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存在了46億年,風就存在了那么久。
風從來不以求穩(wěn)為目標,故而也不在一個地方久呆。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遠古時期到現(xiàn)在將來,流浪是它的常態(tài)。
誰也不知道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流浪的,只知道地球上還沒有出現(xiàn)生物的時候它就已經(jīng)開始浪跡天涯了,只知道它開始流浪后腳步就沒有停下來過。
“停歇”二字,從來就不曾在風的詞典里出現(xiàn)。漢語里所謂的“風停”,其實只是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說到底,不過是人的感官太過遲鈍,沒有察覺到它在移動而已。事實上,風無時無刻不在飄拂、起落、追逐。
有意思的是,風在雨天出現(xiàn)和在晴天出現(xiàn),在南方流浪和在北方流浪,給人的感覺大不一樣。哪怕只是在它前面加一個方位,產(chǎn)生的效果也迥然有異:東風吹著吹著,大地就蘇醒了;南風吹著吹著,天氣就炎熱了;西風吹著吹著,草木就金黃了;北風吹著吹著,人間就白茫茫一片了。
毫無疑問,風很神奇,它無色無味,卻能將各種顏色送入人眼簾,將各種氣味送至人鼻端;它也很重要,自古以來,于農(nóng)人而言,風調(diào)和雨順一直都是他們最為盼望的事情。如果風不曾流浪,每日里周而復(fù)始地在同一個地方吹啊吹,想來,于這個地方和其他地方的人而言也不是一件幸事吧——所幸,它不曾如此。
一縷風,它時而在樹梢,時而在草尖,時而在海面上,時而在兔子的尾巴處,時而在人的鬢邊和衣角上。這便給人一種感覺:風無定處,又好像無處不在。
風吹過秦觀種于西窗的竹林,窸窣的聲響仿佛是人的腳步聲,讓他以為是老朋友來造訪了;風吹過金燦燦的稻田,稻穗望風低頭,農(nóng)民們喜上眉梢;風吹落蘋果.砸在牛頓的腦門上,“萬有引力”就這樣被發(fā)現(xiàn)了……
當然,世上總有喜歡唱反調(diào)的人,在對待風的態(tài)度上也不例外。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有一句名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話乍看挺有道理,實則偷換了概念。若不是風吹幡動,光憑人的意念,哪里能夠攪得旗幡獵獵作響?好在風足夠大度,并不會與人爭論什么,更不會因此停下流浪的腳步。
可是,風為什么流浪呢?這個問題,沒有人知道答案。如果依照人的心理推測,也許它是為了尋找記憶中的原鄉(xiāng),也許它是為了尋找心中的遠方,也許,它只是由著自己走哪算哪。
一縷風的流浪,誰也看不見終點,卻讓人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