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醫(yī)和營養(yǎng)專家眼中,夏天正是吃水果的黃金時間,因為很多時令水果具有不錯的養(yǎng)生功效,它們不僅能生吃,也能入茶入膳。
楊梅被譽為“天然開胃藥”,能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楊梅可用來泡酒。將楊梅用鹽水浸泡15分鐘,再用凈水洗凈、瀝干,放入消毒過的潔凈大口瓶內(nèi),按一層楊梅一層冰糖的順序碼放,倒入高濃度白酒浸沒,密封后,置陰涼通風處,每隔三日搖晃一下瓶子,半月余即可食用。楊梅、白酒和冰糖配比的比例一般為4∶5∶1。白酒一定要沒過楊梅2厘米,最好選用45—60度的白酒。
平時,還可在家做梅汁烤仔排。將楊梅去核,加水打成汁。排骨400克,切成小段,清洗干凈備用。鍋內(nèi)加油,放入排骨炸一分鐘,起鍋瀝油。鍋內(nèi)加水、楊梅汁、糖、鹽、白醋和排骨,用大火燒開,轉(zhuǎn)中小火燒10分鐘左右,收汁即可。
荔枝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排毒養(yǎng)顏等功效。
用荔枝殼煲瘦肉湯喝,有益腎固精的功效。取荔枝殼15克,五味子、金櫻子各10克,豬瘦肉100克,生姜2片。將荔枝殼和藥材洗凈稍浸泡,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清水1000毫升,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便可。
用荔枝肉煲豬肚湯喝,有益陰養(yǎng)陽、養(yǎng)顏美容的功效。取鮮荔枝肉250克、糯米250克、豬小肚約500克、姜3片。將豬小肚洗凈,用生粉或生鹽揉搓片刻,再以清水沖洗,放進加入姜汁的沸水中煮滾后撈出瀝干。將荔枝和糯米塞入豬小肚,兩端用牙簽固定,放入燉盅,加入冷開水1000毫升(約4碗水),放姜片,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調(diào)味即可。
枇杷含有纖維素、果膠、胡蘿卜素及多種維生素等,其中胡蘿卜素的含量在水果中高居第3位,維生素B的含量也非常豐富,有潤肺、止咳、止渴、和胃的功效。取枇杷150克、姜汁適量,將枇杷剝皮去核榨汁,與姜汁適量混合均勻后飲服,每日2~3次。適用于嘔吐呃逆、肺痿咳嗽、暑熱聲嘶等癥狀。
枇杷還能用來熬粥喝。取枇杷肉25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先以水煮冰糖,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煮至粥熟,放入枇杷肉,再煮10分鐘即成。
要注意的是,枇杷性涼,風寒咳嗽及胃寒的人不宜食用。
西瓜有解暑生津的功效,自古就有“天然白虎湯”的美譽,民間還有“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的說法。在專家眼中,西瓜皮比西瓜瓤更實用。夏季暑濕嚴重,用西瓜皮做一些養(yǎng)生茶飲,有很好的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健脾祛濕、清心除煩的功效。
比如可以做西洋參瓜皮飲。取西洋參10克、麥冬15克、蓮子30克、綠豆50克、鮮西瓜皮500克(干品用60克)。先將鮮西瓜皮刮凈表皮及紅瓤,洗凈,切小塊,然后連同洗凈的其他食材一起放進砂鍋,加入清水2升,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1小時即可。
還可做西瓜綠豆飲。取綠豆100克、西瓜皮500克、陳皮5克、冰糖適量。將綠豆、陳皮加水1500毫升,煮至綠豆開花,加西瓜皮再煮10分鐘,加入冰糖即可飲用。
摘編自《中國婦女報》《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