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軍
摘要:與以前的教學方式相比,分層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是以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分層教學法較為適宜當前的數學課堂的教學。本文主要針對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對于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分層教學方式;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4-0175-01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eaching methods,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is to divide students into different level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he real achievement of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how to use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oping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urrent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課堂的主體逐漸從學生變成了教師,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扮演輔助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考慮到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更加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1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
新課改實施已經有一段時間,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在課堂中盡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適應新時代教育領域的改革和發(fā)展,同時也容易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科喪失學習信心。高中數學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法實施教學活動,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對數學學科的認識程度、知識網絡的完善程度等進行考察,按照一定的標準將能力相近的學生劃分為一組,針對不同小組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用分層教學法可以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xiàn)進步和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將那些對數學學科的學習具有較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路較為清晰,知識結構較為完善,考試成績較為理想,數學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較好的學生劃分為a組,將那些對數學學科的學習有一定的興趣,學習能力較好,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考試成績有待提高的學生劃分為b組,將那些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不太積極,對于自身學習能力信心較弱的學生劃分為c組,針對c組的同學,教師要重點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要想讓分層教學法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影響因素,使用科學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引導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1]。
2 分層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2.1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在一節(jié)課內容開始之前,教師應當對本節(jié)課要講解的內容有充分的準備,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習小組制定不同的任務和目標,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夠全神貫注的學習。在課堂中使用分層教學法,雖然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小組的劃分,但并不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制定很多教學方案,教師需要在堅持一個教學方案的基礎上,對每個小組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應對能力較好的a組同學,教師應主要進行引導和點撥,對于另外兩組的同學進行重點教學,尤其對于占比較大的b組同學,應當體現(xiàn)教學的傾向性。
2.2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在對本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有了充分的準備后,教師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證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一致,以提高分層教學法在課堂中的實施效果。針對不同小組的學生采用適宜其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科核心素質。在實際課堂教學中,a、b、c三個小組的學生教學內容應當逐漸加深,在c組的學生完成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后,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強化訓練,鍛煉他們對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使c組的學生逐漸趕上b組同學的能力,課堂中教師需要使用科學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教學內容,逐步實現(xiàn)學習成績的提高。
2.3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層。使用分層教學法,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都進行分層。將分層教學法貫徹在課堂中的每一個教學步驟,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數學課程需要由一系列的步驟,例如在課堂之前需要對知識進行預習,課堂中需要認真聽講,課下需要通過習題和練習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加強。教師需要對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都進行分層,例如在課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對能力較好的a組同學,教師可以以拓展訓練為主,主要培養(yǎng)其知識遷移能力,針對b組同學,在強化他們的基礎知識的同時,對其綜合運用能力進行鍛煉和提高,針對c組同學,主要強化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提高鍛煉。使用分層教學法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在實踐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分層教學法的意義,在課堂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不足的地方,從而在學習中予以糾正,實現(xiàn)自我成長。
2.4對學生評價進行分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不同能力的學生使用分層教學法,在課堂完結之后,教師在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時,也應當使用分層評價。針對能力較差的c組同學,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肯定學生的進步,讓學生找到對數學學科的信心,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逐步提高對數學的興趣。針對b組的同學,在鼓勵的前提下還要對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和缺陷進行指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從而實現(xiàn)進步和飛躍。針對a組的同學,在評價時應該重點強調基礎知識,防止學生好高騖遠,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性思維[2]。
結語: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來。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層,在不損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發(fā)奮改正,實現(xiàn)進步。
參考文獻:
[1]趙忠璽.畫面因“分層”而美麗——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2019,8(42):48-49.
[2]孫艷芳.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