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升,趙 亮,狄佳春
(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長江下游棉花與油菜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14)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棉花產(chǎn)量育種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棉花品種產(chǎn)量的提高,大多是通過提高品種的衣分來實現(xiàn)的;而衣分提高帶來的問題是棉纖維變得愈來愈粗,馬克隆值變得愈來愈高[1-2]。馬克隆值的高低關乎棉纖維能否試紡高支紗;而在保障產(chǎn)量的前提下,試圖采用傳統(tǒng)的雜交育種手段來降低棉纖維的馬克隆值,提高棉纖維的綜合品質(zhì),其效果非常有限[3]。而今,轉(zhuǎn)基因技術的發(fā)展為棉花優(yōu)質(zhì)纖維的創(chuàng)制提供了新的途徑。Zhang等[4]研究發(fā)現(xiàn)iaaM基因在FBP7啟動子的啟動下可以提高棉花胚珠中IAA的含量,進而提高棉纖維凸起數(shù)量,從而可以使棉纖維不變粗的情況下提高棉花的衣分。王國寧等[5]分析了轉(zhuǎn)iaaM基因陸地棉品系F1、F2的經(jīng)濟性狀,顯示iaaM基因可以顯著改良棉花衣分和馬克隆值。陳旭升等[6]研究指出:轉(zhuǎn)iaaM基因具有綜合平衡與優(yōu)化陸地棉纖維三要素(長度、比強度、馬克隆值)的作用,特別是改良棉纖維馬克隆值的效果明顯。本研究通過分析筆者自育的3個轉(zhuǎn)iaaM基因陸地棉新品系的基本經(jīng)濟性狀,旨在為培育抗蟲轉(zhuǎn)iaaM基因棉花新品種提供參考。
本試驗采用的3個轉(zhuǎn)iaaM基因抗蟲陸地棉材料為WU024、U005、SR006,以常規(guī)抗蟲棉WT118為對照。
1.2.1 PCR檢測iaaM基因的PCR檢測,采用Zhang等[4]公布的引物,其堿基序列:F:5′-AAGGTAGCAGTTCTCTCCGC-3′;R:5′-TCGGCTTAGGAACATCCTCC-3′。
種子DNA的提取采用匡猛等[7]報道的方法。以特異引物做PCR擴增,而后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采用張軍等[8]的方法快速銀染,膠片在閱讀燈下觀察、拍照。
1.2.2 比較試驗 2019年,在江蘇睢寧王集試驗地種植轉(zhuǎn)iaaM基因新品系WU024、U005、SR006、以常規(guī)抗蟲棉WT118為對照。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全試驗分次收吐絮籽棉,曬干籽棉稱重合并,軋花得大樣衣分,以小區(qū)面積計算籽棉、皮棉的產(chǎn)量。在吐絮盛期,收中部棉鈴20個,在室內(nèi)考種;而后取皮棉樣品20 g,寄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纖維品質(zhì)檢測中心測纖維品質(zhì)。利用Excel 2003統(tǒng)計軟件,分析有關經(jīng)濟性狀的表現(xiàn)。
1.2.3 生物學抗蟲性的鑒定 抗棉鈴蟲鑒定委托江蘇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進行。用于檢測的材料為轉(zhuǎn)iaaM基因抗蟲棉核心品系SR006,以美國抗蟲棉33B、國產(chǎn)抗蟲棉GK19為抗蟲對照,泗棉3號為非抗蟲棉對照。具體實驗操作參照柏立新等[9]提供的方法進行。
品系SR006的來源:利用來自西南大學發(fā)放的轉(zhuǎn)iaaM基因材料IF1-1為親本,與大鈴、高產(chǎn)的轉(zhuǎn)Bt基因陸地棉品系N030雜交配組,得雜交F1。同年10月中旬,在海南三亞南繁加代。將南繁收獲的[N030×IF1-1] F2分離群體,種植在江蘇睢寧王集試驗站。在大田非治蟲條件下,選綜合表型優(yōu)良的單株38個。室內(nèi)考種,其中3個單株的衣分表現(xiàn)突出,編號分別為SP038-2-7、SP038-2-8、SP038-7-2。將3個單株種植成株行,編號分別為Q026、Q027、Q028,其中株行Q027綜合表現(xiàn)優(yōu)良。種植Q027群體,繼續(xù)系統(tǒng)選育,獲得具有iaaM基因的抗蟲品系,編號SR006。該品系群體葉片直立,葉片有明顯皺褶。將該核心品系繼續(xù)用于雜交配組,進一步選育其他目標性狀的新品系。
品系U005的來源:以具有iaaM基因的抗蟲品系SR006為親本,與高品質(zhì)種質(zhì)系SR040雜交配組(種質(zhì)系SR040的纖維長度32.8 mm、比強度36.6 cN/tex、馬克隆值4.2,但衣分較低,僅34.1%)。南繁加代得分離群體[SR040×SR006] F2。種植F2分離群體,在不治蟲條件下,在群體中選棉纖維品質(zhì)優(yōu)、衣分高的單株,并跟蹤檢測iaaM基因。而后進行株行比較試驗,其中編號為WT132的株行表現(xiàn)突出。種植該株系群體,并繼續(xù)選抗蟲單株,而后繁殖株系,編號U005。該株系群體葉片直立、植株較矮,棉鈴大而圓形。
品系WU024的來源:以具有iaaM基因的材料SR006為親本,與高衣分抗病蟲種質(zhì)系R086雜交配組(品系R086的纖維長度29.0 mm、比強度31.8 cN/tex、馬克隆值5.7、衣分41.9%)。而后南繁加代,得雜交分離群體[R086×SR006] F2。種植分離群體,在不治蟲條件下選株,并跟蹤檢測iaaM基因。而后進行株行比較試驗,其中編號WT111表現(xiàn)突出。種植該株系群體,并繼續(xù)選抗蟲、高衣分單株;而后繁育品系,編號WU024。該品系群體長勢較好,株型疏朗。
取以上3個轉(zhuǎn)iaaM品系的種子提取DNA,采用Zhang等[4]公布的iaaM基因特異引物做PCR擴增,而后做凝膠電泳,檢測結(jié)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泳道1、2、3擴增出500 bp大小的特征條帶,符合引物設計片段長度,顯示品系SR006、U005、WU024具有iaaM基因;而泳道4為對照品系WT118,沒有擴增出特征條帶,顯示該品系無iaaM基因。
M為Marker,泳道1、2、3、4分別為SR006、U005、WU024、WT118。圖1 品系iaaM基因的PCR檢測
3個轉(zhuǎn)iaaM基因品系的基本農(nóng)藝性狀表現(xiàn)見表1。它們的農(nóng)藝性狀表現(xiàn)如下:
表1 轉(zhuǎn)iaaM基因品系的大田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
(1)衣分:轉(zhuǎn)iaaM基因品系SR006的衣分高達43.9%,而來自SR006與高衣分種質(zhì)系雜交的系選后代WU024的衣分更高,達48.0%。SR006與高品質(zhì)種質(zhì)系雜交后代的選系U005的衣分較低,為38.2%,但比其初始的高品質(zhì)雜交母本SR040的衣分(34.1%)還是高出4.1個百分點。常規(guī)抗蟲棉對照WT118的衣分較高,為41.9%。
(2)籽指:WU024的衣分最高,但籽指最低,為9.1 g;SR006的衣分高,籽指中等,為11.3 g;U005的衣分較低,籽指最高,為12.6 g。這顯示iaaM基因并沒有打破衣分與籽指間的負向遺傳關聯(lián)。
(3)單鈴重:品系U005的單鈴重最高,為7.2 g;SR006的單鈴重次之,為6.3 g;WU024的單鈴重最低,為6.2 g;對照WT118單鈴重,為6.7 g。
(4)株高:品系WU024的植株最高,平均為109.4 cm;品系U005的植株最矮,平均為97.9 cm;品系SR006的植株較高,平均為101.3 cm,與對照WT118的株高101.1 cm相當。
(5)籽棉產(chǎn)量:WU024的籽棉產(chǎn)量最高,為236.5 kg/667 m2;U005的籽棉產(chǎn)量次之,為222.3 kg/667 m2;SR006的籽棉產(chǎn)量最低,為211.5 kg/667 m2。它們分別為對照WT118籽棉產(chǎn)量的108.4%、101.8%、96.9%。
(6)皮棉產(chǎn)量:WU024的皮棉產(chǎn)量最高,為113.6 kg/667 m2;SR006的籽棉產(chǎn)量次之,為92.9 kg/667 m2;U005的籽棉產(chǎn)量最低,為84.9 kg/667 m2。它們分別為對照WT118皮棉產(chǎn)量的124.3%、101.7%、92.9%。
3個轉(zhuǎn)iaaM品系的纖維品質(zhì)性狀表現(xiàn)見表2。由表可見:轉(zhuǎn)iaaM基因?qū)е玛懙孛奘荏w的馬克隆值明顯變低,即纖維變得更細了。3個轉(zhuǎn)iaaM基因品系WU024、U005、SR006,其馬克隆值分別為3.5、3.7、3.3,均低于對照WT118的馬克隆值(4.8)。其中品系U005的馬克隆值為3.7,而原初配組雜交母本SR040的馬克隆值為4.2;品系WU024的馬克隆值為3.5,而原初配組雜交母本R086的馬克隆值則高達5.7。
表2 轉(zhuǎn)iaaM基因品系的纖維品質(zhì)性狀表現(xiàn)
纖維長度、整齊度、比強度、伸長率等纖維品質(zhì)性狀多與用于配置雜交組合的原初親本的纖維品質(zhì)有較大關聯(lián)。比如在3個轉(zhuǎn)iaaM品系中,U005的纖維品質(zhì)之所以表現(xiàn)最優(yōu),是因為該品系來自于高品質(zhì)種質(zhì)系SR040的雜交系選后代。
以美國抗蟲棉33B(CK1)、國產(chǎn)抗蟲棉GK19(CK2)為抗蟲對照,對轉(zhuǎn)iaaM基因核心品系SR006的生物學抗蟲性進行檢測,結(jié)果列于表3。由表3可見:品系SR006的Bt基因能正常表達生物學抗蟲性,其平均抗性值為3.33,介于國產(chǎn)抗蟲棉GK19與美國抗蟲棉33B之間,達抗性級別。這表明陸地棉品系中同時存在外源iaaM基因與Bt基因,并不影響B(tài)t基因的抗性表達,顯示iaaM基因與Bt基因之間不存在拮抗作用。
表3 轉(zhuǎn)iaaM基因品系對棉鈴蟲抗性的綜合評價
關于轉(zhuǎn)iaaM基因?qū)μ岣哧懙孛抟路值男?,前人已有較多報道[3-6]。但本研究顯示,不同雜交組合后代選育獲得的轉(zhuǎn)iaaM基因陸地棉品系,其提高衣分的效果各有不同;除了具有iaaM的基因效應外,還與原初配組親本的衣分水平以及所選品系的品質(zhì)、產(chǎn)量等綜合性狀的表現(xiàn)有關。比如轉(zhuǎn)iaaM基因品系U005,來自雜交組合SR040×SR006的系選后代,其雜交親本SR040屬于低衣分、高品質(zhì)材料,由此獲得的轉(zhuǎn)iaaM品系U005,其品質(zhì)性狀在3個轉(zhuǎn)iaaM品系中表現(xiàn)最優(yōu),纖維長度達29.5 mm、比強度35.8 cN/tex、馬克隆值3.7;而其衣分一般,只有38.2%。它雖然比高品質(zhì)親本SR040的衣分高出4.1個百分點,但比轉(zhuǎn)iaaM親本SR006的衣分則要低5.7個百分點。另一個組合R086×SR006,其親本R086是高衣分種質(zhì)系,其衣分高達41.9%,但棉纖維的馬克隆值為5.7。通過2個高衣分親本雜交,疊加不同來源的高衣分性狀,其雜交后代篩選獲得的轉(zhuǎn)iaaM品系WU024,大樣衣分則高達48.0%,比原初雜交親本R086的衣分高出6.1個百分點,比轉(zhuǎn)iaaM品系SR006的衣分也高出4.1個百分點。
至于轉(zhuǎn)iaaM基因?qū)档婉R克隆值的效果則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本文以SR006為親本雜交選育獲得2個轉(zhuǎn)iaaM基因品系:其中品系WU024的馬克隆值僅3.5,比原初雜交母本R086的馬克隆值降低了2.2,但其衣分高達48.0%。以往的研究顯示,衣分與馬克隆值之間存在極顯著正相關[1];然而在品系WU024中,衣分與馬克隆值的正向相關性似乎已經(jīng)被打破。另外,品系U005的馬克隆值為3.7,而其原初雜交母本SR040的馬克隆值為4.2,其馬克隆值也下降了0.5。由此可知,在陸地棉中轉(zhuǎn)入外源iaaM基因,不但可以提高衣分,同時也為降低馬克隆值,改善棉纖維細度,提高棉纖維的綜合品質(zhì)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