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吉光片羽:“托學”在晚清中國

2020-08-25 10:02陳建華
名作欣賞 2020年8期
關鍵詞:譯介

摘要: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思想文化界的杰出代表,他以嘔心瀝血的藝術探索和披肝瀝膽的人生追求,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遺產(chǎn)。百余年來,中國學界對托爾斯泰及其作品進行了深入研究。“托爾斯泰學”在中國至今大體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1.清末民初至“五四”期間的起步階段;2.20世紀2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發(fā)展階段;3.改革開放后四十年的繁榮階段。本文僅考察晚清尚處在萌芽期的中國“托學”。

關鍵詞:“托學” 晚清中國 譯介

梁啟超和中國最初的托爾斯泰譯介

托爾斯泰作品在中國最初的譯介是由傳教士完成的。最早的中譯本是英國傳教士狄益華翻譯的《誠實敬神論》和《解仇良法》①,后者1900年出版,前者可能還會略早些。這兩篇作品分別寫了鞋匠馬丁和農民伊萬的故事,旨在弘揚博愛和寬恕的思想,帶有宗教色彩。譯者根據(jù)1887年的英文版譯出,英文版有介紹托爾斯泰的序言。因中譯原本未見,無法判斷中譯本前是否保留相關介紹。②上海廣學會據(jù)英文本翻譯的《俄國政俗通考》(1900)③中有一段介紹托爾斯泰的文字:“俄國爵位劉(名)都斯篤依(姓)……幼年在加森大學肄業(yè)。1851年考取出學,時年二十三歲。投筆從戎,入卡利米亞軍營效力。1856年,戰(zhàn)爭方止,離營返里,以著作自娛。生平得意之書,為《戰(zhàn)和紀略》一編,備載1812年間拿破侖伐俄之事。俄人傳頌之,紙為之貴?!蔽淖蛛m非中國人所撰且過于簡略,但這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介紹托爾斯泰的中文材料。當然,此說應該還有探索空間。④

真正出自中國人手筆,并頗有新見地評價托爾斯泰的文字始于1902年,這是與晚清杰出的學者梁啟超(1873-1929)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此年2月,梁啟超在文章《論學術之勢力左右世界》⑤中以獨到的眼光審視托爾斯泰:“以其誠懇之氣,清高之思,美妙之文,能運他國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國,以造福于其同胞,此其勢力亦復有偉大而不可思議者,如法國的福祿特爾、日本的福澤諭吉、俄國的托爾斯泰諸賢是也?!薄巴袪査固┥诘厍虻谝粚V浦畤?,而大倡人類同胞兼愛平等主義。其所論蓋別有心得,非盡憑借東歐諸賢之說者焉。其所著書,大率皆小說。思想高徹,文筆豪宕。故俄國全國之學界,為之一變。近年以來,各地學生咸不滿于專制之政,屢屢結集,有所要求。政府捕之錮之逐之而不能禁。皆托爾斯泰之精神所鼓鑄者也。……茍無此人,則其國或不得進步,即進步亦未必如是其驟也。”梁啟超在這里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強調學術的地位,強調思想家的威力。在他看來,世界上“勢力之最廣被而最經(jīng)久者”,不是帝王的“威力”或“權術”,而是“智慧”,是“學術”。托爾斯泰“思想高徹,文筆豪宕”,俄各地持續(xù)不斷的反專制斗爭,均受“托爾斯泰之精神所鼓鑄”,威力之大,“政府捕之錮之逐之而不能禁”。這樣的思想家是俄“必不可少之人”。二是強調汲取外來新思想的重要。思想家“亦有不必自出新說”,如“能運他國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國,以造福于其同胞,此其勢力亦復有偉大而不可思議者”。在梁啟超看來,托爾斯泰就是這樣的思想家,其“大倡人類同胞兼愛平等主義。其所論蓋別有心得,非盡憑借東歐諸賢之說者焉”。上述文字充分體現(xiàn)了梁啟超在變法失敗、亡命海外期間,尋找啟蒙新路的心境,托爾斯泰僅是其反思失敗和闡述己見的例證而已。盡管如此,梁啟超的學識和卓見已使他對托爾斯泰的簡短評說不同于先前的浮光掠影的介紹。

此文刊載于<新民叢報》的創(chuàng)刊號,這使它的影響非同一般?!缎旅駞矆蟆废盗簡⒊^《清議報》后創(chuàng)辦的最有影響的刊物,其辦刊宗旨就是“運他國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國,以造福于其同胞”。文中所用的“托爾斯泰”的譯名后為大多數(shù)中國讀者所接受。⑥此后,梁啟超又寫下了《論俄羅斯虛無黨》(1903)⑦一文。作者對俄國革命及俄國文學均頗為熟悉,對俄國民粹運動失敗原因的分析亦不失精當。不過,此文正寫作于梁啟超旅美歸來,思想從“破壞主義和革命排滿”轉向?;剩m然并未改變追求民主政治的初衷)之時,梁啟超在1905年俄國大革命爆發(fā)時站在了俄國?;庶h一邊。他在《俄羅斯革命之影響》(1905) 一文中稱“吾儕日禱于帝,以祈彼玉成”,但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此次革命中“最力之一派,即所謂社會主義者之流”,他們“以廢土地私有權為第一目的”,“雖以托爾斯泰之老成持重,猶主張此義。其勢力之大,可概見矣。目使俄國忽專制而共和也,則取今政府而代之者,必在極端社會主義之人”。⑧

寒泉子論托爾斯泰的宗教思想

對作家生平和思想進行較詳盡的研究的,最早要推寒泉子的《托爾斯泰略傳及其思想》⑨,文言六干余字。在學術演進的意義上,這是一篇頗為珍貴的史料。文章題稱“略傳”,確系如此。不過盡管文中關于托爾斯泰生平及其文學活動的介紹著墨不多,但脈絡清晰,多少提供了有關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生涯,特別是思想發(fā)展的某些信息。如在談到他的高加索和塞瓦斯托波爾的一段生活時,作者寫道:托爾斯泰“學諸科皆不成,乃辭大學從軍,赴高加索地方。邊塞天然之風景,生活之質樸,均有所感于心,而著諸小說。后有種種名作,士女爭誦。迨干八百五十四年克里米亞之役,從軍有功,且著一書。極力摹寫此役之大活劇,大慘劇,使讀其書者,神泣鬼驚。而托爾斯泰之厭惡戰(zhàn)爭,實始于此”。在談到他激變前后的思想探索時,作者寫道:托爾斯泰文名大增,“為世所重。托爾斯泰回顧此時之境遇,深自慚愧。曰:吾昔以絕代文學家自任,而今顧自問,當時于人生之意義,何知何覺?則茫乎無有也。惟文學之所獲使吾居美宅,呢美人,博美名耳”。托爾斯泰“若以自己而已,則財產(chǎn)文學名譽綁繞托爾斯泰之一身,五欲之樂無所不備,又何苦為憂愁無聊之人乎?乃托爾斯泰之意以為,天下若我境遇,自俄國人民全體視之,僅居其最少數(shù)。而其最多數(shù),則食而不飽者也,衣而不暖者也,居而不安者也。孳孳營營,惟日不足,猶且不能以脫于饑寒,而又為無慈悲無正義無公道之政之教之所凌虐矣。茍有人心者,可睨此多數(shù)同胞之沉淪地獄而不之救方,且歡笑于其側,戰(zhàn)勝于其側,意氣傲然,以為優(yōu)等人類者,固如是耶。于是,托爾斯泰自貴族降而投農夫之群,以倡新勢力左右世界》⑤中以獨到的眼光審視托爾斯泰:“以其誠懇之氣,清高之思,美妙之文,能運他國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國,以造福于其同胞,此其勢力亦復有偉大而不可思議者,如法國的福祿特爾、日本的福澤諭吉、俄國的托爾斯泰諸賢是也?!薄巴袪査固┥诘厍虻谝粚V浦畤?,而大倡人類同胞兼愛平等主義。其所論蓋別有心得,非盡憑借東歐諸賢之說者焉。其所著書,大率皆小說。思想高徹,文筆豪宕。故俄國全國之學界,為之一變。近年以來,各地學生咸不滿于專制之政,屢屢結集,有所要求。政府捕之錮之逐之而不能禁。皆托爾斯泰之精神所鼓鑄者也。……茍無此人,則其國或不得進步,即進步亦未必如是其驟也?!绷簡⒊谶@里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強調學術的地位,強調思想家的威力。在他看來,世界上“勢力之最廣被而最經(jīng)久者”,不是帝王的“威力”或“權術”,而是“智慧”,是“學術”。托爾斯泰“思想高徹,文筆豪宕”,俄各地持續(xù)不斷的反專制斗爭,均受“托爾斯泰之精神所鼓鑄”,威力之大,“政府捕之錮之逐之而不能禁”。這樣的思想家是俄“必不可少之人”。二是強調汲取外來新思想的重要。思想家“亦有不必自出新說”,如“能運他國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國,以造福于其同胞,此其勢力亦復有偉大而不可思議者”。在梁啟超看來,托爾斯泰就是這樣的思想家,其“大倡人類同胞兼愛平等主義。其所論蓋別有心得,非盡憑借東歐諸賢之說者焉”。上述文字充分體現(xiàn)了梁啟超在變法失敗、亡命海外期間,尋找啟蒙新路的心境,托爾斯泰僅是其反思失敗和闡述己見的例證而已。盡管如此,梁啟超的學識和卓見已使他對托爾斯泰的簡短評說不同于先前的浮光掠影的介紹。

以上評價的立足點是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思想,這在反映當年中國學界對托爾斯泰的認識方面頗有代表性。戊戌變法失敗后十余年,國內思想界受西方影響,對宗教問題頗為關注,討論熱烈,有人甚至提出宗教救國的思想。此文可能與這一潮流有關。作者寒泉子(黃乃裳)國學功底頗深,對托爾斯泰的宗教思想也有相當?shù)牧私狻1M管基于作者的基督教人士的身份,文章對托爾斯泰的宗教思想持一味贊美的態(tài)度,歸納也不盡準確,但那個時代的中國學人能對托爾斯泰晚年思想做出如上的分析,能在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比較中頗有見地地闡發(fā)托爾斯泰思想的內在精神,應該說已經(jīng)是很不容易的了。這篇文章已成為中國“托學”不一般的開篇之作。托爾斯泰的宗教思想在他晚年的思想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他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過深刻的影響,認識和研究他的宗教思想是“托學”研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難度很高的領域。遺憾的是,這篇文章所涉及的領域,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竟少有人深度涉及,一直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這種情況才有改觀。

王國維譯述托爾斯泰

1904年,晚清重要學者王國維(1877-1927)進入我們的視野。20世紀頭十年是王國維傾心西學并深受其影響的時期,前半段主要興趣在哲學研究,后半段轉向文學。其間寫有大量重要著述,如《紅樓夢評論》《靜庵詩稿》和《人間詞話》等,以及介紹西學的文章,特別是關于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叔本華、尼采等諸多哲學家和關于歌德、席勒、莎士比亞、拜倫等諸多文學家的評傳,其中也有關于托爾斯泰的文字。

一篇是王國維翻譯的《脫爾斯泰伯爵之近世科學評》(1904)。這篇譯文強調的是,不能迷信科學,科學不能“增進人生之幸?!?“科學家于一面排斥宗教倫理等,又于一面維持社會之現(xiàn)狀,不思改良,而使人日益墮落”,乃至發(fā)生戰(zhàn)爭;“吾輩科學家,鉆研瑣屑之事,惟日不足,其心亦苦,其力亦勞矣,盍移此心務從事于真正之宗教道德及社會的事業(yè)乎!”譯文前有王國維的一則短評,交代了托爾斯泰的基本面貌(“俄國之大文學家,又今世之大思想家也”),以及作者撰寫此文的宗旨(“蓋伯爵欲令世人注意于道德,而勿徒醉心于物質的文明也”)。譯者雖未對這篇“立論新奇”的文章評說“是非”,但其傾向性是顯而易見的。⑩這一時期,國內思想界對科學問題也多有討論,譯出此文并點名宗旨顯然也與此有關。

另一篇是王國維在其主編的<教育世界》上發(fā)表的《脫爾斯泰傳》(1907)?,全文13章,文言2萬字,文字明晰,內容雖略有錯訛和不確之處,但就總體而言可謂基本到位,這在中國系首次較全面地介紹了托氏。文章在“緒論”中稱:“脫爾斯泰者,非俄國之人物,而世界之人物也;非一時之豪杰,而千古不朽之豪杰也。以文學家,則惟瑣斯披亞、唐旦、格代?等可與頡頏。以之為宗教家,則惟路得可與肩伍?!蔽恼抡劦搅送袪査固┑摹凹沂馈⑿迣W、軍人時代、文學時代、宗教時代、農事意見、教育意見、上書、家庭、豐采、交游及論人、佚事”等。

文章中涉及其文學活動的部分有五千多字。在“文學時代”中寫道:托爾斯泰的《回想錄》(即《童年》等自傳三部曲)“描寫兒時生活與思想,而穿鑿人微,恰有少年批評大人之觀”。他的《農活》(即《一個地主的早晨》)“略敘一青年,富有田產(chǎn),忽抱解放農奴之志,又欲進而教之,然卒無成效”。他的《哥薩克所聞錄》(即《哥薩克》)“蓋自責其舊日奢侈浮靡之習,觀其以自然之生活與不自然之生活,隱隱對寫,則雖謂之受影響于盧騷可也”。文章對《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王分別譯為《和平與戰(zhàn)爭》《俺訥小傳》和《再生記》)三部巨著有情節(jié)介紹,評價甚高,稱“實千古不朽之作,海內文壇,交相推重”?!稇?zhàn)爭與和平》“敘當時俄人之家庭生活,兼寫戰(zhàn)場景況,以平和與戰(zhàn)斗兩舞臺,相間夾寫,局勢變化,烘染渲明,令讀者有應接不暇之概,所說人物以百計,而面目各異,自非奇才,不易辦此”?!栋材取た心崮取贰懊鑼懚韲狭魃鐣畠饶弧?,“觀其書名,雖似以俺訥為主人,實則就正邪二面兩兩對寫,以明其結果之禍福,又以見姻緣之美滿,家庭之和樂,尚非人生究竟之目的”?!稄突睢贰皩嵅蹲绞攀兰o之政治問題、社會問題,而以深遠有味之筆,現(xiàn)之于紙上者也。法國某批評家謂《再生記》之作,乃對十九世紀人間之良心,為當頭一棒喝!可謂知言”?。作者對上述作品,特別是三部名著的主題、人物和藝術上的過人之處評點切中肯綮,至今仍有其價值。

辜鴻銘對托爾斯泰的認知

與王國維全面介紹托爾斯泰不同,辜鴻銘(1857-1928)更引入注目的是他與托爾斯泰的書信往來。?辜鴻銘出生于馬來西亞的華僑家庭,自幼接受西式教育,少年時代即赴英國留學,在英、法、意等國有長達十一年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歷。19世紀80年代,辜鴻銘回到中國,這位具有西學背景且才華出眾的學者,隨即服膺于儒家文化。在其后的歲月里,他在維護民族尊嚴,弘揚中國文化的同時,卻又偏執(zhí)地堅守傳統(tǒng)文化中保守的一面,以至于被國人視為文化怪杰。他對托爾斯泰及其思想的認知,其實也是他本人心路歷程的一種寫照。

辜鴻銘青年時代獲得過愛丁堡大學西方文學碩士學位,他的導師是英國著名批評家克萊爾,就對西方文學的了解而言,當時的中國學人難出其右。辜鴻銘不僅精通多國文字,而且歐美作家作品在文中信手拈來,運用自如。盡管辜鴻銘稱自己只有“有限的歐洲文學知識”?,可是在他的文章中出現(xiàn)的歐美作家多達數(shù)十位,且每每有到位的點評。但也許是他的俄國文學方面的知識真的很“有限”,除了托爾斯泰外,辜鴻銘的文章中幾乎沒有俄國文學的蹤跡。即使是托爾斯泰,他關注的也主要是托爾斯泰的思想,那些能夠讓他產(chǎn)生共鳴的思想。

其一是對日俄戰(zhàn)爭的態(tài)度。辜鴻銘的態(tài)度在他寄給托爾斯泰的文章《日俄戰(zhàn)爭的道德原因》(1906)?中表現(xiàn)得非常清楚。他認為,日俄兩國要結束戰(zhàn)爭只有按照托爾斯泰的主張去做。辜鴻銘在文中寫道:“據(jù)我所知,除了托爾斯泰伯爵一人之外,還沒有人公開提出過結束這場不幸戰(zhàn)爭的唯一正確的方法”,那就是“恢復其內心平衡,并保持其公正的判斷力”——“一種真正的儒家的辦法”,即“中庸”中“致中和”的辦法。

其二是對世道人心的看法,這一點在《給托爾斯泰的祝壽文》中表現(xiàn)得很清楚。此文寫道:“竊維先生當代文章泰斗,以一片丹忱維持世道人心,欲使天下同歸于正道,欽佩曷深。蓋自偽學亂真、芻狗天下,致使天下之人泊沒本真,無以率性以見道。惟先生學有心得,直溯真源,祛痼習而正人心,非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者歟?……今欲使天下返本歸真,復其原性,必先開民智,以祛其舊染之痼習,庶幾偽學去,真學存,天下同登仁壽之域焉。今天下所崇高者,勢力耳,不知道之所在,不分貴賤,無有強弱,莫不以德性學術為匯歸。……故欲救今日之亂,舍先生之學之道,其誰與歸?今之所謂宗教,如耶、如儒、如釋、如道,靡不有真理存乎其中,惟是瑕瑜互見,不免大醇小疵;各國講學同人,如能采其精英,去其蕪雜,統(tǒng)一天下之宗教,然后會極歸極,天下一家,此真干載一時之會也。同人不敏,有厚望焉?!边@篇由辜鴻銘執(zhí)筆、代表部分在滬中外人士發(fā)出的祝壽文寫于1908年,表達了作者對作為“當代文章泰斗”的托爾斯泰的敬仰,而文中強調的“德性學術”反映了托爾斯泰思想激起的作者共鳴。

當然,這種“共鳴”大多是一廂情愿的,托爾斯泰在回信中批評了辜鴻銘的“尊王攘夷”思想:“我知道,中國有一種學說認為,‘君王‘天子,應該是大賢大德的人,他倘若不是這樣,那么臣民們可以而且應該不再服從他。但是我認為,這種學說只是為政權辯護。”他還批評了改良派仿效西方的主張。辜鴻銘在涉及托爾斯泰的多處文字中也對托爾斯泰的思想提出過批評。

魯迅論托爾斯泰

魯迅這一時期關于托爾斯泰的評論文字同樣引入注目。1908年,魯迅以迅行的筆名在東京出版的《河南》月刊上發(fā)表《破惡聲論》?一文。此文主要對當時流行的“惡聲”進行了分析和批判,對中國文化和社會改革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其中也涉及了托爾斯泰的著作和思想。

魯迅在抨擊那些所謂的“志士英雄”道貌岸然的言論時指出:“奧古斯丁也,托爾斯泰也,約翰盧騷也,偉哉其自懺之書,心聲之洋溢者也。”魯迅在這里稱贊奧古斯丁、托爾斯泰和盧梭所寫的<懺悔錄》是“偉哉其自懺之書”,是心聲的自然流露。在后文中,魯迅談道:“間恤人言,則造作諸美名以自蓋,歷時既久,入人者深,眾遂漸不知所由來,性偕習而俱變,雖哲人碩士,染穢惡焉?!庇行┤嗽谧鲪簳r會編造謊言來掩蓋自己,久而久之,眾人(包括有智慧的人)也會受其影響而追隨之。例如,俄羅斯的某些詩人所宣揚的愛國,是贊頌軍隊武器如何精銳,侵占的土地和屠殺的人如何多,以此來粉飾自己國家的侵略行為。然而,“識者有憂之,于是惡兵如蛇蝎,而大呼平和于人間,其聲亦震心曲,豫言者托爾斯泰其一也?!痹谶@里,魯迅稱贊托爾斯泰是有遠見的預言者,作家發(fā)自內心地抨擊侵略戰(zhàn)爭,呼吁人間和平。對于托爾斯泰的思想,魯迅歸納道:“其言謂人生之至可貴者,莫如自食力而生活,侵掠攻奪,足為大禁,下民無不樂平和,而在上者乃愛喋血,驅之出戰(zhàn),喪人民元,于是家室不完,無庇者遍全國,民失其所,政家之罪也。何以藥之?莫如不奉命。令出征而土不集,仍秉耒耜而耕,熙熙也;令捕治而吏不集,亦仍秉耒耜而耕,熙熙也,獨夫孤立于上,而臣仆不聽命于下,則天下治矣。”也就是說,老百姓愛好自食其力的和平生活,而統(tǒng)治者則喜歡戰(zhàn)爭和殺人。只要老百姓不奉命,始終平和地過著自己的農耕生活,獨裁者就會被孤立,天下也就太平。魯迅分析道:“然平議以為非是,載使全俄朝如是,敵軍則可以夕至,民朝棄戈矛于足次,迨夕則失其土田,流離散亡,烈于前此。”這里,魯迅指出了托爾斯泰的“不抗惡”思想的虛幻,如果照此辦理,后果會比奉命參戰(zhàn)還要糟糕?!肮势渌裕瑸槔硐胝\善,而見諸事實,乃佛戾初志遠矣?!濒斞笍娬{托爾斯泰主張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理想,看上去不錯,但如真要那么做,則會遠離初衷。

雖僅寥寥數(shù)語,但已能看出魯迅對托爾斯泰思想的把握,也可以看到“托學”在中國的發(fā)展一開始就與激蕩社會的各種思潮緊緊相連;那個時代人們贊揚藝術家托爾斯泰的同時,似乎更重視的是思想家托爾斯泰的價值;晚清出現(xiàn)的這些文字只是“托學”的雛形,大多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研究,且受英、美、日等外來影響明顯;中國“托學”的真正起步還有待“五四”大潮的到來。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列夫·托爾斯泰學學科史研究”(19AWW005)、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學術史研究工程”(“列夫·托爾斯泰學術史研究”)階段性成果

①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列夫·托爾斯泰文集》第12卷中,兩部作品分別譯為《哪里有愛,哪里有上帝》和《縱火容易滅火難》。

②可參見楊俊杰:《托爾斯泰和狄益華——也談托爾斯泰文學作品的最早中譯》,《俄羅斯文藝》2015年第4期。晚清問世的中譯還有:1905年,在《教育世界》第8、10、19期上刊出的據(jù)日譯本轉譯的小說“枕戈記》(即《伐林》);1907年,德國葉道生牧師和中國人麥梅生據(jù)英譯本轉譯的《托氏宗教小說》(香港禮賢會出版)等。在當時發(fā)表或出版的譯作的前言后記中,往往附有譯者或評論家對作品及作者的評述,如《托氏宗教小說》有王炳堃和葉道勝兩人寫的序文。序文稱“托爾斯泰者,俄國又名之著作家也”,書中有些先期在刊物上刊出,“閱者甚喜寓目”。王炳堃認為,“中國小說,怪誕荒唐,蕩人心志”,“近日新學家,所以有改良小說之議也。泰西小說,或詠言,或寄意,可以蒙開學,瀹民智,故西學之士,譯泰西小說,不啻汗牛充棟。然所譯者多英美小說,鮮譯俄文”;其實俄國“亦有杰出之士,如托氏其人者”;讀所序之書“覺襟懷頓拓,逸趣橫生,誠引人人勝之書。雖日小說,實是大道也”。此序與當時維新派人士借譯書以“引渡新風”的指向是一致的。

③《俄國政俗通考》一書由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和中國人任廷旭據(jù)印度廣學會的英文本譯出,該書在出排印本前,曾于1899年12月至1900年5月在上海《萬國公報》(林樂知為該刊主編)上分六期連載。

④俄國人維亞澤姆斯基1894年來華旅行時發(fā)現(xiàn),中國人對托爾斯泰及其作品并不陌生:“他們很多人為了閱讀托爾斯泰的后期著作而特意學習俄文”;“這位中國人甚至還知道轟動一時的《克萊采奏鳴曲》”;“這位中國人告訴我,他的很多懂俄文的同胞都知道托爾斯泰伯爵的大部分作品”。同時,晚清傳教士的翻譯活動很多。是否還有關于介紹托爾斯泰的其他史料出現(xiàn),仍待后人考證。

⑤見《新民叢報》第1號(1902)?!缎旅駞矆蟆窞榘朐驴?,創(chuàng)刊號為1902年正月初一發(fā)行。

⑥1902年11月,在梁啟超創(chuàng)辦的《新小說》雜志第一號上刊登了“俄國大小說家托爾斯泰”像。次年,晚清外交家錢恂的夫人單士厘出版旅外日記《癸卯旅行記》三卷,談及她在莫斯科買托爾斯泰畫像一事,并高度評價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托為俄國大名小說家,名震歐美”;“所著小說,多曲肖各種社會情狀,最足開啟民智”;“俄政府禁之甚嚴,待之極酷,剝其公權,擯于教外(按擯教為人生莫大辱事而托淡然),徒以各國欽重,且但有筆墨而無實事,故雖恨之入骨,不敢殺也”。這位女性對托爾斯泰的早期介紹,以及其中體現(xiàn)的民主意識,值得重視。

⑦見《新民叢報》第40和41合號本(1903)。

⑧梁啟超:《俄羅斯革命之影響》,載《新民叢報》第62號(1905)。

⑨此文1904年載于福州《福建日日新聞》,同年10月《萬國公報》第190冊曾轉載。作者寒泉子,本名黃乃裳(1849-1924),福州基督教“美以美會”和《福建日日新聞》核心人物。黃曾赴馬來西亞,1904年自新加坡抵滬,在滬期間與《萬國公報》主編、傳教士林樂知多次會面,稱“以宗教為前提,余受益良多”。

⑩王國維:《脫爾斯泰伯爵之近世科學評》,“教育世界》第89號(1904年12月),轉引自《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頁。

?1905年刊出的《枕戈記》前的編者稱:“《枕戈記》為俄國現(xiàn)代文豪脫爾斯泰所著。假一軍人口吻,述俄營情狀也。日本二葉亭譯之。江蘇師范學堂取作習和文課本。本社據(jù)其譯稿潤色之?!逼溟g,王國維正任教于江蘇師范學堂,編輯《教育世界》雜志,且代行主編之事。根據(jù)王國維對托爾斯泰的了解,可推斷“潤色者”即王國維。

?指莎士比亞、但丁、歌德。

?參見王國維:《脫爾斯泰傳》,《教育世界》第143、144號(1907年2、3月),轉引自《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348頁。

?另一位與托爾斯泰通信的中國人是張慶桐,1905年12月兩人有書信來往。此略。

?參見辜鴻銘:《日俄戰(zhàn)爭的道德原因》,《辜鴻銘文集》上卷,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00頁。

?此文于1904年底開始在《日本郵報》上連載,1906年初在上海出版英文版單行本。辜鴻銘曾將該單行本和《尊王篇》一起寄給托爾斯泰。有關此文的材料可參見黃興濤:《文化怪杰辜鴻銘》,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228-229頁。

?《破惡聲論》,載1908年12月出版的第8期《河南》。寫作《破惡聲論》時,魯迅雖年僅二十七歲,但已在日本留學近七年,且已寫有《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五篇文章,此文約七干字,盡管沒有完稿,但顯示出其思想已經(jīng)比較成熟。

作者:陳建華,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俄羅斯文學、中外文學關系。著有《20世紀中俄文學關系》《中國俄蘇文學研究史論》《俄羅斯人文思想與中國》等。

編輯:杜碧媛 dubivuan@163.com

猜你喜歡
譯介
奧爾特加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和出版
《三字經(jīng)》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新中國70年百種譯介圖書推薦目錄”發(fā)布
傳播學視域下《文心雕龍》的譯介模式與翻譯策略
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在中國的譯介
季羨林的荷爾德林早期譯介研究
淺談莫言作品英譯文本的譯介與翻譯模式
漂洋過海的滿洲詞
20世紀80年代后《兒子與情人》在中國的譯介研究
儋州市| 萍乡市| 吴旗县| 河间市| 建德市| 临猗县| 弥渡县| 中阳县| 南丹县| 巫山县| 内乡县| 夏邑县| 平顺县| 鄂托克旗| 和龙市| 福州市| 新余市| 九台市| 屏南县| 东山县| 当阳市| 南靖县| 重庆市| 上饶市| 同仁县| 永仁县| 慈利县| 佛冈县| 临潭县| 浠水县| 观塘区| 田林县| 满城县| 资源县| 城固县| 辽阳县| 大城县| 晋城| 铁岭县| 桦南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