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賓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的修建帶來了巨大效益,起到了防洪、灌溉、發(fā)電和促進地方經濟等作用,但同時也對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大壩阻斷了河流連通性,使魚類生境破碎化。為減少大壩對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尤其是魚類種群的干擾,通過修建魚類過壩設施,改善河流連通性,使魚類能夠順利上行,維護了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連通性。本文結合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的工程特點及主要建筑物布置特性,考慮對保護魚類的影響程度,研究設計出較合理的過魚設施。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新疆喀什地區(qū)莎車縣霍什拉甫鄉(xiāng)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的庫斯拉甫鄉(xiāng)交界處,是葉爾羌河干流梯級規(guī)劃中“兩庫十四級”的第十一個梯級,在保證塔里木河生態(tài)供水條件下,具有防洪、灌溉、發(fā)電等綜合利用功能。阿爾塔什大壩結構形式為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堆石壩,水庫總庫容22.49億m3,正常蓄水位1820.0m,死水位1770.0m,最大壩高164.8m,上游壩坡采用1∶1.7,下游壩坡坡度為1∶1.6,下游壩坡寬310.0m。過魚季節(jié)庫水位變幅達50m,壩址區(qū)兩岸均為近直立的陡壁。
本工程等別為大(1)型Ⅰ等工程。壩址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根據NB/T35054—2015《水電工程過魚設施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過魚設施與生態(tài)電站廠房相結合,其級別與生態(tài)電站廠房一致,為3級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
根據水產科研的調查研究,結合工程所處河段的魚類分布、特性以及魚類的保護價值,本工程確定的過魚對象見表1。
表1 葉爾羌河過魚對象表
塔里木裂腹魚等裂腹魚類的主要產卵季節(jié)為4—7月,因此,確定過魚設施的主要過魚季節(jié)為每年的4—7月。
工程的修建阻斷了河流的連通性,使魚類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受到限制,繼而引發(fā)珍稀、特有魚類遺傳多樣性降低。事實證明,魚類過壩設施對維持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連通性、保護珍稀魚類、維持河流的遺傳及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由于不同地區(qū)的魚類的游泳能力及生活習性差異性較大,因而,過魚設施的型式和參數選擇應當與該地區(qū)的過魚對象游泳能力測試結果以及生活習性相結合。
工程不同、過魚種類不同,過魚設施的形式也多種多樣。目前適用高壩實際運用較多的過魚設施包括魚閘、升魚機以及集運魚設施。上述過魚設施方案比較見表2。
根據本工程特點及表2可以分析得出:
表2 不同類型過魚設施制約因素一覽表
(1)魚閘主要用于混凝土重力壩,與壩體結合垂直運輸,本工程為土石壩,不推薦使用魚閘方案。
(2)集運魚系統(tǒng)適用于本工程,但過魚效率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不推薦該方案。
(3)綜合升魚機提升過壩裝置的工作原理,同時考慮對魚類的人為干預因素,本工程采用軌道升魚機方案。軌道升魚機方案由誘魚道、集魚池、集魚斗、回轉吊、壩后升魚機排架、壩頂軌道卷揚機、壩前運輸電動平板車和回轉吊等部分組成。利用誘魚道將魚誘致集魚池內的集魚斗內,通過回轉吊將集魚斗提升至壩后升魚機排架上,再通過壩頂軌道牽引機將集魚斗運至壩頂,再由壩前運輸電動平板車將集魚斗運至壩前,通過壩前回轉吊將集魚斗吊至庫內死水位1770.0m范圍內,滿足魚類洄游過壩。魚道總體布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過魚設施系統(tǒng)總體布置示意圖
過魚建筑物由集誘魚設施+運魚設施+投魚點三部分組成。
根據NB/T35054—2015規(guī)定,過魚系統(tǒng)布置應與樞紐建筑物的布置相協(xié)調,應充分利用水電工程周邊已有設施,過魚設施選擇布置在生態(tài)電站廠房尾水渠尾0+297.297樁號左側。首先運魚道路順暢,生態(tài)電站廠房的進場道路可直達集魚池;其次系統(tǒng)供水泵房設置利用尾水渠左側平臺布置。
集魚設施包括誘魚道、集魚池、集魚斗及回轉吊。
(1)誘魚道流速
本工程通過控制魚道流速進行誘魚,為確定本工程保護魚類的耐久游泳流速,根據三峽大學在葉爾羌河開展的魚類游泳能力測試結果,確定阿爾塔什誘魚設施感應流速為0.12~0.34m/s,臨界游泳速度為1.01~1.44m/s,持續(xù)游泳速度為1.0~1.3m/s,爆發(fā)(突進)游泳速度為1.35~2.48 m/s。
(2)誘魚道水位
根據NB/T35054—2015規(guī)定,魚道進口設計水位可選擇在單臺機組發(fā)電和全部機組發(fā)電之間。結合本工程廠房尾水布置和水電站運行及防洪成果,誘魚設施防洪高水位1669.19m(P=0.5%)、正常水位1661.96m(2臺機滿發(fā)流量Q=48.4m3/s)、設計尾水位1661.92m(生態(tài)下泄流量Q=41.0m3/s);
誘魚道頂高程為便于檢修和巡視,取與生態(tài)電站廠房尾水渠渠頂高程一致,為1669.60m,滿足防洪高水位要求。生態(tài)電站廠房尾水渠尾0+297.297樁號渠道底板高程1659.64m,為保證進口水深大于1.0m,將誘魚道進口底高程確定為1660.00m。
(3)誘魚道進口及集魚池
誘魚道設置兩個誘魚口,1#誘魚口布置在尾水渠尾0+311.097樁號處,2#誘魚口布置尾水渠尾0+341.097處;誘魚口寬為0.7m,長為8.2m;魚道寬為1.0m,長為11.7m;誘魚槽寬為1.7m,長為4.4和31.4m;集魚池及升魚斗寬4.0m,長12.9m;消力池寬4.0,長7.1m。誘魚道均設置閘門一道,以滿足運行和檢修要求。
(4)集魚池回轉吊
集魚池回轉吊考慮起吊魚道檢修閘門、泵房取水口事故檢修門和集魚箱、集魚斗等設備,將回轉吊布置在1#和2#魚道中間,回轉吊臂長30m,起升容量10t。
運魚過壩設施主要包括壩后升魚機軌道排架、壩頂軌道卷揚機、壩前運輸電動平板車和回轉吊。運魚過壩設施布置在壩后右側,具體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運魚設施布置圖
(1)升魚機軌道排架
升魚機軌道排架分為三段,第一段由集魚池至大壩下游坡腳線,此段為水平運魚段,采用單梁吊,長247.0m,排架軌道寬6.0m;第二段由下游坡腳線至壩頂,此段為上壩牽引車段,長32.235m,排架軌道寬8.0m;第三段由壩頂至壩前,此段為轉運小車段,將集魚斗運至投魚點,長51.7m,排架軌道寬6.0m。
(2)壩頂軌道卷揚機
為將集魚斗由壩坡腳拉升至壩頂,在壩頂修建卷揚機房,卷揚機房尺寸15.8m×14.0m(長×寬),卷揚機房內布置有1臺卷揚機。
(3)壩前運輸電動平板車
轉運小車段上設置運輸電動平板車,將由壩頂卷揚機房拉升上來的集魚斗,通過電動平板車運至壩前。
本工程壩址兩岸大部分基巖裸露,河谷呈不對稱的“U”型,右岸坡陡峻,邊坡走向近東西,壩肩范圍內坡度在高程1845m以下一般50°~70°,在高程1845m以上近直立,右岸坡高達566m。為避免對右岸邊坡因魚類投放點的布置造成二次開挖,將魚類投放點布置在右岸施工臨時便道上,利用施工便道,回填加高混凝土基座,避開回轉吊范圍的邊坡二次開挖。同時考慮壩前回轉吊半徑應能適用水庫水位的變幅,過魚季節(jié)為4—7月,水位變幅由死水位1770m至正常蓄水位1820m之間,同時應遠離電站的泄水和引水建筑物的進口,避免魚類被高速水流帶至泄水建物物。壩前回轉吊臂設計長50m,起升容量8t。
本文依托于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結合其高壩、水位變幅大、庫岸陡等工程特點,通過設計研究,選取生態(tài)電站尾水集誘魚+壩后軌道運魚+壩前回轉投魚的軌道升魚機方案,以有效溝通壩址上、下游的魚類、保護土著魚類資源。在過魚季節(jié)4—7月,采用機械捕撈的方式采集魚類,視魚類集群大小調整捕撈頻次,以確保過魚效果;同時運行期加強監(jiān)測,以便使過魚設施達到較好的效果。本文可為相關高壩、高岸坡樞紐工程過魚設施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