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平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階段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小學語文學科肩負著鍛煉學生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重任。要想取得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成果,那就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一般采取“平推式”的教學方式,平淡地講述課文中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呆板,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也不能合理地突出教學重點。因而,教師需要學會采用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地運用“跳躍式分析法”,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跳躍”地傳授知識,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步伐清晰地接受教材中的關鍵知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跳躍式分析法;教學
傳統(tǒng)的講課方式往往是教師要涉及每一個知識點,許多教師都是平鋪直敘,在知識點上花的時間過于均勻,這樣就導致了教師沒有明確突出文章重點,學生難以判斷知識點,也是五花八門一起接受,但這樣的教學質(zhì)量往往不好。一篇課文自有其要點,有其教學目標,教師應該突出教學重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采取“跳躍式分析法”將不同于傳統(tǒng)講授方法,更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平。本文將從《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具體地講述“跳躍式分析法”的做法。
一、從題眼入手
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教師應首先讓學生從題目看,本課主要寫什么?學生從題目便得知是寫關于圓明園的事件。進一步探究,這是寫圓明園的什么事件?便能推出是寫關于“毀滅”,也就是戰(zhàn)爭的事件。課文是怎么具體來講述圓明園毀滅的事件的呢?這便做好了引入,也教會學生從標題中得到信息。
二、從課文中心句入手
教學時,應該組織學生通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再給出時間讓學生理解這一中心句,詢問學生這句話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總結全文,深化主題)作用?學生思考之后,再由學生提煉關鍵詞(圓明園的毀滅),之后再回到課文,帶領學生學習圓明園毀滅事件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讓學生仔細閱讀理解。
三、從課文過渡句拓展
《圓明園的毀滅》中第四段第一句(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文章的過渡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先讓學生分析這句話的作用,從內(nèi)容上和結構上兩方面分析。這句話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哪些內(nèi)容是“承上”的?哪些內(nèi)容是“啟下”的?從而讓學生細致地分析了過渡段的作用。過渡段是文章中重要的部分,很利于學生清晰文章的結構脈絡,也是一大考點,從這入手,也為答題做好了充分鋪墊。
四、從課文的重點段展開
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教師請學生理清每段的大意,然后讓學生找出哪段是文章的重點段。在學生找出后,便直接進入到講解重點段落環(huán)節(jié)。《圓明園的毀滅》第三段是氣勢恢宏的圓明園具有的美景,是本文的重要段落。從這一段中,讀者可以從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麗景色。接著再來到第四段,這里描寫了圓明園珍藏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歷史文物。從重點段落就可以提煉出本文的核心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
五、從課后的問題出發(fā)
在學生了解文章內(nèi)容之后,可以直接從課后的問題入手進入學習,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更深層準確地理解課文。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請學生看到課后問題,查找相關資料,說說為什么“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看到問題后便請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句話的位置,再閱讀這句話的前后內(nèi)容,以求更深刻地理解這句話,掌握不可估量的意思,借此拓展詞語的三類感情色彩的知識點,再請學生思考回答該問題。
六、從文章結構剖析
首先,理清本文的結構,《圓明園的毀滅》總體上是順敘,同時又采取插敘的寫法。本文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圓明園毀滅發(fā)生的時間線索進行剖析,讓學生明確地為事件劃分起因、過程、結尾。從這三個時間點入手分別理解學習,文章總體上是順敘,同時又采取插敘的寫法。學習完這一課,學生理解作者這樣布局是為了突出圓明園的毀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損失,激發(fā)讀者對帝國主義列強的痛恨之情,激勵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強烈感情。
七、從文中的插圖進行教學
插圖也是學習課文的重要內(nèi)容,許多教師和學生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部分。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理解插圖的內(nèi)容,可利用圖文結合進一步加深學習的印象和理解?!秷A明園的毀滅》中有一幅圓明園被毀滅后的圖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觀察課文插圖,理解圖中的時間、地點、毀滅后的形態(tài)等。這一幕是圓明園結束昔日輝煌被毀滅后的一幕,通過插圖,仿佛都能想象當日的場景。通過圖片,便能夠理解文章對應的相關內(nèi)容,也更易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中一門重要的教學課程,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師也要學會去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打造更高效率的課堂,為學生建立語文思維,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采用“跳躍式分析法”更利于促進學生對課文重難點部分的理解能力。并且,這種學習方法更利于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腳步去思考,去逐步探尋文章的意義,這種方法將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婷婷.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99-100.
[2]邱華鋒,吳青秀.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7):84-85.
[3]王良朝.小學語文教學中“跳躍式分析法”的運用[J].教育評論,2000(1):8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