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婧
南京大學(xué)
鄭思肖,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生于臨安,元延祐五年(1318年)卒,經(jīng)歷了南宋滅亡,是一位遺民畫家。字憶翁,號所南,其秉承父學(xué),忠孝愛國,遺民思想濃厚,喜吟詠詩文,著《心史》,精佛道思想,擅繪畫,畫藝高超,繪畫題材多樣,據(jù)陳??迪壬紦?jù),其曾畫過梅、蘭、竹、菊、水仙、松柏、屈原肖像等[1]。
最喜作無根蘭,同時代人評價很高。《鐵網(wǎng)珊瑚》著錄有一件《鄭所南推蓬竹卷》,卷后有蘇州人周壽孫至元五年(1339年)跋:“所南鄭翁……善畫蘭竹,求則不與,不求或與。一枝半朵,片言只字,乘興而作,興盡則止。流布人間多矣,然大概用意可測?!盵2]從題跋可知,當(dāng)時所南乘興作蘭,時人求之,卻難求一幅。元鄭元祐評價:“疏花簡葉,不求甚工”[3],元夏文彥《圖繪寶鑒》謂“天真爛漫,超出物表”[4],其畫蘭不畫土多解釋為“土為番人奪,忍著耶”[5],寓意了對故國河山的懷念以及對異族統(tǒng)治的悲憤之情。鄭思肖的無根蘭也影響了后世的徐渭、石濤、八大、齊白石等,清代擅長畫蘭、竹、石的鄭燮云:“蘭竹之妙,始于所南翁,繼以古白先生”(古白:陳元素)[6],并自制“所南翁后”印章一枚,將所南作為追尋目標(biāo)??梢娻嵥夹に鶆?chuàng)的“無根無土蘭”在中國蘭花畫上獨樹一幟,對后世畫家作蘭的影響深遠(yuǎn)。
學(xué)界對鄭思肖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遺民思想和文學(xué)作品,而對其繪畫作品研究甚少,據(jù)福開森《歷代著錄畫目》整理,明清著錄的鄭思肖“蘭花圖”多達12處。現(xiàn)存世歸于鄭思肖名下的蘭花圖共三幅:《墨蘭圖》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秋蘭圖》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國香圖卷》藏于美國耶魯大學(xué)藝術(shù)博物館。對于三圖,高居翰在《隔江山色》中提出了自己對于大阪本上十六字印的理解,并分析了鄭思肖大阪本《墨蘭圖》的豐富含義[7];吳湖帆先生稱《國香圖》“應(yīng)與宋槧《梅花喜神譜》同珍之”[8],并考證此圖為真;傅熹年曾考證弗利爾本為偽、《國香圖》為偽”[9];陳福康先生在《井中奇書新考》中梳理了卷后題跋內(nèi)容,梳理了一些著錄與題畫詩,但由于著書時候尚未得到清晰圖像,所以結(jié)論尚不全面,著錄對應(yīng)的畫作與流傳仍不清晰。
綜上,目前還沒有對傳世鄭思肖蘭花圖的全面研究,本文將立足于前人成果,梳理傳世的所南蘭花圖,逐一分析每幅蘭花圖的構(gòu)圖、筆法、題跋、著錄、印鑒等,將三幅蘭花圖進行對比分析,梳理其流傳,以便對傳世所南蘭花圖有更清晰的認(rèn)識。
表1 鄭思肖三幅“蘭花圖”信息
圖2 弗利爾本《秋蘭圖》
圖3 耶魯本《國香圖》
現(xiàn)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的《墨蘭圖》是目前公認(rèn)的鄭思肖存世繪畫的唯一真跡,此圖僅24筆畫成,蘭葉基本左右對稱,用筆極具隸書意味,運筆婉轉(zhuǎn)流暢,墨色濃淡干濕變化明顯,中間一朵蘭花正含香怒放。畫右鄭思肖自題:“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xiāng)。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睘橐?guī)整楷書。畫左有木印“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其中表示日月的“正”“十五”三字為手寫(圖4)。下鈐“所南翁”?。▓D5),再下鈐“求則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fēng)今古”十六字印。年款左側(cè)為思肖好友陳深題詩。整幅畫詩、書、畫、印四者合一,畫面端麗秀美,疏而不空。
圖4 大阪本印書結(jié)合的年款
圖5 大阪本“所南翁”?。ㄗ螅?、弗利爾本所南翁”?。ㄖ校?、耶魯本“所南翁”?。ㄓ遥槿恫煌?/p>
大阪本共有12人題跋,其中本幅有所南好友陳深題詩,卷后有元人9人題跋,分別為王育、烈哲、釋余澤天泉、陳昱、鄭元祐、釋德欽、王冕、胡熙、段天祐,后又有明代韓奕、祝允明2人題跋。這些題跋對于了解鄭思肖以及解讀畫意有重要價值。多人在題跋中直接或間接提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詩作中多用“香草美人”表達忠君愛國的思想,常以蘭的孤高清逸自比,“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0]佩蘭種蘭飲蘭,可見屈原對蘭之喜愛,使得蘭從屈原開始,便成為清高雅潔代名詞。題跋者將所南與屈原相聯(lián)系,不僅僅因為思肖描繪對象為蘭花,更是由于思肖在生前就表達過對屈原的仰慕和追尋,為屈原畫像,也曾為屈原寫詩,在其 《一百二十圖詩集》中,就有兩首詠嘆屈原的詩,《屈原九歌圖》云:“楚人念念愛清湘,苦憶《九歌》頻斷腸。只道此中皆楚國,還于何處拜東皇!”;《屈原餐菊圖》曰:“誰念三閭久陸沉?飽霜猶自傲秋深。年年吞吐說不得,一見黃花一苦心”。[11]所南與屈原所處時代環(huán)境相似,經(jīng)歷了亡國之痛的思肖更能感同身受。段天祐跋:“所南心事似靈均”,屈原吟誦蘭,思肖繪畫蘭,兩人都是在贊美蘭的高潔,也表達了自身的孤高清逸。魏俊民、鄭元祐也在題跋中引用了萇弘典故,萇弘是春秋時期周朝人,一生忠誠正義,在晉國“六卿之亂”中,由于站在周王室一邊支持范氏而被殃及殺害,傳聞其死后三年,其心、血分別化為血玉和碧玉。其二人用萇弘典故意在贊揚所南忠君愛國之高尚情操??v觀卷后題跋,多為表達所南江山易族之后無所歸依的哀痛惆悵情緒,贊揚所南在國家淪覆之后潔身自好、不隨波逐流的高貴遺民氣節(jié)。
關(guān)于此畫鑒藏印,畫右有“乾隆鑒賞”和“商丘宋犖審定真跡”,本幅中部從右至左、從上到下分別有“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御書房鑒賞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印,尾部有“則之”印,隔水有“宣統(tǒng)鑒賞”“無逸齋精鑒璽”,畫右有三個騎縫印,其一印記很淡,已不可認(rèn),畫左有兩個騎縫印,此五印皆因后來重新裝裱僅剩半枚,凌利中認(rèn)為左下角為“春□”白文半印[12],其余四印不可識。
祝允明在卷后題于正德辛未(1511年)的題跋提到了該畫的收藏情況:“此紙先藏于衲子,今歸吾子魚?!弊T拭髟凇峨焚n蘇州府報國禪寺記》提及:“又傳亡宋遺老鄭君所南久居其中,所南狷獨少合,寺多佳僧亦可知矣?!盵13]猜測此畫曾藏于蘇州報國禪院,后吾子魚收藏,此人今暫不可考。根據(jù)卷上印章,又推測其曾經(jīng)過四人鑒賞或收藏,分別是:1.王肯堂(1549-1613),江蘇金壇人,室名“?岡齋”,出身于官宦之家,好讀書,官至福建參政,精于醫(yī),[14]鈐“?岡居士”印在卷末;2.張孝思,字則之,明末清初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人,“善書法,喜畫蘭竹,精鑒賞,富收藏,家有培風(fēng)閣”[15],鈐“則之”于畫幅之后,又鈐“張則之”印于段天佑與韓奕題跋間;3.宋犖(1634-1713),清河南商丘人,康熙三十一年(1692)官江蘇巡撫,后至吏部尙書。善畫墨竹與山水樹石,亦精鑒賞。《墨蘭圖》應(yīng)是他撫吳時所得,鈐“商丘宋犖審定真跡”印在卷首;4.宋至(1656~1725),宋犖之子,康熙進士,官至編修,督學(xué)浙江。[16]此畫應(yīng)繼承于其父,鈐“緯蕭草堂畫記”印在卷末。
吳其貞在《書畫記》里曾記載此圖:“紙墨佳。畫蘭花兩叢,共有數(shù)葉,左叢開一花,右叢無花。書法高簡,意趣有余,信千古妙作。識一十字,曰:‘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卷?!强贪逵〕?,惟‘正’‘十五’三字是墨筆寫成……上有數(shù)方古印,未詳其文。卷后,元有王育、烈哲、余澤、陳四立、魏俊民、鄭元祐、釋懷欽、王元章、胡熙、天祐等十人題,明有吳奕、祝枝山等題。此卷于虎丘陳孝將寓觀之,時仲秋朔日也?!盵17]雖然上述記載中有三處錯誤, “識一十字”應(yīng)為“識十一字”,“陳四立”應(yīng)為“陳昱”,“吳奕”應(yīng)為“韓奕”,但其余記述皆與大阪本相同,其觀圖應(yīng)為大阪本。據(jù)陳??悼?,吳其貞應(yīng)于癸巳(1653)年觀此畫[18],文中提及其在陳孝將家中觀之,明人姚希孟(1579—1636)曾在文集《循滄集》中提及此人,姚希孟登堯峰諸山時遇陳孝將與僧人王琬云,之后還與其共同禮佛[19],可見陳孝將也是篤信佛學(xué)之人,其有很大的可能性收藏過大阪本,但未鈐鑒藏印,推測其收藏時間在張孝思前后。
宋至之后大阪本入藏清代內(nèi)府,著錄見于《石渠寶笈》初編,被評定為“上等陽一”。辛亥革命之后溥儀以賞賜其弟溥杰為名,將大量文物盜運出宮,大阪本就是其中之一。后來被變賣到了日本人阿部房次郎手中,今藏于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
此圖著錄于龐元濟《虛齋名畫續(xù)集》中:“圖紙本。高八存長二尺九寸六分。水墨春蘭兩本,一著花,一無花。每本數(shù)葉下不畫根……”[20]其構(gòu)圖和大阪本基本相似,但兩株蘭相隔距離較遠(yuǎn),蘭葉描繪較大阪本較為繁復(fù),畫右有摹仿的所南翁自題詩,內(nèi)容與大阪本相同,但款弱、有復(fù)筆,沒有大阪本題字工整流暢(圖6),左側(cè)年款全為手寫(圖7),下鈐“所南翁”?。▓D5),據(jù)對比,該印與大阪本“所南翁”印并非同一枚印,無16字印。有摹仿的陳深題跋,落款單字“深”,無陳氏子微的印章,因而龐元濟在著錄中將其誤定為陸深題。對比大阪本陳深題跋,弗利爾本“深”字少了兩點,“渺”字連筆處抖動明顯(圖8),缺少書寫暢意,有臨摹痕跡。由上可知,此圖很可能是據(jù)大阪本所作的偽作。
圖6 大阪本所南自題詩(左)與弗利爾本(右)對比
圖7 弗利爾本手寫年款
圖8 大阪本陳深題跋(左)與弗利爾本(右)對比
卷后有清代5人題跋,分別是翁方綱(1799年題)、趙懷玉(1799年題)、郭麐(1824年題)、彥槐(1829年題)、李振鈞(1830年題),均為真跡。翁方綱跋中提及王冕、陳昱的題跋:“王冕題有‘晚年學(xué)佛’‘白首南冠’之語。又,吳人陳昱詩有‘家學(xué)相承寶祐年,東籬幾度菊花天’之句”,內(nèi)容與大阪本王冕、陳昱題跋內(nèi)容相同,而大阪本已于乾隆初入清宮收藏,因此翁方綱見到弗利爾本只能為依據(jù)大阪本制作的偽作,且翁方綱題跋之時仍可見元明人題跋,推測作偽者曾摹仿過幾個元明人的題跋,但可能模仿痕跡嚴(yán)重,漏出破綻太多,后就直接裁去了。郭麐跋:“舊題皆前代勝流,最后北平翁侍郎為之援據(jù)題跋甚詳。淵北仁弟通守得于邗上,出以見示”,彥槐題跋中也提到:“淵北先生以所藏鄭所南真跡見示”,再根據(jù)卷上“萬淵北寶藏真跡印”“萬石君”“承紫私印”可知此卷曾經(jīng)被萬承紫收藏過。畫心部分有一枚“孝將氏真賞印”,該印疑為作偽者根據(jù)吳其貞《書畫記》中著錄的情況偽造。卷首有翁方綱題“鄭所南墨蘭”題字,有龐萊臣三印,可知該畫經(jīng)龐元濟流至美國,今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
耶魯本包首上有吳湖帆題簽“宋遺民鄭所南國香圖卷真跡神品”,畫心部分蘭葉沒有提按頓挫變化,畫得很隨意,與大阪本對比,水準(zhǔn)相差明顯,右側(cè)有題字“一國之香,一國之殤。懷彼懷王,于楚有光。所南?!弊煮w歪斜,與大阪本所南字跡相差甚遠(yuǎn)?!八衔獭庇。▓D5)經(jīng)對比,與大阪本、弗利爾本皆不同。拖尾題跋者諸多,共計30人。
傅熹年曾論此圖:“是舊紙新畫,墨不入紙,然字有似處,或是曾見《推篷竹》者……韓奕以前均偽,都穆以后似真,需細(xì)閱,或是截割來者”,“據(jù)我記憶,明都穆以前諸跋均為摹本,以后為真跡。大約此圖原有真本,商人做此偽本,并前半段偽跋,而以后半明都穆以后之真跋配入,以為欺人手段。原有真本及韓奕以前諸真跋另行出售?!盵1]耶魯本上韓奕題跋有一段內(nèi)容與大阪本完全相同,仔細(xì)對比筆跡發(fā)現(xiàn),大阪本工整有力,耶魯本字體整體向右上傾斜,有刻意模仿之意(圖9)。且據(jù)筆者觀察,都穆之后元明人題字仍有問題。王世貞評祝枝山的字“風(fēng)骨爛漫,天真縱逸”[22],對比祝枝山代表作《飯苓賦》(圖10),可見其狂放肆意的筆風(fēng),在末筆之處隨性恣意,耶魯本題跋與之相差很大。文徵明的隸書學(xué)鐘繇、梁鵠,結(jié)構(gòu)嚴(yán)整,轉(zhuǎn)折平硬,其隸書揭筆回鋒,如戰(zhàn)如刀,但耶魯本的捺筆短而有力的特點不明顯;文氏小楷聞名,溫潤秀勁,穩(wěn)重老成,法度謹(jǐn)嚴(yán)而意態(tài)生動,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寫小楷至八十歲,此時文徵明題字時才59歲,為其書法成熟期,不會出現(xiàn)耶魯本上多處失誤的效果(圖11)。且按文徵明嘉靖己丑再題內(nèi)容來看,都穆題跋之后的徐禎卿、蔡羽、張靈、文壁、朱凱等人均是在沈潤卿家觀此畫,“每有所得,必互相品評以為樂”,且諸人相互交好,不可能出現(xiàn)都穆為真,其余好友為假的情況。筆者綜合對比字跡和考證史料來看,判斷元明人題跋皆為摹本,樊增祥之后為真。
圖1 大阪本《墨蘭圖》
圖9 大阪本韓奕題跋(左)與耶魯本(右)對比
圖10 耶魯本祝允明題跋(左)與《飯苓賦》(右)對比
圖11 耶魯本文徵明題跋失誤明顯
耶魯本相關(guān)著錄可見清初康熙時顧復(fù)的《平生壯觀》卷九《鄭思肖》:“《蘭卷》,一花二葉。紙二尺,微有霉點。題云:‘一國之香,一國之殤。懷彼懷王,于楚有光’??钋八蠄D書。一花二葉?!盵23]顧復(fù)為清代著名鑒賞家,其鑒賞眼光可靠,結(jié)合傅熹年先生評價,推測顧復(fù)所見為所南真跡,耶魯本依據(jù)其偽造,而母本今未見。即使耶魯本為摹本偽作,但仍可依據(jù)其研究母本。根據(jù)考證可知,耶魯本作為依據(jù)的母本在元代曾被沈伯新收藏,陳基(1350年題)跋:“予既為沈君伯新跋先生所畫蘭,又以此卷見示”,根據(jù)該題跋推測,沈伯新還收藏了另一幅所南的墨蘭,但至今未見。在明初時母本被韓奕收藏過,韓奕跋:“近得此幅”,其后嘉靖年間被蘇州沈潤卿收藏,都穆、祝枝山、文徵明等人的題跋中都有提到在潤卿家中見之。后來被嚴(yán)嵩、嚴(yán)世蕃收藏,嚴(yán)家在嘉靖四十四年被抄家,《鈐山堂書畫記》中著錄了母本:“鄭本宋之遺民,其所作蘭不寫土,人有問之者,答云,土被番人奪去了,此本乃吳中沈氏物”[24],明汪砢玉《珊瑚網(wǎng)》中《嚴(yán)氏畫品手卷目》中亦記有著錄。
耶魯本應(yīng)為明末清初偽造,畫左側(cè)鈐有“屈保鈞藏”“屈氏”“屈氏秘笈”印,加上孫原湘跋:“道光壬午臘月,題于屈氏繡襄書屋”,可推測道光年間耶魯本為屈竹田收藏。其后可考的收藏者為樊增祥,其在題跋中清楚寫到該卷來源:“光緒戊申居京師,從廠肆得此卷,古色辨駁,題墨爛然,遂收入五十麝齋”,據(jù)此可知樊增祥1907年從北京購得此畫。耶魯本曾為吳湖帆的藏品,吳湖帆在《丑簃日記》中多次提及此畫,曾記云“得宋鄭所南畫蘭卷于曹友卿手……今從樊云門家所出,余傾囊而得,費數(shù)千金,亦平生豪舉,可與宋伯仁《梅花喜神譜》同寶”,[25]可知該畫由樊增祥交予曹友卿,吳湖帆1931年又從曹友卿處購得,吳湖帆視其為珍寶,其齋名“宋梅鄭蘭之室”的“鄭蘭”即來源于此,但1933年時就將其寄存于博山處,6月龐元濟假觀,兩日之后又送回,于1934年1月出售至龐元濟。[26]吳湖帆對其視為“珍寶”的《國香圖卷》僅收藏了短短3年時間,其態(tài)度實在可疑,在其收藏期間還求得五位友人:吳郁生、朱孝臧、吳梅、王同愈、夏敬觀、馮超然題跋,有刻意抬高該畫價值,以便出手之嫌疑。龐元濟購入后,未鈐一印就由其重要經(jīng)銷商姚昌福賣于美國墨悟夫人( Ada Small Moore,1859-1955)[27],更是印證了吳、龐僅將其視為商品,急于轉(zhuǎn)手之意。墨悟夫人后將《國香圖卷》捐贈給耶魯大學(xué)藝術(shù)博物館。
鄭思肖為南宋遺民畫家,忠君愛國,精通佛理。南宋亡國之后其借物抒懷,問道圖畫,創(chuàng)作了大量繪畫作品,據(jù)史料記載有梅蘭竹菊水仙等題材。尤擅繪蘭,其畫作構(gòu)圖簡潔,疏花簡葉,秀美端莊,后人大多認(rèn)為其喜作無根蘭花與其愛國遺民思想密切相關(guān)。所幸當(dāng)時創(chuàng)作了大量蘭花圖,對明清繪蘭影響深遠(yuǎn),但今留存極少。
綜上分析,現(xiàn)歸于鄭思肖名下的三幅墨蘭圖,僅有大阪本為真跡,其用筆極簡,疏而不空,清香浮動,印寫結(jié)合的年款和十六字印極為獨特,用意待考,卷后題跋眾多,鈐印豐富,流傳有緒,是今存元畫之精品。弗利爾本《秋蘭圖》流傳過程清晰,但其是以大阪本為母本偽造的畫作,卷后清代人題跋為真跡,在翁方綱題跋時仍可見偽造的元明人題跋,后被裁去。耶魯本《國香圖》畫工不佳,與真跡大阪本水平相差甚遠(yuǎn),但考證所南確有相同自題字的蘭花圖,疑為作偽者依據(jù)真本臨摹而成。卷后元明人題跋皆為摹本,清樊增祥以后為真跡。通過耶魯本可以考證其母本流傳情況,亦具有研究價值。后世對思肖墨蘭圖作偽甚多,也恰恰證明了其畫藝超群,品格高潔,受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