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敏感度不強
知識產權在我國的保護意識一直比較薄弱,過往常有一些我國的知名品牌在國外被搶注的案例。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不夠深入,所以常常出現(xiàn)自己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還不自知。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理念的普及,但是我國民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仍然敏感度不高,一方面由于盜版在我國長期存在的影響,民眾對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欲是不夠強烈,另一方面由于盜版制作群體存在的隱蔽性較強,使得打擊力度難度增大。
在我國,正是由于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入,權利保護意識仍然不夠強烈,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是私權,所以在實際生活和司法實踐中,并沒有將知識產權作為私權保護,在重視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帶來的利益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其的保護。
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夠完善
由于知識產權需要一定的專業(yè)基礎以及科技為知識產權提供便利,因此知識產權案件的技術含量比較高,復雜程度也高于普通案件。我國目前對知識產權的規(guī)定主要集中在刑法第三章第七節(jié)侵犯知識產權罪的七個罪名。而在《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單行法規(guī)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應該承擔怎樣的刑事責任。由于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成為知識產權的雙刃劍,一方面增加了知識產權的經濟效應,另一方面也為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提供了便利。
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代價過小
雖然我國目前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力度不斷加大,但是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仍然屢禁不止,屢打不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侵犯還是產權的代價過小,刑事處罰的力度不夠,因此許多人不吸取教訓,仍會再犯。目前我國刑法中即便在情節(jié)嚴重、金額輸入較大或造成重大損失的情況下,最高也只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知識產權是智力成果,創(chuàng)造者要花費很大的心血和精力,有些甚至要投入巨大的研發(fā)資金。但是在利益的誘惑下,侵犯人投入的成本比較創(chuàng)造投入的成本少之又少,但卻能收到高額的利潤,這便是侵犯者鋌而走險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重慶搗毀一制售假冒洗衣粉窩點
從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qū)分局獲悉,該局破獲一起制售假冒名牌洗衣粉案,警方共繳獲假冒成品名牌洗衣粉30余噸、原材料及半成品近20噸。
辦案民警介紹,陳先生是國內一家知名日化企業(yè)的市場專員。今年年初,他在重慶一些批發(fā)市場調研產品銷售情況時發(fā)現(xiàn)異常:某批發(fā)市場銷售的多個品牌洗衣粉,價格竟比公司出廠價還便宜。后期調研中陳先生發(fā)現(xiàn),這些洗衣粉從外觀看并無他異,但進貨渠道有異常,于是向警方報案。
5月7日,警方在確定生產、儲存窩點,并掌握大量制售假冒名牌洗衣粉證據(jù)后,聯(lián)合相關部門進行突擊查處,將全部四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警方當場查獲封口機、電子臺秤、封包機、作案車輛等作案工具,以及假冒名牌洗衣粉包裝袋10萬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