōu)1402的每角粒數(shù)最多(24.4粒),合油雜2705最少(20.2粒),其他介于20.2~24.4粒。
2.2.4 千粒重 由表2可知,德油雜41的千粒重最高(3.98g),合油雜2705最低(3.44g),其他介于3.44~3.98g。
2.2.5 產(chǎn)量表現(xiàn) 由表2可知,對照灃油737的產(chǎn)量為3259.2kg/hm2,參試新品種中有4個品種比對照增產(chǎn),2個比對照減產(chǎn)。其中浙油雜1403產(chǎn)量最高,為3482.3kg/hm2,比對照增產(chǎn)6.85%;越優(yōu)1402、合油雜2705、德油雜41分別比對照增產(chǎn)5.81%、2.18%、0.78%;浙油267、滬油雜26號分別比對照減產(chǎn)2.04%、5.24%。
2.3 抗性表現(xiàn) 由表1可知,各參試品種在生育期內均未發(fā)生凍害,植株均直立未倒伏。菌核病有不同程度發(fā)生,發(fā)病率在2.44%~11.36%,浙油267最高,德油雜41最低;病情指數(shù)在0.61~4.55,浙油267最高,德油雜41最低。
3 綜合評價
3.1 浙油雜1403 產(chǎn)量為3482.3kg/hm2,居第1位,比對照增產(chǎn)6.85%;生育期較長(229d),株型矮(146.5cm),單株有效角果233.6個,每角21.5粒,千粒重3.92g,成熟整齊一致,豐產(chǎn)性好;菌核病發(fā)病率5.48%,病情指數(shù)1.71,抗性較強。
3.2 越優(yōu)1402 產(chǎn)量為3448.5kg/hm2,居第2位,比對照增產(chǎn)5.81%;生育期適中(227d),株高中等(154.3cm),單株有效角果241.4個,每角24.4粒,千粒重3.78g,成熟整齊一致,籽多粒重,豐產(chǎn)性好;菌核病發(fā)病率6.41%,病情指數(shù)1.92,抗性較強。
3.3 合油雜2705 產(chǎn)量為3330.2kg/hm2,居第3位,比對照增產(chǎn)2.18%;生育期短(226d),株型矮(149.6cm),單株有效角果285.4個,每角20.2粒,千粒重3.44g;菌核病發(fā)病率偏高(發(fā)病率8.22%,病情指數(shù)3.08)。
3.4 德油雜41 產(chǎn)量為3284.7kg/hm2,居第4位,比對照增產(chǎn)0.78%;生育期較長(229d),株型偏高(164.5cm),單株有效角果251.2個,每角23.2粒,千粒重3.98g,成熟整齊一致,籽多粒重,豐產(chǎn)性好;菌核病發(fā)病率2.44%,病情指數(shù)0.61,抗性強。
3.5 浙油267 產(chǎn)量為3192.8kg/hm2,居第6位,比對照減產(chǎn)2.04%;生育期長(230d),株型高大(175.4cm),單株有效角果262.3個,每角21.7粒,千粒重3.56g;菌核病發(fā)病率高(發(fā)病率11.36%,病情指數(shù)4.55)。
3.6 滬油雜26號 產(chǎn)量為3088.5kg/hm2,居第7位,比對照減產(chǎn)5.24%;生育期短(225d),株型矮(147.7cm),單株有效角果223.7個,每角粒數(shù)21.1個,千粒重3.62g;菌核病發(fā)病率偏高(發(fā)病率7.58%,病情指數(shù)3.03)。
4 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參試的6個新品種中浙油雜1403、越優(yōu)1402、德油雜41等3個品種產(chǎn)量、抗性等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好,適宜在銅陵市義安區(qū)種植。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