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莉
摘 要: 恩施南劇早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恩施地區(qū)最重要的地方戲曲之一,在其發(fā)展和傳承中面臨著許多難題。為了保護南劇的發(fā)展,地方政府、民間團體都采取了各種政策,其中不斷創(chuàng)作新的表演劇目,是保證南劇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5年創(chuàng)作并首演的南劇《唐崖土司夫人》為研究對象,分析恩施南劇的發(fā)展。
關鍵詞: 恩施;南?。煌良易?;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J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264(2020)02-0014-04
南劇是湖北恩施地區(qū)非常重要和流行的地方戲曲之一,南劇從最初形成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其唱腔最初源于漢調,明清時期政府推行的“改土歸流”及“以教制夷”等政策使南劇這個發(fā)端于地方的劇種與中原文化有了廣泛的交流,對南劇的唱腔及表演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南劇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當?shù)鼐用穹彩菬狒[場所必請戲班前來唱戲,既是老百姓日常的娛樂消遣活動,也是重要集會時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南劇也不得不面臨同其他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戲曲一樣的傳承危機。恩施地方政府為保障這一地方戲劇的持續(xù)發(fā)展,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性措施,2008年南劇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南劇,使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又逐漸回歸大眾視野。
常演的傳統(tǒng)南劇劇目包括《唐科長祝壽》《王寶釧》《打豆腐》等,近年來,咸豐和來鳳的南劇傳承和保護組織都結合當?shù)氐奶厣幕?、重要事件編寫了新的南劇劇本,如咸豐南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的《女兒寨》《唐崖土司夫人》、來鳳南劇團的《西蘭卡普》《拼命書記》等。
《唐崖土司夫人》是由咸豐縣南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精心編排的大型土家歷史南劇,2015年9月首次登上舞臺進行公演。
這部劇目以史為料,以民間故事為材,故事的發(fā)生地就在咸豐縣唐崖鎮(zhèn)一帶。當時的唐崖土司為覃鼎,他是“九溪十八峒”著名的土司之一,驍勇善戰(zhàn),受到當時明朝皇帝的嘉獎,其夫人田氏也被誥封。
在覃鼎病重去世之后,其妻田氏代夫掌印、改革制度,后令其子奉詔赴邊關又代子掌印,使唐崖走向鼎盛的故事。該劇不屬于傳統(tǒng)的南劇劇目,是近年新創(chuàng)作的新劇目,經過演職人員的不斷打磨,該劇先后在北京、內蒙古、咸豐等地上演,獲得了一致好評。
由于《唐崖土司夫人》是取材于咸豐當?shù)氐臍v史和民間故事,自然在劇本的創(chuàng)作中也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從人物、語言、風俗等方面都充滿了濃烈的民族味道。
(一)女性形象的塑造
劇中塑造了兩個令人深刻的女性人物形象,一個是土司夫人田氏,另一個是田氏的女兒覃玉霞。田氏作為劇中的絕對女主角,是一位有勇有謀、體察民情、開明包容的土司夫人。田氏本是龍?zhí)栋矒崴局?,兄長是當時的龍?zhí)锻了?,嫁與覃鼎之后,又因覃鼎常年在外征戰(zhàn),寨中的事務多交由田氏打理,覃鼎病重期間,更是將象征土司權利和地位的大印交給田氏,實際上是將唐崖府的最高權力交給她,在她帶著女兒去峨眉山為覃鼎祈福的途中,覃鼎離世。
兒子覃宗堯不學無術、文韜武略無一所長,反而聽信讒言、不辨忠奸,實在難將土司大業(yè)托付給他,加之沒有朝廷的恩準也無法完成土司政權的交接,故而土司大印仍由田氏暫時代管。在此期間,田氏重用能文能武的漢人張云松操練兵馬,打破“蠻不出峒,漢不入關”的落后規(guī)矩;推行“閑時為兵,農時為民”的新政策,讓所有士兵在每年春秋農忙時都回家搶種搶收,不誤農時順應民意,還將自己從外面帶回的漢家生產工具和良種發(fā)給百姓,學習漢家的耕種技術,提高鄉(xiāng)民的生產效率;帶侍女參加女兒會,凡在女兒會上相得如意男子的侍女終身不再為奴為婢。
此舉既使他們從事農桑免除終身奴婢之苦,又節(jié)約了府中開支,還能使府中的職官潔身自好,一舉多得,利官利民。面對有心者的挑撥,田氏步步為營,巧妙地化解危機,最終幫助覃宗堯看清壞人的真面目,在覃宗堯意識到自身錯誤、迅速成長后將土司大業(yè)傳與他,并讓他遠赴邊城、建功立業(yè)。
唐崖土司走向鼎盛,成為當時周邊頗具影響力的土司,與田氏的英明決策和獨特的個人魅力都是分不開的。此外,劇中還塑造了另一個個性鮮明的女性角色——覃玉霞。她是覃鼎和田氏的女兒,性格深受母親影響,也是一位有勇氣、明是非、愛憎分明的土家妹子。其父病逝,在和母親回家的路上,母親對她委以重任,她單槍匹馬遠赴荊州搬救兵;去往荊州的路上,得漢人張云松相救,沖破禮法約束與張云松私定終身;兄長誤解母親時,她勸解兄長、安慰母親;母親遇險時,她與張云松一起拼死保護母親,并憑借少許線索找到暗害母親的真兇。
劇中的覃玉霞身為土司的女兒,并不是嬌滴滴的官家小姐,而是一位精敏、勇敢的女英雄。
劇中的女性形象遠不止田氏母女,但無論是土司夫人、官家小姐還是侍女農婦都是深明大義、重情重義的。這與當?shù)亻_放的民風有關,由于地處山區(qū),自然環(huán)境比較封閉,與外界的交流溝通都比較少。
同時長久以來受“蠻不出峒,漢不入關”思想的影響,也很少與漢人有長期交往,婚姻基本上也都是各土司之間為了維護長久的安穩(wěn)而在土司內部進行的。長此以往,外部的禮法約束很難對他們產生影響,也正因為這種封閉的環(huán)境,使得當?shù)氐娜藗兗瘸錆M了野性也充滿了靈性,所以土家寨子里的女子自然也不像一般女子那樣養(yǎng)在深閨,而是自由地馳騁在山林里,她們直接、灑脫,覃玉霞面對漢人張云松,果斷選擇愛情,就算死也要跟他在一起;侍女們在女兒會上大膽地和男子們對唱山歌,找到心儀的對象。
(二)方音土語的運用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蘊含了當?shù)刎S富的文化知識,包括地方的俗語、俚語、山歌等,對地方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研究當?shù)匚幕闹匾绞胶鸵罁?jù),也是各種地方戲劇的語言特色。在《唐崖土司夫人》這部南劇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當?shù)卣Z言特色。比如在方言中常表示疑問的“么子”(“什么”的意思)、“郎門”(“怎么”的意思),田氏在教訓覃宗堯時說的“不興家法不解恨,不懂棍棒不成人”這里的“興”字就是方言中常用的,它和現(xiàn)代漢語中“準許”的意思接近,但在這里它是表示“使用”的意思,這些方言詞匯的運用使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會感到親切有趣。
還有地方俗語,比如土司總爺覃浩在精心部署一番,企圖趁田氏外出之際篡奪土司大權,扶植覃宗堯當土司失敗時說“別人吃肉我喝湯”,意思是自己費了一番功夫,結果還沒撈到什么好處,覃浩阻止田氏實行“閑時為兵,農時為民”的政策未果時說“魚塘開了口,跑了一條魚,滿塘都要溜”,其實說的就是從眾效應。
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多次選用這些生動形象的俗語俚語,既體現(xiàn)了濃郁的地方特色,也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方音土語不止出現(xiàn)在民間文學里,在作家文學中也常能看到作者們使用帶有強烈地方特色的方音土語來向讀者展示純正的地方文化。
(三)民俗風情的展現(xiàn)
在南劇《唐崖土司夫人》中,不僅能看到土家兒女的英雄傳說,也能通過這部南劇了解到土家族的民俗風情,劇中作者多次描寫了具有土家風味的風俗民情。
序幕里老土司歸天,民眾們跳起了喪舞,土家族歷來有跳喪的傳統(tǒng),早在兩千年前,土家族的祖先巴人便通過跳喪舞的方式來祭祀家中去世的先人,而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時至今日,在農村地區(qū)也常能見到家中老人去世會請來專門的班子跳喪舞。跳喪舞既體現(xiàn)了楚地的巫文化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了土家族民眾將死亡看作個體解放的豁達心理。第五場戲,田氏帶著侍女們到巴公寨參加女兒會,女兒會就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民俗,是土家兒女追尋個人幸福,借趕場活動尋覓心儀對象的一個相親活動,在活動上男女青年們對唱山歌,自由擇取如意的對象,但凡能在女兒會上相親成功的男女便可自訂終身。
女兒會的發(fā)端便是土家兒女們?yōu)榱朔磳Ψ饨ǘY教的種種束縛,能夠自由追尋愛情和終身幸福。近年來,女兒會已經成為恩施地區(qū)主要的文化旅游活動,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來觀摩。
唱山歌也是土家族常見的娛樂方式,劇中唱山歌的情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女兒會上,自然唱的是情歌“一聲喔吙甩過河,邀約情妹對山歌。有心去到女兒會,唱個陽雀對雁鵝?!薄澳昴隁q歲女兒會,情哥相約找阿妹。一日相會百年好,花好月圓比翼飛。”歌詞里全是成雙成對的美好祝愿。
第七場覃宗堯最終繼承了土司大業(yè),在傳位大典上田氏端坐正堂,身后懸掛的是白虎錦旗,覃宗堯步入大堂,先拜天地、再拜白虎、三拜祖先,從這一段的演出中可以看到土家族白虎崇拜的傳統(tǒng),相傳巴人的祖先凜君死后魂魄化為白虎,而土家族為巴人的后裔,自然也是將白虎奉為民族的圖騰,所以在傳位大典這么重要的場合,白虎作為土家族的圖騰自然是不能缺席的。
這部劇作為觀眾展現(xiàn)了豐富的地方文化,通過《唐崖土司夫人》可以看到土家族的許多傳統(tǒng),進而了解這些傳統(tǒng)背后更深刻的內涵,所以對南劇的傳承與保護也是傳播地方文化、展現(xiàn)其魅力的有效手段。其實在南劇創(chuàng)作中,還有表現(xiàn)土家族傳統(tǒng)農事活動“薅草”的傳統(tǒng)南劇《薅草》,有表現(xiàn)土家族生活的南劇《一碗油茶湯》,有介紹土家族特色織錦西蘭卡普的南劇《西蘭卡普》。
這些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既是南劇創(chuàng)作的源泉,作者也可以通過南劇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讓觀眾了解到恩施地區(qū)人們的生活和文化。
綜合當下的社會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不難看出,南劇的困境其實也是中國傳統(tǒng)戲劇面臨的困境,民眾對其知之甚少、而其本身后繼乏人,加上地方戲基本上都是以地方方言演繹,在傳播時比起其他傳統(tǒng)文化又有更多的困難,但能在其地域范圍內保證其可持續(xù)發(fā)展對于許多地方戲劇來說就已經舉步維艱了。
但保護地方戲曲其實就是在保護地方文化。南劇的傳承與發(fā)展其實也就是恩施土家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保護恩施南劇也就是在保護恩施的文化。近年來,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傳承人等各方都在采取措施,形成合力,共同保護南劇。
首先,成立專門的南劇劇團,對南劇進行系統(tǒng)的保護,制定全面的規(guī)劃,從制度上保護南劇。
現(xiàn)在恩施地區(qū)有“來鳳”和“咸豐”兩個南劇團,兩地都采取措施,加大南劇的影響力,比如來鳳縣開展的南劇進校園活動,讓更多學生認識南劇了解南劇;為了慶祝咸豐南劇團成立60周年,縣南劇傳承保護中心在戶外廣場進行了《唐崖土司夫人》的義演活動,許多咸豐人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地欣賞了一場完整的南劇表演,讓南劇這種藝術形式從聽過變成了看過,也才領略到南劇的藝術魅力。
其次,借助恩施獨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蘊,積極創(chuàng)作新戲,為南劇發(fā)展注入新的力量。
2006年,來鳳南劇團創(chuàng)作南劇《西蘭卡普》為觀眾展現(xiàn)了一幅清新質樸的土家族畫卷,西蘭卡普是土家族獨特的織錦藝術,色彩明艷、花樣繁多,會織西蘭卡普的土家妹子也是勤勞、手巧的土家妹子,這部劇參加湖北省第八屆楚天文化獎評選時,一經演出,轟動省城。
2015年,來鳳縣南劇團以來鳳縣經濟開發(fā)區(qū)主任、翔鳳鎮(zhèn)黨委書記向勤仕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南劇《拼命書記》,表現(xiàn)了他“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精神,最后積勞成疾逝世。
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唐崖土司城成了咸豐當?shù)氐奈幕柚@個世界級的文化名片,咸豐縣南劇傳承保護中心創(chuàng)作演出了南劇《唐崖土司夫人》,為觀眾展現(xiàn)了田氏善良、開明、包容、智慧的形象,也讓觀眾對神秘的土司文化有了了解。創(chuàng)新是文化發(fā)展的動力,只有不斷吸收新的養(yǎng)分,創(chuàng)造出新的與時俱進的劇目,南劇才能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
第三,走進群眾,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認識南劇。
當下,戲曲本身就不是大眾重點關注的藝術形式,南劇自然也和其他戲曲一樣面臨后繼乏人的尷尬局面,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是戲曲不像其他藝術形式,其演出有特定的場所,受其演出平臺的限制,導致戲曲,尤其是南劇只能是極少數(shù)人能欣賞到的表演;二是戲曲的唱腔比較獨特,不太為大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接受;三是恩施南劇的常演整本戲的演出習慣決定了其表演時間較長,對于現(xiàn)在快節(jié)奏地閱讀和觀賞節(jié)奏的觀眾來說不太能夠適應。
所以,讓南劇走進群眾的生活,讓群眾認識南劇,使南劇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是保護南劇發(fā)展的重要方法。
第四,借鑒其他地區(qū)已成功的經驗,結合當?shù)芈糜钨Y源,將文化與旅游融合起來 ,吸引外來游客關注南劇。
現(xiàn)在中國有兩個成熟的文旅融合品牌,一個是千古情系列、一個是印象系列,他們將舞臺或實景演出和當?shù)匚幕嘟Y合,讓游客在短時間內既能夠對當?shù)匚幕兴私?,又可以欣賞到當?shù)匚幕暮诵膬热?。恩施地區(qū)既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又有深厚的文化土壤,二者結合必將收效顯著。
此外,近幾年來,各個電視臺和視頻網(wǎng)站開始聚焦傳統(tǒng)文化,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傳統(tǒng)文化,將詩詞、成語、戲曲、民樂等等已經快淡出大眾視野的文化類型搬上舞臺,讓它們與當下最流行的明星和表現(xiàn)方式結合,吸引了大量年輕人重新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之美。
李子柒從美食博主變成了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張名片,正是由于她的視頻中充滿了悠揚婉轉的古調,凸顯了中國傳統(tǒng)的田園山居式的生活狀態(tài)。
2016年,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的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就收獲大量好評,文物修繕這個神秘又高深的工作,突然成為了許多年輕人最向往的工作。這其實也為傳統(tǒng)戲劇的發(fā)展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它并喜愛它,成為傳統(tǒng)戲劇發(fā)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只有當它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它才有發(fā)展和傳承的可能,否則也只能是一小部分人關注和擔憂的對象,利用社交平臺、視頻網(wǎng)站和明星的力量來吸引觀眾,引起他們的關注,從而發(fā)掘更多有潛力的年輕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承和發(fā)展的問題。
恩施南劇已經伴隨著土家人民走過了兩百多年的歷史,它記錄了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風俗民情、文化生活,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恩施南劇就是保護民族文化。南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應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凸顯南劇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傳統(tǒng)價值,讓人們能認可并珍愛傳統(tǒng),讓南劇成為豐富現(xiàn)代生活的重要源泉。
[1]田世高.鄂西土家族南劇起源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2):105.
[2]張驥.恩施土家族南劇文化的審美意蘊與未來發(fā)展[J].貴州民族研究,2017, (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