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業(yè)明
摘 要:水稻是我國的主糧,雜交水稻的制種于1973年在我國獲得成功并得到迅速推廣,成功解決了我國的糧食問題。雜交水稻制種過程中不可避免面臨病蟲害的侵襲,因此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關鍵,直接關系到水稻的品質和產(chǎn)量。如何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提高單位土地面積上雜交水稻的產(chǎn)量和質量是廣大制種戶極其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雜交水稻制種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雜交水稻;制種;病蟲害防治
我國雜交水稻的制種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開始進行雜交水稻研究,歷經(jīng)近十年的研究和艱苦的探索,終于在1973年取得了成功,自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率先利用雜交水稻優(yōu)勢的國家。時至今天,雜交水稻制種栽培的技術日益成熟,種植面積及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與之相對應的是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也日益上升,相較普通水稻而言難度更大,已成為大批水稻制種戶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以下對雜交水稻制種區(qū)病蟲害發(fā)生因素及病種害發(fā)生特點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一、雜交水稻制種區(qū)病蟲害發(fā)生因素分析
雜交水稻制種區(qū)由于制種親本的不同,均表現(xiàn)出對各類病菌的不同抗性,加之雜交水稻由于制種過程相對特殊且生產(chǎn)基地較固定,制種區(qū)病菌數(shù)量更易增加,以致病害發(fā)生的概率更高。此外,氣候條件、栽培技術均對雜交水稻種植造成影響,如高溫高濕利于細菌繁殖,溫度達到22~26℃就為二化螟的繁育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雜交水稻的制種栽培有別于普通水稻,如若因水肥管理及肥料施放不當,會造成稻田通風透氣不暢而增加病害的發(fā)生概率。
二、雜交水稻制種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方法探討
(一)病害防治
1.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病害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屬于真菌性的病害,在水稻整個的生長發(fā)育期間內都人可能發(fā)病,具有傳播迅速的特點,使得稻田在較短的時間內便受到嚴重危害。發(fā)病誘因較復雜,在潮濕高溫的季節(jié)發(fā)病率更高,此外,肥料施放方式、施放量不合理也易導致稻瘟病的發(fā)生。對于稻瘟病的防治,首先在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浸種消毒,以藥液浸泡種子,減少病原菌。用于浸種消毒的藥液有多種,選取的藥液不同濃度也不同。以抗生素402為例,濃度為70%,如若選用克瘟散濃度則為40%。稻瘟病通常在移栽至制種區(qū)后的1~2周內發(fā)生,此時秧苗生長速度飛快,因此防治稻瘟病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勤巡視、勤調查,以便早發(fā)現(xiàn)早施藥,通常情況下,每畝以濃度為40%的特瘟殺乳油85mL與濃度為75%的瘟福15g進行噴施。藥物噴施時間的選擇也有講究,以上午9點前或下午3點后最佳,特別要注重在大胎破口期施藥防治穗莖瘟。
2.紋枯病。紋枯病在雜交水稻制種田分蘗盛期高發(fā),對植株的葉片、葉鞘、稻穗、莖稈等造成損害,直至植株枯死或倒伏,尤以高溫季節(jié)發(fā)病率大幅上升。因此,應抓住高溫季節(jié)前后這一關鍵時期來進行紋枯病的防治。每畝可以濃度為5%的井岡素100mL兌水50kg進行噴施,在分蘗期、孕穗期、破口抽穗期各進行一次藥物噴施,同時注意噴施時多噴父本,保證水量用足,稻株的基部及葉片也不可放過,同樣要進行噴施,以達到預防的效果。
3.稻粒黑粉病。由于雜交水稻制種母本張穎角度較大,加之花期長,氣候一旦適宜,就容易發(fā)生稻粒黑粉病,影響制種產(chǎn)量及質量。該病防治重點為不傷花器及對種子外觀與其質量不構成不利影響。以濃度為30%的愛苗EC、濃度為18.7%的滅黑靈WP分別于母本破口前一周、母本始花期、盛花期、灌漿期進行噴灑。噴灑用藥時間以下午3點后為宜,噴灑時應保證均勻全面噴至穗層,包括下層穗也應噴灑到。若揚花期恰逢雨季,應于雨后及時補噴,保證防治效果。
(二)蟲害防治
雜交水稻主要的蟲害有稻飛虱、二化暝、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
1.稻飛虱。稻飛虱可造成水稻大片倒伏死稈,防治方法一是要加強田間管理,實施科學合理地水肥管理,以免禾苗徒長。二是采取物理防治加藥物防治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可在田間設置殺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將其引至殺蟲燈前滅殺。也可噴施殺蟲藥物來消滅,當制種田稻飛虱數(shù)量達到400只/百從時,就要采取藥物進行噴殺了。選擇的藥物不同其用量及比例也不同,以烯啶吡蚜酮為例,每畝濃度為80%、用量為10~15g;若選擇吡蟲啉,每畝濃度為10%、用量為30~50g;毒死蟬每畝濃度為48%,用量為50~80mL;噻嗪酮和敵敵畏每畝濃度分別為25%與80%,用量為30~50g并兌100mL水。噴灑時對準稻叢的基部進行噴灑,這是因為稻飛虱危害的主要是稻叢基部。
2.二化螟、三化螟。這兩類害蟲對水稻莖部蛀食進行危害,造成水稻產(chǎn)量下降,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蟲害之一,因此應做好對蟲害的監(jiān)測預報工作,抓住幼蟲孵化期及低齡幼蟲期最關鍵的防治時期。一旦發(fā)現(xiàn)立即用藥,如選擇殺蟲雙水劑,每畝濃度為25%、用量為200~200mL;如選擇殺蟲單,每畝濃度為90%、用量為50g兌50kg水進行噴施;如選擇銳勁特膠懸劑,每畝濃度為5%、用量為30mL兌50~75kg水進行噴施;如選擇殺蟲雙顆粒劑,每畝濃度為5%、用量為1~1.5kg加細干土20kg混合后充分攪拌至均勻,制成藥土后再行撒施。
3.稻縱卷葉螟。稻縱卷葉螟又稱卷葉蟲,幼蟲孵化出來后以稻心葉為食進行蛀食,隨著幼蟲的生長,吐絲至葉片兩邊緣使稻葉卷曲成圓筒狀包裹幼蟲,幼蟲在內蛀食葉片,在水稻孕穗期及抽穗期為危害最嚴重的時期。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聯(lián)合藥物防治的方法來進行綜合防治。在稻縱卷葉螟產(chǎn)卵初始期至高峰期,可分期分批釋放其天敵赤眼蜂來進行治理。每次釋放量按每畝3萬~4萬只進行釋放,每間隔3天釋放1次,連續(xù)釋放3次。當?shù)究v卷葉螟進入孵化高峰期的1~3天后,可選擇藥效較長的藥劑進行噴施防治。以特力克乳油為例,每畝濃度為42%,用量為60mL;若選擇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每畝濃度為0.5%,用量為100mL兌30kg水進行噴施;也可選取吡蟲啉與殺蟲單混合后進行噴灑,吡蟲啉按每畝10%的濃度、用量為10~20g,殺蟲單按每畝80%的濃度、用量為40g,兩種藥物充分混合后進行噴施,不僅可治理稻縱卷葉螟還能有效防治稻飛虱。
綜上所述,雜交水稻的制種既要首選抗性強的組合輪番進行制種,又要注意制種過程中病菌生理小種的變化,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從源頭上消除病蟲害。包括制種田雜草的清除、種子的浸種消毒、水肥的科學合理施放等。雜草的清除有助于越冬蟲源的消除,減少病菌傳播;浸種消毒有助于消除病菌,提高其發(fā)芽率,水肥施放合理有助于增加稻田通風透氣性,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通過雜交水稻制種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方法的有機結合,提高其產(chǎn)量及品質。
參考文獻:
[1]楊延江.淺談雜交水稻制種病蟲害的防治方法[J].南方農(nóng)業(yè),2017,11(30):18-19.
[2]姜思權.雜交水稻制種高產(chǎn)栽培技術總結[J].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8(02):194-195.
[3]陳代堯.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插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16(1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