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手機與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和消解著傳統媒體,國內紙媒行業(yè)面臨著不斷縮水、經營每況愈下的危機。在此背景下,傳統報業(yè)紛紛尋找突圍路徑,試圖通過媒介融合的形式完成在新媒體時代的自我轉型,確保其權威媒體的地位,實現向“具有強大實力、公信力、傳播力、影響力的現代新型傳播集團”的躍升,開發(fā)新聞客戶端這一舉措是傳統報業(yè)積極轉型的嘗試。2015年11月,江蘇第一傳媒集團新華報業(yè)正式推出“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集新聞與服務功能于一體的“交匯點”是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轉型探索的一項重要實踐。
關鍵詞:新聞客戶端;《新華日報》;轉型
中圖分類號:G2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8-0029-04
一、新聞客戶端的發(fā)展現狀
手機新聞客戶端,是指以手機為接收終端,為用戶提供新聞服務的應用程序。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用戶對于信息獲取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手機新聞客戶端以其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攜帶的便捷性、傳播過程的互動性等特點逐漸取代傳統報紙成為用戶獲取新聞、表達觀點的重要平臺。根據艾媒網發(fā)布的《2019我國新聞客戶端用戶規(guī)模、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分析》[1]報告,2018年我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用戶規(guī)模為6.68億,預計2019年將達到6.93億,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增長勢頭強勁,市場潛力巨大。
自2014年起,國內眾多傳統報業(yè)集團掀起了大批量、集中化的發(fā)布新聞客戶端的浪潮,如《人民日報》、新華社等。目前傳統報業(yè)集團運營新聞客戶端仍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學界和業(yè)界尚未推出一套完整、成熟的理論來指導這類傳統報業(yè)進行新聞客戶端的開發(fā)、運營和發(fā)展。
二、江蘇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推出“交匯點”新聞客戶端2015年11月17日,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傾力打造的新聞客戶端“交匯點”正式上線,“交匯點”意為江蘇是“一帶”與“一路”、長江與太平洋、中國南方與北方的交匯點。作為江蘇第一傳媒集團開發(fā)的第一個手機新聞客戶端,“交匯點”擔負著重大使命:成為江蘇第一“新聞+服務”移動客戶端平臺,權威、快速地報道各類新聞資訊,提供全面的政務和民生服務,彰顯江蘇主流媒體的價值之光。目前注冊用戶已超過150萬。
打開“交匯點”新聞APP,共有新聞、南京、視頻、交匯號、商城、服務六個版塊。
新聞版塊由首頁、推薦、政情、法治、專題、訂閱等多個頻道構成,在頻道管理中,用戶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頻道進行自定義訂閱添加或刪減,拖動頻道能夠自行調整順序。新聞版塊集成集團旗下出版的所有報紙的電子版,還涵蓋了眾多細分版塊及各類新聞,包含的新聞信息含量十分巨大。
南京版塊是最新版“交匯點”重新單獨設置出的版塊,主要發(fā)布南京本地各類新聞。同時,點擊南京,可更改為江蘇其他地級城市,更改后,版塊則提供該地區(qū)新聞,便于用戶了解本地新聞事件。
視頻版塊亦為新版“交匯點”重新單獨設置出的版塊,在視頻版塊內,除了設有“交匯點”公開課合集與回放,還在頁面頂端設置了直播區(qū)域。
交匯號版塊,是“交匯點”的欄目分包模板,由第三方自媒體自行制作內容。自媒體新聞只要申請對接“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便可擁有自己獨立的新聞專題模板。在訂閱管理界面,主要分為同城、興趣、政務、檢察、警方、法院、青春、司法、市場監(jiān)管、健康、教育、文旅、環(huán)保多個版塊,用戶可以根據興趣選擇不同的專題進行訂閱。交匯號版塊中的第三方自媒體均由江蘇各地區(qū)或各部門官方運營。
商城版塊亦為新版“交匯點”重新單獨設置出的版塊,在這個版塊內,用戶可購買一些生活用品,也可使用交子免費兌換,主要商品分類包括扶貧專區(qū)、江蘇地理商品、酒水飲料等,但商品分類簡單,且商品稀少。
服務版塊主要面向廣大百姓,集合了日常生活中的部分需求,服務專區(qū)中主要分為政務服務、生活服務、交通服務三部分。政務服務中主要包括政風熱線、在線訂報、法律服務、律師在線、自然人失信、法人失信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可以直接點擊。生活服務中主要包括物業(yè)繳費、交電費、交水費、交燃氣費、預約掛號、有線電視、固定寬帶、城市服務、快遞查詢、企業(yè)查詢、客運購票幾個部分,點擊每個鏈接即可以跳轉到相關界面,如繳費等服務會直接跳轉到支付寶服務界面。交通服務只有告訴實時路況一個部分,具體的功能目前還沒有得到完善開發(fā)。服務版塊是“交匯點”APP新聞客戶端區(qū)別于一般新聞客戶端的重要特點,它所涵蓋的服務內容為江蘇用戶的生活提供了便捷。
理想很豐滿,成長很艱難?!敖粎R點”新聞客戶端問世憑借自身實力優(yōu)勢迅速收獲了大量的關注,但反饋問題也蜂擁而至,原創(chuàng)新聞生產效率低、服務功能不完善、提升迭代速度慢、用戶體驗差等都讓人們對于“交匯點”的期待值大大降低,也不禁讓人疑惑:傳統媒體是否具有能力開發(fā)和運營好新聞客戶端?
三、使用SWOT對“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進行分析(一)優(yōu)勢(Strengthen)分析
《媒體融合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如何尋求突破》[2]一文中明確闡述了“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的定位:“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是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傾力打造的產品,與平面媒體《新華日報》、PC端網媒中國江蘇網共同構成三位一體、互為協助、覆蓋三代傳播形態(tài)的江蘇第一主流媒體矩陣。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的權威影響和在江蘇的壟斷地位為“交匯點”的傳播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公信力和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
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作為江蘇主流媒體集團,旗下擁有《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南京晨報》等十多份報刊,集聚了大量優(yōu)秀的傳媒人才,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根據筆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江蘇境內高等院校中的許多教師均于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任職,并在多次交流、討論中提及“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依托集團強大的人才和資源優(yōu)勢,“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在江蘇境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其本身存在的問題也暴露出來。這里主要根據筆者的實習經歷和使用體驗從新聞內容、服務功能兩個方面闡述其存在的問題。
1.新聞內容
優(yōu)質的原創(chuàng)內容是紙媒生存的根本,同時也將在“內容為王”的新媒體時代成為留住用戶的立足基礎。得益于長期以來專業(yè)的采集、編輯、制作團隊,新華報業(yè)在原創(chuàng)內容方面擁有明顯的優(yōu)勢,然而這一優(yōu)勢卻沒有延續(xù)到“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上。筆者在實習期間主要負責“開發(fā)區(qū)”“區(qū)域”頻道的運營管理,在新聞內容的選取方面,一般是從《新華日報》電子報中直接選擇新聞進行復制粘貼?;蛴傻胤缴鐓^(qū)供稿,經過修改后進行發(fā)布,這些新聞大多文筆較差,甚至存在大量語句錯誤,即使進行了修改,新聞內容質量仍然很低。同時,在新聞呈現形式方面十分單一,大多是文字配以圖片,缺乏新意,給人“粗制濫造”的視覺體驗感,因此新聞的閱讀、點贊、評論量寥寥無幾。由此可見,“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每天所發(fā)布的新聞數量很多,但缺少進行優(yōu)質精選的過程。相對而言,“澎湃新聞”則非常注重生產優(yōu)質原創(chuàng)的高品質新聞,目前“澎湃新聞”官方微博賬號擁有1 928萬粉絲,隨機選取2019年11月12、13、14日三天的數據,微博日均閱讀量超過100萬次,微博用戶互動量超過7萬次,走在了眾多新聞客戶端的前列。
2.服務功能
“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目前共擁有21項服務,基本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服務門類眾多,但將近一半的服務功能目前無法使用,并且缺少體驗效果好的服務功能。
根據筆者親身實踐發(fā)現,“自然人失信”“法人失信”“理財”“金陵圖書館”“企業(yè)查詢”多項服務目前無法使用;“物業(yè)繳費”“交水費”“交電費”“交燃氣費”“固定寬帶”“有線電視”“城市服務”這幾項服務是直接跳轉支付寶;“高速實時路況”“法律服務”這兩項服務功能還未完善。其他幾項服務操作不便,體驗感較差。由此可見,“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雖然設置了全方面多類型的服務項目,但由于后期缺乏技術、資金、人才上的投入,使得許多功能至今呈現“癱瘓”狀態(tài)。
融創(chuàng)實驗區(qū)副總裁馮海青指出,目前“交匯點”存在的種種問題歸咎于集團沒有調動財力、人力、技術,“交匯點”的運營管理都是由報社工作人員兼任,沒有招聘專業(yè)的新媒體技術人員。
(三)機會(Opportunity)分析
在“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發(fā)布之前,國內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新聞客戶端,如“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它們的內容采編的選擇范圍和目標受眾都是面向全國的,而“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在定位上更加注重本土性,如最新版本“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專設的江蘇地區(qū)新聞版塊,又一次加大了客戶端本土化的特點,在目前群雄逐鹿的背景下,“本土化新聞+服務”的差異化競爭策略是“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的戰(zhàn)略定位。
目前,“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正在被打造成為“數字媒體+移動政務+民生服務”的新一代掌上平臺,以及集新聞資訊發(fā)布、政務查詢辦理、民生服務、移動化建設的超級互聯網服務入口,“交匯點”不僅在做強主體業(yè)務新聞模板,還重點打造服務模板,以滿足江蘇本土用戶在領域中的綜合性需求。在新聞客戶端群涌爭鋒的形勢下,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如果能夠結合外在競爭形勢和內在自身情況,重點把握民生服務和政務服務兩大版塊、溝通政情與民意,并投入人力、財力,完善和加強服務功能,那么“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也將會成為一款具有江蘇特色的新聞媒體產品,在江蘇境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都會得到顯著提升。
(四)威脅(Threat)分析
在“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正式上線之前,一些上線較早的新聞客戶端例如“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澎湃新聞”等早已擁有了一批數量可觀的用戶,用戶也培養(yǎng)了一定的閱讀習慣。截至2015年底,APP Store中上線的新聞客戶端已經超過100個,“遲遲而來”的“交匯點”在群雄逐鹿的新聞客戶端界面臨著重重挑戰(zhàn)。除了“競爭者”數量眾多外,許多新聞客戶端都擁有較強的競爭力。根據《2019我國新聞客戶端用戶規(guī)模、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分析》報告中數據顯示,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月活躍用戶數量均超2億,此外,網易新聞、搜狐新聞、趣頭條、新浪新聞、一點資訊、天天快報、鳳凰新聞緊追其后,月活躍量超千萬。從蘋果APP Store中手機客戶端的下載量來看,由傳統媒體發(fā)布的新聞客戶端,除了上海東方報業(yè)旗下的澎湃新聞,其他如南方周末、光明日報等新聞客戶端的下載量均較低。同時,根據CNNIC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新聞市場研究報告》[3]中用戶數據顯示,手機瀏覽器(百度瀏覽器、UC瀏覽器)、社交平臺(微博、微信、QQ)是用戶接入互聯網新聞的主要入口,這正是依托了原平臺優(yōu)秀的用戶規(guī)模和使用頻率,因此傳統紙媒需應對來自同行以及新媒體的激烈競爭。
四、“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存在的問題和根本原因探究《2015傳媒集團“兩微一端”融合傳播排行榜》[4]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人民網發(fā)布,其中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位列第六名。但具體數據顯示,“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的媒體傳播力差強人意,居排行榜十集團中的末位。在《中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發(fā)展報告》[5]中,從內容、功能、環(huán)境、交互四個層面對231個新聞客戶端進行綜合評分,“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并未上榜。由此可見,“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在內容生產和傳播互動上都差強人意。雖然依靠政府支持、集團自身的強力推廣,“交匯點”在前期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和下載量,但諸多問題和弊端阻礙了“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進一步的發(fā)展。
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和弊端歸根結底還是由于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在資金、人才、技術投入上的欠缺。由于這是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自身意愿的問題,因此,筆者在文中不論述“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的具體改進措施,只對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保守投資“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的現象做簡單的根本原因探究分析。
結合筆者與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員工的簡單交流可知,“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開發(fā)與運營的動力主要來自江蘇政府的資金補貼,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對此投入較少,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分為兩方面。1.考慮到作為傳統媒體出身的紙媒集團,其思維方式、審美、運營管理模式等皆已固化成體系,雖然在媒介融合時代積極尋求自身轉型,但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轉型并成功盈利;2.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內部的員工大多數為傳統媒體的老員工,雖然近幾年其在招聘方面開始與時俱進注重人員的新媒體技能,但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整體員工結構還是偏向傳統性,要求他們真正轉型去做新媒體還是具有很大的困難。除此之外,還有種種來自新華報業(yè)內部與傳媒外部競爭的原因這里不再一一論述。
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旗下除了經營傳統紙媒外,還重點開發(fā)了與媒體密切相關的以及具備發(fā)展條件的其他經營項目,以此降低集團運營的收入風險,使得公司收入結構更加合理。目前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還擁有如江蘇新華傳媒投資實業(yè)公司、江蘇新華傳媒信息發(fā)展公司等10多家經營公司和單位,同時,《新華日報》作為江蘇省黨報,在資金、政策方面均有來自江蘇政府的支持。
所以,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雖然受到了來自新媒體的沖擊,但自身依然作為江蘇省第一傳媒集團巋然不動,再結合以上論述的種種轉型困難,“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是順應時代而生的產物,是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對于媒介融合時代的一次試水。
參考文獻:
[1]2019我國新聞客戶端用戶規(guī)模、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分析[R].艾媒報告,2019-07-09.
[2]馮海青,任志強.媒體融合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如何尋求突破[J].中國報業(yè),2016(23).
[3]2016 年中國互聯網新聞市場研究報告[R].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7-01-11.
[4]2015傳媒集團“兩微一端”融合傳播排行榜[R].中國社會科學網,2015-11-26.
[5]清博大數據新媒體指數團隊.中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發(fā)展報告[J].青年記者,2016(4):9-14.
[責任編輯:武典]
收稿日期:2020-02-27
作者簡介:陸舒怡,女,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傳播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