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好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對于學習兒童文學作品,具有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充滿趣味的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融入兒童文學作品,讓兒童了解課本以外的知識世界,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還可以讓教師們改變常規(guī)的語文教學方式,用充滿童趣的兒童文學作品來豐富兒童的見識,又可以刺激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兒童文學作品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到來,在小學課堂上融入兒童文學作品的的教學方式走進了教師與學生的視野里,創(chuàng)造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同時能夠啟發(fā)小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老師是學生直接獲得知識的第一渠道,把最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讓兒童文學作品幫助學生訓練思維能力,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基于這個問題,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量的閱讀課外書可以積累大量的詞語、積累不同的素材、積累豐富的情感,對于以后的寫作會有特別大的幫助。比如部編版三年級下冊小學語文教材“小真的長頭發(fā)”這篇課文,就是以兒童文學為主體的,課文更貼近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同時激發(fā)了孩子察身邊的事物,把自己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結合起來,大膽去思考去表達,去學習語文的要義,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妙趣橫生的情節(jié),生動貼切的譯文給課文帶來了新鮮活力。這個兒童文學作品不僅增加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還對小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兒童文學作品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延伸,通過兒童文學作品的課外閱讀,不僅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鞏固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而且還能有夠有效拓展小學生的視野開闊思路。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部分兒童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小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通過文學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審美性特點,對小學生的身份能力和人文精神疏遠進行進一步的強化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兒童文學作品與學生認知能力不符
對于新課程改革模式的到來,要求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入文學兒童作品。有些教師在甄選文學兒童作品的時候,常常忽略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水平,選擇了一些對于學生來說朗讀難度較高、理解難度高深的作品,有時還會忽略兒童興趣這一關鍵點,選擇了一些與學生興趣不相符的作品、同時與自己的教材內容也不相適應,這樣選擇出來的文學作品不符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二)不注重教師文學素養(yǎng)
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主體,老師的文學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學生融入兒童文學作品效用。如果學校不重視培養(yǎng)教師們的文學素養(yǎng),直接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還會讓學生不理解兒童文學作品的重要性,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融入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目的就會毫無意義。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兒童文學作品的對策
(一)優(yōu)化兒童文學作品的選擇
對于選擇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在甄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作品的品質問題,優(yōu)先選擇那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作品,其次選擇與學生興趣點相符、與學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好作品。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章“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學習完成之后,老師們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對春節(jié)這個重要節(jié)日的探討,利用春節(jié)來啟發(fā)學生在春節(jié)里所經歷的事,如:貼春聯,掛燈籠,包餃子,看聯歡晚會等,豐富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通過讀課文與春節(jié)節(jié)日的融合,對學生的親情意識和愛國意識進行了有效培養(yǎng)。又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章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學習這篇課文學習的時候,老師可以結合紅色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將這首歌曲融入到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中,帶領學生一起演唱,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會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最重要的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喜歡助人為樂的高尚品格。小學生還處在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這樣做對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這些符合小學生認知發(fā)展特點和興趣愛好的文學作品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入,有利于語文教學效果的強化。
(二)注重教師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
教師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領路人。對于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新教程。對于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教學中的融入,學校應積極加強培訓教師團隊的文學素養(yǎng),第一,學校要組織教師以“兒童文學”為主題開展教學研討,在研討中要鼓勵老師積極發(fā)言,并鼓勵教師們積極分享自己的文學作品教學的經驗與提出快速學習文學作品的新建議,提高教學融入效果;第二,教師們要善于從學生角度理解兒童文學作品,不能以自己的文學積累為基礎,選擇兒童文學作品,并且積極做好教學融入工作,為學生開展自主兒童文學作品閱讀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們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強化兒童文學作品的融入,才能讓兒童文學作品真正意義上的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去。要想教好學生,教師僅靠原有的那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小學語文教師對為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常常感染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引領學生也熟讀這些作品,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滋生出靈魂感悟生命和理想,更使人格和靈魂得到升華和進化。教師把自己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和閱讀文學作品的方法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培養(yǎng)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用筆桿記錄青春,成為高素質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
結語:把兒童文學作品完美的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去,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生了教學質量,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讓小學生的文化視野更開闊、思路更清晰。讓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多樣化,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綜合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潘兆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融入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嘗試[J].華夏教師,2017(13):76.
[2]楊凌雪.小學語文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4.
[3]徐聞翊.小學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
[4]王庭波.小學語文“視域融合”教學范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趙天(1988年-),女,漢族,北京人,碩士,中級,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