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勝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zhì)。工具性是指,英語在一定的情境下為人類的溝通和交流而服務;就人文性而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英語傳達出的人文價值。在語境中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是教師最常用的方法。教師在單元為整體的背景下,以主題語境為導向進行內(nèi)容整合,堅持主題語境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單元內(nèi)容學習產(chǎn)生整體感,幫助其有效建構語言知識體系。
一、主題引領下單元內(nèi)容整合的背景
現(xiàn)代外語教學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diào)語言學習的實踐性,要求語言學習活動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學以致用。主題為學生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其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nèi)容,直接影響其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以及語言學習的成效。主題語境的創(chuàng)設以教材為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由多個單元或模塊組成,每個單元又包括數(shù)個學習板塊,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但各個學習板塊之間的整體性不強。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要緊扣單元主題語境,將各個學習板塊自然銜接,化零散為整體,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建構系統(tǒng)且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探究英語語言背后的人文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達成育人目標,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
二、主題引領下單元內(nèi)容整合的策略
基于主題的整體式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主題語境為依托,語篇為基礎,問題為導向,教學目標為落腳點,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為手段;還要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在主題語境中高效利用語篇,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掌握語言技能,培養(yǎng)學習策略,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一)基于主題的語篇解讀
語篇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是主題、內(nèi)容及人文價值在情境中的具體化、形象化,它以一定的邏輯結構和文體結構呈現(xiàn)出來。教師對單元語篇的解讀決定著教學設計的成效和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合理創(chuàng)設學習活動的前提,是課堂教學的根本所在。語篇的解讀應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解讀語篇主題。主題是語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寫作意圖的具體呈現(xiàn),也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看法和態(tài)度。教師可以通過單元標題、文章插圖來把握主題,明確作者寫作意圖。以Module7Unit1He cant see.一課為例,文中的三張插圖分別呈現(xiàn)了盲人看不見、聾人聽不到、消防員不能找到火災中的人們,結合標題中的“can't”,語篇的主題就是要表達“能力的不足”。
第二,解讀語篇內(nèi)容。語篇內(nèi)容包括語篇的基本結構(如對話、短文、書信)和圍繞主題組織起來的基本信息(如故事中的人物、時間、地點、情節(jié)等)。Module7Unit1He cant see.一文講述了Sam,Amy,Lingling一起看電視,電視正在播放狗幫助盲人、聾人及幫助消防員救人的事例;看完節(jié)目后,Sam問Ms.Smart家里可不可以養(yǎng)狗,Ms.Smart遺憾地說不可以,并給大家端來了晚餐——熱狗,Lingling聽到這個名字嚇了一跳,Sam告訴她熱狗只不過是香腸和面包,于是大家都笑了起來的故事。語篇以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文章結構分為“Sam,Amy,Lingling觀看關于狗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介紹狗幫助人”“Sam,Amy,Lingling的晚餐是熱狗”這三部分。教師在解讀語篇內(nèi)容的過程中,還應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這樣的文體結構來表達、論述的深層次原因。
第三,解讀語篇人文價值。作者通過文本所傳遞出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教師應挖掘語篇的人文價值,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Module7Unit1He cant see.一文中,語篇傳遞出了狗可以在許多方面幫助人類,我們要愛護狗和其他動物,要學會與動物及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人文價值。
(二)基于主題的問題設計
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通過分析、概括、想象、推理、歸納等方法來培養(yǎng)自身的思維品質(zhì)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圍繞主題提出由邏輯性到批判性再到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問題鏈,應包括基于語篇了解情況的信息性問題,如:when,where,who,what;通過理解語篇內(nèi)容而推理判斷的理解性問題;揣摩文章深層含義而得出的分析性問題;基于學生能夠運用到以后閱讀或?qū)懽髦械膽眯詥栴};基于學生自己觀點、看法、感受等的評價性問題和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
以Module7Unit1He cant see.一文為例,筆者將課堂問題設計為信息性問題:What does the presenter think of dogs?理解性問題:Do people like dogs?分析性問題:How can dogs help the firefighters?應用性問題: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man?創(chuàng)造性問題:Do you know which animals can help people?此外,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學習價值,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
(三)基于主題的內(nèi)容整合
在三年級起點的外研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模塊具有一個主題,但同一主題下每個單元的話題卻不相同。因此,在內(nèi)容整合時教師應挖掘內(nèi)在關聯(lián),將相對獨立的單元串聯(lián)成統(tǒng)一的整體,使各課時的語篇互相關聯(lián),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教師可在解讀語篇的基礎上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關鍵因素。Module3Unit1 Where did you go?一文講述了Lingling周末的活動;Unit2 Daming took a photo of his father.一文講述了Daming周末去長城游玩。單元話題雖不相同,但都圍繞 “weekend activities”這一主題。因此,教師應抓住“weekend activities”這一主線,將Daming和Lingling的周末活動銜接起來,進而形成一個整體。
三、主題引領下單元內(nèi)容整合的建議
(一)教師充分了解學生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組織教學活動時應圍繞主題展開;教師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時,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沒有基于學生認知情況下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不會高,即使情境創(chuàng)設得再新穎,語篇解讀得再深刻,問題設計得再合理,也都是紙上談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無法落實。
(二)情境貼近生活實際
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英語,他們離開英語課堂,使用英語的機會并不多。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展開教學活動時,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做到話題源于生活,用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感受到課堂內(nèi)容與自己有關,這樣的課堂才會有實效。
總之,英語的學習不應是分散、無序的,應圍繞一定的主題情境展開,它是一種系統(tǒng)化、邏輯化的整體式學習活動。學生在系統(tǒng)的語篇中學習語言文化知識,在具體的主題情境中體會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孫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