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璇 李月紅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清華大學臨床醫(yī)學院(北京102218)
患者男,36 歲,因“血糖升高5年,雙下肢水腫6 個月,呼吸困難7 d”于2016年6月27日入院?;颊?年前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控制不佳。6 個月前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尿中泡沫增多,血肌酐111 μmol/L,心臟超聲示室壁運動幅度彌漫性減低,LVEF 50%,對癥治療癥狀好轉。1 周前再次出現(xiàn)全身水腫,伴呼吸困難。既往無高血壓、冠心病。入院查體:T 36 ℃,P 92 次/min,R 19 次/min,BP 134/92 mmHg。雙肺散在濕羅音。心界不大,心律齊,心尖部可聞及收縮期3/6 雜音,無傳導。腹壁、雙下肢重度水腫。輔助檢查:白細胞8.7×109/L,血紅蛋白136 g/L;尿素氮16.5 mmol/L,葡萄糖19.8 mmol/L,肌酐158.7 umol/L,白蛋白26.1 g/L;糖化血紅蛋白14%;24 h尿蛋白2.6 g;氨基末端B 型利鈉肽前體38 186 pg/mL。超聲心動圖:雙房、右室增大,左室心尖部探及中等回聲團塊樣物質,附著于心室壁,大小約20 mm×11 mm(圖1)。室壁運動及收縮幅度普遍減低,LVEF20%。
圖1 超聲心動圖Fig.1 Ultrasonic cardiogram
入院后積極控制血糖,糾正低蛋白血癥,予拜阿司匹林100 mg qd po,低分子肝素4 000 iu q12 h皮下注射抗凝治療,加用小劑量β阻滯劑減少心肌耗氧量。病程中患者對靜脈利尿劑效果差,進行性出現(xiàn)肺水腫、少尿,給予連續(xù)性床旁血液濾過治療。每2 個月復查超聲心動圖,隨診2年心尖部血栓逐漸縮小至16 mm×6 mm,LVEF 升高至46%,病程中無心腦血管栓塞等,目前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抗凝方案為每周3 次低分子肝素6 000 iu iv。
討論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并不少見,血栓一旦脫落將導致重要臟器栓塞。CKD4-5 期患者血栓栓塞的風險為腎功能正常人群的1.6 倍,反復復發(fā)血栓及總體病死率更高。糖尿病患者體內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可直接損傷內皮細胞和內皮功能。
既往主要治療藥物有維生素K 拮抗劑華法林,但需要頻繁監(jiān)測凝血指標。非維生素K 口服抗凝藥,如達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依度沙班,是直接凝血因子抑制劑,具有對凝血因子選擇性高、無需監(jiān)測、藥物劑量固定及起效快等優(yōu)勢,但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減量使用,達比加群、利伐沙班及依度沙班在透析患者中均禁用,阿哌沙班可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僅被美國FDA 批準)。低分子肝素出血發(fā)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一般不需要監(jiān)測凝血指標。
本例患者為中青年男性,糖尿病并發(fā)癥累及心臟、腎臟,病程中出現(xiàn)心力衰竭、心尖部血栓。無先天性心臟病、心臟黏液瘤、甲亢及風濕免疫性疾病等。超聲心動圖未提示有陳舊性或新發(fā)心肌梗死,沒有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表現(xiàn)。心尖部血栓的形成與糖尿病高血糖狀態(tài)、炎癥反應、胰島素抵抗、氧化應激有關,低蛋白血癥及腎功能損害加重了凝血風險。因糖尿病腎病尿毒癥行血液透析,選擇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隨診2年未出現(xiàn)出血事件,無體循環(huán)栓塞發(fā)生,心尖部血栓逐漸縮小。糖尿病腎病患者凝血風險高,但心尖部大血栓并不常見,透析過程中因血流動力學改變有脫落猝死風險,需要長期抗凝,腎功能不全患者部分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有禁忌,華法林需長期監(jiān)測INR,手術治療風險極高,選擇長期低分子肝素透析過程中使用安全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