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玉榮
既是奔“古鎮(zhèn)”二字而來,心內向往的便是那份古樸滄桑。而烏鎮(zhèn),正是應了我的這個愿望,把一份歷經(jīng)歲月的痕跡,充分地展示在面前。就著那碧綠如絲的垂柳,那斑駁厚重的墻壁,那敲擊有聲的青石路面,我深深呼吸著江南之氣,那些婉轉的心事,也順著長長的里弄,一一鋪寫開來。
進入東柵景區(qū),我和女伴小憶踏上古鎮(zhèn)的石橋,眼前便是流水、小船、人家。游人尚少,我們樂得在這片寧靜的柳蔭下徜徉。一路欣賞那些木制古屋、老街、弄堂,鱗次櫛比的黛瓦、古樸美觀的門洞,樸拙本色的板門,雕工精美的窗欞……這些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人文景觀,似陌生似熟悉,令我恍然若夢,有穿越時空之感。
我們沿東大街慢悠悠行來,那百床館、木雕館、錢幣館、婚俗廳、民俗廳里陳列的一些物品,用無語的蒼涼,向我們講述著昔日這個江南小鎮(zhèn)曾經(jīng)的繁華和安詳。
烏鎮(zhèn)有很多頗具民間特色的工藝。比如宏源泰染坊,是當時最有影響的藍印花布的生產(chǎn)基地。走進染坊,一幅幅藍印花布從空而下,蔚為壯觀。陽光照著,藍印花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朵朵花兒呼之欲出;當風吹過,那些懸掛著的布匹們則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幾欲飛天。
還有三白酒坊,里面有非常原始的大缸、石磨、酒桶等制酒器具,古野別致的“烏鎮(zhèn)”二字在酒旗上迎風招展,頗有樸拙之風、豪爽之氣。立志書院、林家鋪子、修真觀、古戲臺……這些店鋪和展廳,并沒有密集地羅列在一塊兒,所以每進到一家,會有一種不期然地遇合之感,就像偶然之間遇到一個情趣相投的朋友,有小小的驚喜與親切。
參觀了茅盾故居和茅盾紀念館之后,對這位文學巨匠有了更深的了解。當年小小的烏鎮(zhèn),如何養(yǎng)育出一個文學大家,恐怕只有堅固如初的石橋記得,只有布滿歲月磨痕的青石板知道。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晚上,我們乘興去游西柵夜景。這又是別有一番韻味。燈光掩映,水聲潺潺,來往人影綽綽,幽靜愜意的石板小路,姿態(tài)各異的拱形石橋,高低錯落的水閣人家,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去,眼前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清雅淡靜,遠離嘈雜喧鬧。夜風中,有小曲吟唱,有游客低語,一間間木制的房屋,書寫著陳年舊事,記錄著歲月滄桑。
在烏鎮(zhèn)不僅能感受到一種厚重的文化歷史底蘊,更多的是這個古風猶存的小鎮(zhèn),透過時空,折射出一種遠別于都市塵囂的人文精神:悠閑、舒適、從容、愜意。
【賞析】
這篇游記以作者的游蹤為序,介紹了烏鎮(zhèn)古色古香的建筑、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文化名人故居、清雅淡靜的西柵夜景,表現(xiàn)了烏鎮(zhèn)厚重的文化歷史底蘊和悠閑、舒適、從容、愜意的人文精神。文章沒有對烏鎮(zhèn)景觀進行精細的描摹,只是簡潔的勾勒,突出其特點,烏鎮(zhèn)景色猶如一幅幅速寫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