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文菁
摘 要:課外閱讀是對語文課程的拓展延伸。由于課外閱讀取材廣泛,內容靈活,深入廣大小學讀者的喜愛。近年來,新課標改革促進了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教育部門也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通過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強度,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就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展開論述,闡述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提出提高課外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 重要性
引言
閱讀對學生思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新審視閱讀的重要性,拓展閱讀內容,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閱讀能力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素材,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閱讀需求。充分利用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1]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拓寬學生視野
多數(shù)小學生心智不成熟,學習興趣比較廣泛,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選取不同領域的閱讀內容,滿足小學生的閱讀需求,能夠挖掘學生某方面的潛能,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對于小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書籍,“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打開小學生認知世界大門的鑰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局限于書本閱讀內容教學,要進一步拓展閱讀內容,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學生鞏固閱讀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2]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課外閱讀內容選材廣泛,有漫畫、童話故事、敘事類多種形式,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以書本內容為主,沒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展教學內容,即使部分教師選擇課外閱讀為教學素材,但是內容過于簡單或者復雜,不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語文的樂趣。[3]
3.更正學生的三觀
小學生沒有豐富的閱歷,三觀尚未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外閱讀能夠影響學生的思維,好的閱讀內容能夠更正學生的三觀,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課外閱讀內容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言文化等,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了解更多領域的知識,長期的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提高課外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1.嚴格篩選課外閱讀內容
課外閱讀有利有弊,合理選擇閱讀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當然,選擇一些內容不健康的課外讀物容易誤導學生。小學生的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其心理會產生變化,如果教師與學生家長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學生容易發(fā)展成為“問題孩子”。所以,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合理選擇課外閱讀內容。首先,教師要選擇一些經(jīng)典閱讀內容,這些內容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如《西游記》,內容比較淺顯易懂,而且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每個故事,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正義的理解,能夠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勇于面對前進路上的挫折。其次,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詩歌,如《詠柳》、《絕句》等,這些詩歌具有一定韻律,而且具有朗誦價值,通過閱讀這些詩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能力,理解這些詩歌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和節(jié)奏,進一步提高朗誦水平。
2.閱讀內容要盡可能貼近生活
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的閱讀內容要盡可能貼近生活,有利于學生快速融入閱讀環(huán)境中,提高閱讀效率。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比較少,閱讀理解能力也比較差,教師可以通過選擇一些與生活貼近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提高閱讀興趣。如《團員》、《大衛(wèi)去上學》、《蚯蚓的日記》等。在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入故事教學也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等,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多數(shù)閱讀作品是作者對生活的高度總結,通過故事或者其他形式引發(fā)學生思考,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在生活這本書上閱讀,增長生活經(jīng)驗。
3.采用情景教學法
對于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生之間的認知能力存在差異,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采用情景教學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學生快速融入到閱讀環(huán)境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內容選擇上,可選擇一些容易表演的寓言故事,如《和氏璧》、《扁鵲說病》等,這些寓言故事人物角色比較多,而且每個人物角色性格特征不同,寓言故事能夠啟發(fā)學生思考,了解故事背后的意義。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更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總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學習這些人物的優(yōu)點,不斷完善自己。[4]
4.主張學生自主學習
閱讀內容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要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及時查字典,并將這些生僻字積累到筆記本上,定期鞏固這些內容,提高學習能力。此外,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制定周閱讀計劃或者月閱讀計劃,有計劃地進行閱讀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外閱讀放到重要的教學地位上,明確課外閱讀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幫助學生篩選有價值的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價值觀。同時,教師在選擇閱讀內容過程中,要貼近生活,從生活這個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利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表演,深入理解閱讀內容,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蔣瑩茹.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助推作用[J].作文成功之路,2016,(07):64.
[2]陳衛(wèi).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科普童話,2016,(07):55+52.
[3]蔣旭玲.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助推作用[J].課外語文,2016,(07):119.
[4]龐兆文.試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04):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