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敬德
【摘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關鍵的就要數(shù)課堂教學了。這也是教師完成自身任務的較為奏效的方式。而在進行深入探索的時候,課堂上的提問也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本文對此進行了較為粗淺的探究,目的就是為了深入分析課堂提問的一些技巧,讓學生充分利用好課堂有限的時間,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提問藝術(shù)
【課題項目】本文系蘭州市2019年度教師個人課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情境教學課堂中有效提問藝術(shù)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 LZ[2019] GR1369。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8-0003-02
伴隨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老師們的教學觀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理念的更新也為教師深刻認識課堂主體的真正意義提供了便利。教師們已經(jīng)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明白了,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上的主人,一定要將其主體地位還原。課堂活動也不例外,提問的藝術(shù)正在被大力強調(diào)起來,老師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邏輯性,設計有效的問題,不要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其目的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力做準備。
一、考慮學生的好奇心,問題設置在關鍵處
由于小學生本身的年齡限制,他們的閱歷有限,很容易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心理。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就要立足學生的這個較為明顯的特點,運用好問題導學的方法,積極啟發(fā)學生的探索欲,進而達到激起他們自主學習動力的目的,使得他們學會創(chuàng)新思維。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在語文課堂中,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幾點:一是這些問題要遵從學生的興趣來設計;二就是問題要突出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因為,這些重難點是必須要掌握的,可以對學生的思維起到很關鍵的指導性作用。比如說,在對某一篇課文的講解當中,老師就應該就某一關鍵點對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式的引導。在略讀課文之后,老師就要給他們提出一個淺顯的問題,“到底這篇文章中,作者要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那么,學生就完全可以插上自由的翅膀,進行自主思考。此外,除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還應針對他們之前犯過的一些錯誤,進行再次提問,做好預防措施。再次,教師可以抓住文章當中的一些比較不錯的寫作技巧,要求他們順著自己的思路,發(fā)展有效思維。
二、問題要緊抓主要矛盾
上課的時候,相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先引入一些基礎性的問題,之后再逐步滲透至重難點問題。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弄清楚其主旨與正文的聯(lián)系。也可以先介紹文章中間寫得較為精彩的部分,對于一篇好的習作做好遞進式的介紹。由此,教師就可以很好地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創(chuàng)建良好的討論的氛圍,使得學生不僅探索到了問題的真正答案,而且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通過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相探討,他們能夠?qū)⒆约旱闹R進行十分有效的鞏固。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老師也應該讓所提出的問題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也可以將問題的難度拓展,實現(xiàn)學生更大的進步。
三、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
一方面,它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遵循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設計。第二點,就是要注意設計的問題一定是要具有一定水平的,即不能太過于淺顯。且是針對每一名學生的,要考慮到尖子生、初中生、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三個層次。
首先, 小學生的年級逐漸在升高,孩子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邏輯也逐漸在提升,更加學會了看待事物要由表及里,透過現(xiàn)象去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對于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他們也會帶著一定的目的性,以及遵循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進行。即,從感性到理性的法則。所以,教師更要注意這個問題。記得時刻提問他們一下,不然就會導致學生的思維方式是混亂的,只有一個模糊的知識。切忌在課程開始的時候,就問學生很難的問題,使得他們望而卻步,摸不著頭緒。那么接下來的課程也只能是勉強應付而已。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前設計問題時應體現(xiàn)層次性和系統(tǒng)性。并且覺得應該將其分為四個階段:初級、中級、高級和創(chuàng)造級別。
第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基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言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彼?,教師應該從這些方面出發(fā),分層來設置問題,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哪個學生能夠回答什么樣的問題,并且做到了如指掌。
高年級學生的自尊意識較中低年級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心里都深深渴望的。高年級的小學生也特別希望獲得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因此,教師應該盡最大努力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在學會知識的同時獲得快樂。他們必須面對所有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一定要兼顧三個層次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合理提升”優(yōu)等生的問題難度,“逐步提升”中等生的問題水平,“適當降低”學困生的問題難度,使所有學生都能吸收到其中知識的營養(yǎng)。
四、問題要拓展語文課內(nèi)知識
語文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人文色彩非常地突出,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nèi)涵。所以,要想使得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就要解放他們的思維。將問題延伸至課下。通過課外閱讀接觸更多的書籍和文化。讓其去閱讀大量的名著。
如:教授“將相和”這一課時,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還要讓他們?nèi)プx《史記》,了解司馬遷,引導他們學習司馬遷頑強的毅力,讓其接觸到更多的歷史人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并且說明為什么。如,老師可以問:“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將相和的故事,那么,你們對這個故事還知道些什么呢?”課后,大家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閱讀一些歷史資料,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其他人進行交流?!?/p>
五、綜合運用多種教法
課堂教學的作用十分關鍵,師生應該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而學生也要積極配合作答。教師千萬不能不給他們思考的時間,而直接將正確的答案公布于眾。這個有效的過程指的就是提問的過程,不可否認,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shù)。教師如果具備了這種能力,就能夠很好地將學生引入正軌。在先導階段,可以將提問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起到對于其他環(huán)節(jié)的良性的影響。
比如說,學生認為課堂死氣沉沉的時候,老師就要適時地提出有益有趣的問題,調(diào)劑課堂氛圍,讓其重新變得生氣勃勃。同時,教師也不能顧此失彼,只關注那些優(yōu)等生,而不給后進生進步的機會,對待任何人都要做到一視同仁,給他們平等的發(fā)展機會。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老師問題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在確保促使其具有提升的同時,也不要有太大的難度,傷害學生的自尊,影響他們對學習的信心。
1.教師要精心設計有效的發(fā)問點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要先把課前提問的內(nèi)容搞清楚,之后再記下相關的問題。不要問得太多,否則會導致學生沒有時間消化理解這些問題,一定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基于文本有效地進行設計,再進行提問。在語文高年級的課堂教學中, 教師應善于把握課堂提問的關鍵內(nèi)容, 在課前設計好相關的問題, 在課堂上再提出相應的問題,那么,學生就能按照文本的中心思想,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整體意思。
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時,文本的要求是要將詩中關鍵詞語的意思弄明白,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此,教師在學生讀完整首詩的時候,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怎樣來理解詩句中的“只”這個字。待他們回答之后,再問:“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等閑的意思。”最后說:“想想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什么樣的精神?”遵循著逐個詞句的意思,逐漸過渡到句子中,突出重難點,逐步推進問題,為學生理解好整篇詩詞的內(nèi)容做好了鋪墊。
2.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
所謂的層次結(jié)構(gòu)是反映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針對設計的問題要遵循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到困難,一層一層,一步一步來設計。并且,要注意深廣度,受眾是全體學生,兼顧三個層次。
首先,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正在不斷增長之中,他們的思維體系也是逐漸完善的。觀察事物更加全面。學生對客觀事物的理解通常遵循:由淺入深的過程,所以,教師提問要關注層次,記錄下學生當堂課的疑問。否則,就會導致學生的思維方式是混亂的,不能留下十分清晰的印象。還有就是,一開始上課就給學生出難題,讓學生失去了信心,課堂教學失去了意義。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前設計問題時,應體現(xiàn)出層次性和系統(tǒng)性。
第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 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水平,注意問題回答者的身份,教師應該首先了解清楚。與低年級的學生相比,高年級學生的自尊感已經(jīng)提升。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贊揚,尤其是老師和同學,這使他們感到鼓舞和滿足。因而,教師要凸顯出學生的感官感受,使其得到雙贏的結(jié)果。要切實地面對全體學生提出的問題,兼顧優(yōu)秀生、中學生、學困生三個層次的群體。在問題設計中,對優(yōu)等生要多提一些較為尖端的問題,對中學生不能“急于求成”,對差生要“適當降低難度”,讓所有人都能吸收到知識的營養(yǎng)。
3.教師應該有效地把握提問的機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的次數(shù)和時間是不受約束的,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提問的時間點也決定了其取得的結(jié)果。這是務必要引起注意的。如果時間點選擇得不是很正確,可能會適得其反。教師要注意把握提問的機會,在適當?shù)臅r候提問。這是由于:學生的思維意識強的情況下,其取得的記憶效果也是出奇得好。倘若錯失良機,就會使得提問的效果下降。在課程開始時,學生就會對所學的知識有初步的認知。如果老師問一個困難的問題,學生會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回答,或給出隨機的答案。抑或當學生處于這種狀態(tài)之下時,教師不去提問就是變相地浪費了教育的資源。
4.教師應合理利用問答環(huán)節(jié)的等候時間
等待時間是指教師提問后,先做短時間的暫停,等待學生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有效提問,關乎到學生的回答質(zhì)量。如果不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很難讓他們得出正確的答案。這說明教師在課堂上等待提問的時間,也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如果老師將這一點運用好的話,就能大大提升課堂提問的效率。并提高學生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這也是教師實施有效提問的重要保證。當然,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專研教法,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學會使用等待時間策略,才能取得更顯著的教學效果。
六、結(jié)束語
總之一句話,提問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手段,也在不知不覺間密切了師生關系,建立起他們之間的默契。在新課標指導下,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深入去思考的一個問題。教師要發(fā)揮好自己的指導作用,建立起樂觀向上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會主動去學習,將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提升至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武云霞.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才智,2018(33):165.
[2]李玉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問[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21):245.
[3]章祥霞.讓“提問”在小學語文閱讀指導中凸顯價值[J].華夏教師,2018(31):26.
[4]張香竹.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
[5]張武升.教學藝術(shù)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孫春成.語文課堂問題教學策略[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