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婷?高小涵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深入改革,高校體育教學的模式也開始發(fā)生變化。在遵循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教學基礎之上,目前高校當中出現了體育俱樂部制的新教學模式。體育俱樂部制無論是在高校教學當中,還是在我國社會當中。都是一個新鮮事物,高校教育作為社會發(fā)展的風向標,優(yōu)先嘗試這種先進的教學方式,能夠帶動整體,高校內部體育教育的質量優(yōu)化,同時也可以對社會起到示范作用。本文中筆者就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談一談高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育;體育教育;俱樂部制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高校的體育課程往往是采取較為系統(tǒng)化,固定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般是擁有一套完整的教學大綱,在固定的學時之內,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這種體育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的時期內起到過積極作用,對于普及體育運動技巧功不可沒。但是在今天的教育環(huán)境當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會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束縛了學生在體育運動上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高校開始嘗試使用體育俱樂部制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優(yōu)化當前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
一、實施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體育運動的自主性
體育教學不僅是高校教育的一個基礎內容,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傳播的重要部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往往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教學核心,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運動習慣能力等方面時,也會主要集中在這些運動項目上。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時,形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擾現象。而高校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體現學生的實際需求在體育教學活動當中增添一些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要求導向來促成學生日常的體育學習。這樣一方面不會過多增加教學成本,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提高體育運動的自主性。
(二)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在體育俱樂部制的體育教學模式當中,由于體育運動內容都由學生自主選擇,因此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就會更加具有熱情。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不僅是在體育運動項目上進行了拓展和改變,更是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進行了本質上的變革。在這種模式之下,學生并不完全通過教師的教學來限定自身的運動方式,而是能夠在運動過程當中,通過與其他同學的相互協(xié)調,分析和策劃體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將體育運動作為自己主動要求的事情來實現。這樣學生在運動過程當中,就會朝著更加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隨著學生對于運動本身研究和了解的增加,學生的運動能力也將逐步提高。
二、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改革的相關策略
(一)擴大教學場地,加大設施投入
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改革,需要高校體育活動場所的增加,在具體的開展方案上,無論是高校的硬件設備還是其他資源的投入,都會關系到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情。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主空間,然而如果運動場地不足,那么學生所有的策劃內容都無法真正實現,這會極大的打擊學生的運動熱情。
舉例來說,籃球俱樂部是高校體育活動當中常見的一種組織,通過俱樂部制進行體育教育,必然會常常舉辦籃球比賽,而籃球比賽需要更多的場地支持才能夠使得整體的比賽內容流暢進行。
(二)學校內部給予制度上的支持
除了在硬件上加大投入以外,學校在制度上還應該給予相關的支持。這種支持主要指的內容是學生在體育俱樂部當中所舉辦和策劃的活動,學??梢栽谥贫壬辖o予更多支持的條件。
比如說,在俱樂部當中學生策劃舉辦比賽,這需要調動一些人力資源,也需要學校方面批準場地和相關的運動物資等等。在這一方面學校的審查可以更加寬松,放寬更多的限制條件,降低體育俱樂部舉辦和策劃活動的門檻,提高學生通過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進行體育活動的熱情。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制度上的建設,為體育俱樂部參與和舉辦活動提供條件。比如學校每年的運動會,可以設置以體育俱樂部為單位進行參加,這樣讓學生對于俱樂部的認識更加深入,歸屬感也更強。
(三)增加人力資源的投入
在體育俱樂部的建設過程當中,最重要的資源仍然是人力資源。學生需要專業(yè)的指導才能夠進一步提高體育運動的水平,同時體育俱樂部想要舉辦活動,也需要有專業(yè)的人員參與,提供相關的經驗意見。
這一方面需要我們引進專業(y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讓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師意識到除了進行體育教學之外,還要輔助學生完成相關的學習,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下,體會到更多體育運動的樂趣,豐富體育活動的形式。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想要進一步優(yōu)化體育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積極性,就需要真正發(fā)揮好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優(yōu)勢。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模式在制度上更加貼合當下的教學狀況,通過學校制度上的配合,硬件場地的投入以及人力資源的增加,我們可以讓這種模式在高校當中煥發(fā)活力。
參考文獻:
[1]徐振華;高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年25期
[2]陳接華;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制度實施的意義與發(fā)展對策[J];運動;201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