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柴菁菁
電影《無問西東》的上映,不僅讓人們回顧了“辦學8年,被惦記80周年”的西南聯大,更重溫了一批學術大師的面容:馮友蘭、陳寅恪、朱自清、林徽因、沈從文、聞一多、王國維……這一所辦學僅8年的大學,之所以始終活在國人的心里,除了光彩耀眼的學生名單外,更重要的是它有著當時最奢華的教師資容,以及民國文人身上的風骨。
“風骨”一詞在魏晉時期的文論、畫論與人物品評中被廣泛引用?!帮L”的來源,當上溯至《詩經》中的六義:“《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币浴帮L”為教化之意?!墩撜Z·顏淵》:“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币簿褪钦f君子是用他的美德感化人,使人從善,就像風吹動草一樣?!墩撜Z》把君子的美德比喻為“風”。而美德來自于人的情志,一個能夠成功感化他人的人,必定是一個情感豐富,能夠以情動人的人。引申至老師的身上,也是在要求一個老師要有美德,并且能將他的美德通過自己豐富的情感傳遞給他身邊的人,從而達到教育感化的目的。
風骨范疇的另一思想淵源,可能來自于魏晉時期崇尚的人物品評?!肮恰弊鳌肮窍唷苯?,引申為人的稟賦氣質。《人物志·八觀》:“是故骨直氣清,則休名生焉;氣清力勁,則烈名生焉。”骨,指的是人的形體;氣,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骨直氣清,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外形端正,神清氣爽?,F在也有用“骨氣”一詞來形容人的。用于形容老師,也就是要求一個老師首先要有端正的儀容體態(tài),其次還要有昂揚的精神氣質。
進一步而言,“風骨”中的“風”屬于情,但不是一般的感情泛指,而是指一種濃郁的充滿力量的感情。這種感情具有感染力、鼓動力,而且有教化的力量。例如西南聯大之中的唐蘭先生,有一年開了一門“詞選”課。他的講詞方式是:不講,只是用無錫腔調吟唱一遍:“‘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好!真好!”,這首詞就算講完。倘若不是唐蘭先生的吟誦具有足夠的感染力和鼓動力,估計也不會有學生去聽這門課的。
“風”既是感情的力,那么它便也與“趣”有關,感情在作品中常常表現為一種情趣。深諳作品,又有風骨的老師,能做到將作品的情趣在學生面前進行充分的還原。這里當推崇西南聯大的另一位老師——劉文典。劉文典在西南聯大講《文選》,有一次,他只上了半小時的課,就忽然宣布說,今天提前下課,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后七時半繼續(xù)上課。原來,那天是陰歷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講《月賦》一篇。有學生追憶:屆時,在校園里月光下擺下一圈座位,他坐在中間,當著一輪皓月大講其《月賦》,儼如《世說新語》中的魏晉人物。
與“風”對比而言,“骨”則是實的。西南聯大教授之骨,可見一斑:朱自清之子的同窗陸祖德,在其回憶文章《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跡》里寫到: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經極其嚴重,體重減輕到45公斤,迫切需要營養(yǎng)和治療,然而,他雖窮到不能治病,還是毅然決然地在宣言上簽了名,拒絕了美國的救濟糧。他在這天的日記上寫道: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余仍決定簽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此后一個多月,他就進醫(yī)院了。而在臨終前,他還叮囑夫人: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要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
另一位,依然是上面提到的劉文典。1928年,蔣介石掌握大權不久,想提高自己的聲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劉文典主持校務的安徽大學去視察,但劉拒絕其到校“訓話”。后來,蔣雖如愿以償,可是在他視察時,校園到處冷冷清清,并沒有他所希望的那種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場面。一切皆因為劉文典冷冷擲出的一句話:“大學不是衙門?!?/p>
人們懷念大師,懷念那個時代,更多的是懷念那個時代的風骨。在現代的商品經濟社會,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在人們的心中逐漸占領了主導地位。許多原本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職業(yè)操守被拋棄,被遺忘。然而,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來臨。在新的時代,比起金錢和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充實感。不忘初心,重拾風骨,這樣的時代正向我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