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鈣是人體必需的元素,現(xiàn)如今補鈣似乎已經(jīng)成了“全民行動”。不過,我們補了這么多年的鈣,到底補對了嗎?
缺鈣和過多的鈣流失或引起骨質疏松,這是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的。不過,缺鈣對人體的影響還遠不止這些。營養(yǎng)專家舉例說,缺鈣還與高血壓有關系,如果體內鈣水平比較低而鈉離子又高的話,血壓就不好控制。而讓減肥一族扎心的是,鈣還跟肥胖有關系,當你的膳食里鈣的攝入水平比較低時,肥胖發(fā)生的風險比吃鈣多的人要大。隨著歲數(shù)的增大,骨量的減少,加上骨結構的變化,最終導致身高的變矮。
鈣的國家推薦量標準是多少呢?18~50歲之間的適宜攝入量為800毫克,50歲以上的人群為1000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為2000毫克。當每日攝入超過2000毫克鈣以后,再增加鈣攝入量并不會因此獲得額外的好處,相反,發(fā)生鈣過量的風險會增高。
生活中我們可能都聽說過一些補鈣偏方,比如吃豆腐補鈣,專家表示其效果較弱;再比如骨頭湯補鈣,但沒有任何的證據(jù)顯示骨頭湯能補鈣。有人把骨頭嚼碎了吃進去,還有人拿吸管喝大棒骨里的骨髓,專家表示,這些通通不補鈣。特別是骨髓里沒有鈣,而是膽固醇。
要說膳食里什么食物的鈣來源最好?營養(yǎng)專家介紹,就是牛奶制品。一袋250毫升的牛奶鈣含量大概是250毫克,1毫升牛奶提供1毫克的鈣,吸收率高達40%左右。奶制品是最核心的補鈣來源,如果每天能喝到500毫克的牛奶,就可以滿足75%的每天推薦鈣的攝入水平。剩下百分之二十幾的鈣可以通過雞蛋、瘦肉、豆腐等補充。
有的人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不舒服,怎么辦?專家建議,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選擇少量多次喝,把一袋牛奶分成若干次喝;用酸奶替代牛奶,酸奶在發(fā)酵過程中去掉了三分之一的乳糖,或者換成去乳糖的奶粉。但是有些人由于體質原因,鈣的吸收沒有那么好,個人身體情況差異不同,要懂得采取適合自己的補鈣方式。必要的時候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之下選用鈣制劑。
人們現(xiàn)在都注意主食的粗細搭配,不少人甚至拿粗糧代替主食,但粗糧中含有大量的磷會阻止鈣的吸收,這都會對鈣的吸收造成一定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D和維生素K,都是幫助鈣吸收和利用的“好搭檔”。維生素D的作用是把吃進去的鈣從腸道里吸收進去;維生素K的作用是幫助吸收進的鈣進入到骨頭里。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是曬太陽。每天到戶外曬太陽15分鐘即可,把胳膊、臉、手全都露到外面。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可以補充維生素K,如芥藍、生菜、甘藍、卷心菜、蘆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