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曉唯
【摘 要】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尤其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是每個語文教師的重點教學任務,寫作離不開觀察,需要學生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在這基礎上才能獲得豐富的素材,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蘊含的知識與豐富的事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學生勤于觀察生活,將生活當作一本百科全書,還需要教師挖掘教材內容,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使得學生離全面發(fā)展更進一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觀察能力
為了避免學生的寫作內容空洞直白,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這就要求學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本質,還要將寫作和生活建立起關聯(lián),使得自身的觀察能力能夠獲得發(fā)展。
一、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寫作是一個綜合運用思維的過程,需要學生旁征博引,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觀點、看法充分表現(xiàn)在文字中,而這個過程并為每個學生都樂于接受,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建立他們的寫作興趣,學生自己提高寫作的樂趣是非常困難的,這和他們的身體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有關,所以教師要意識到寫作興趣對寫作教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就能夠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同一事物運用不同角度觀察,會獲得不同的效果,啟發(fā)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提出自己見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使得他們的內容具有說服力,使得學生成為有主見的人。
2.激發(fā)學生想象力
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這使得他們對于生活中的一般事物失去了觀察的興趣,比如他們對小貓小狗比較熟悉,也就將它們看作完全被自己熟知且掌握的生活內容,并不會投入過多的注意力,但是如果能夠從細節(jié)入手,便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貓的瞳孔在強光環(huán)境中會縮小,而在黑暗環(huán)境中,貓咪的瞳孔猶如一顆黑色的寶石,而這些是需要通過觀察才能得知的。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比如分析貓咪和小狗的性格,這就使得學生產生觀察興趣,因為他們通常認為只有人類才會有性格,通過觀察他們會發(fā)現(xiàn)貓咪和小狗在每天的生活中會呈現(xiàn)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通過細心的觀察,打破了學生固有思維,也就使得學生面對生活能夠迸發(fā)出新的興趣以及想象力。
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1從生活情境著眼
生我猶如一本百科全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哲理,而寫作和生活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教師如果將生活融入寫作教學中,一方面可以引發(fā)學生共鳴,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還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如果學生融入生活進行真實的觀察,可以收獲很多的靈感,寫作是以文字為媒介,將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而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則打破了生活與文字的界限,尤其在新時代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嘗試新型教學理念,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自然元素與生活元素,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在此基礎上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以《荷花》《燕子》課文為例,里面描寫的內容都是生活情景,學生對于荷花和燕子并不陌生。但對于它們的具體特征卻缺乏了解,比如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并未近距離的接觸過燕子,甚至天空中飛過的小鳥,他們都認為是燕子,這樣學生對于燕子的認知則是比較抽象而模糊的。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以播放《小燕子》歌曲,或者借助多媒體展示燕子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到燕子的燕尾服是多么的漂亮,而燕子飛高飛低又意味著什么?這些都需要學生展開仔細的觀察,因此,將教學和生活相融合,拉近了學生與生活的距離,也使得他們通過生活獲得更多的樂趣。
2.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
生活中處處有寫作的素材,但是在語文教材中對于寫作的教學則是系統(tǒng)而全面的,所以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找出和寫作相關的元素,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獲得理論支持,所以教師要將文章的示范意義體現(xiàn)出來,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比如以文章《火燒云》為例,教師要挖掘文章素材,讓學生進行觀察。在這篇內容中,作者描繪了云來了之后地面有哪些變化?也描寫了云的顏色和形態(tài),通過側面與正面描寫相對比,使得云彩的形象生動而逼真,所以教師要立足學教材,為學生提供觀察素材的機會,還要將教學延伸到課下,使得學生在家中能夠圍繞日常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這些舉措都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3.教學生觀察的方法
觀察不是一種盲目的行為,應講究方式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將正確的培養(yǎng)方法灌輸給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僅憑借感性認識去分析事物,對于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也就無法揭示事物的本質,對此要求教師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他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還要讓學生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展開觀察,使得學生由以往的淺薄觀察轉變?yōu)樯钊胗^察,比如觀察鳥時除了羽毛以外,也可以觀察鳥的鳴叫聲、飛翔的姿態(tài)以及蜷縮成一個球睡覺的狀態(tài)等等,這需要學生站在不同方位進行觀察,才能了解更多的事物特征。觀察也需要運用一定的邏輯,比如在面對一幅風景畫時,觀察可以由左到右,由近到遠,由上到下等,這樣能讓學生了解觀察方法的同時提高作文的邏輯性。
總之,觀察事物需要學生運用邏輯思維能力,理清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和特征,并讓自己的想法融入在作文中,達成謀篇布局。在新時代的寫作教學中,已經逐漸摒除了通過大量模仿提高寫作能力的模式,而是強調提高學生觀察能力,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創(chuàng)作。
參考文獻:
[1]秦麗敏.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2(6):103—104.
[2]岳清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幾點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20(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