栁曦
心胸寬大、仁慈博愛是教師對待學生以及工作的重要法寶。學生的所謂搗蛋、個別家長的不講理等等,就要看我們用什么樣的胸懷來對待這些事情,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其實有些學生上學時被認為是壞學生,但是他們畢業(yè)后都成了社會的有用之才,因此在學校上學期間學生行為無論好壞,作為老師我們都應以寬容之心、博愛之心來對待,其實學生所表現的好或者壞,往往是一時的、無意識的,我們教師要為好孩子付出教育的責任心,為壞孩子付出教育的心胸寬大、仁慈博愛之心。要做到點,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學生、家長、社會、學校多想想。多考慮學生、社會、家長以及學校的需求。這樣教師有一顆寬厚博愛之心在教學中就顯得非常重要。在付出愛心時,教師其實要處理好責任和愛心的關系。
一.教師的責任心是教學的本質
教師在教學中不打折扣地盡到責任是教學的本質。教師其實從事著平凡的工作,然而,我們都知道一個學生的學習不理想,對一個教師來說,只是所教學生的幾十分之一的不理想,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所以教師的工作對一個學生,一個家庭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的工作。
我們都知道思想品德、行為規(guī)范有問題是家庭的溺愛、同學的歧視或社會的漠視造成的,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以人為善,以人為本的工作,是塑造心靈、構建價值觀與人生觀的人文工作。教師要以社會道德、職業(yè)職責為己任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去引導學生克服世俗,功超越利,以此來喚醒行為不良學生,來弘正義、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除了自己盡到本質責任之外,對學生也要進行責任教育,這才是教育的本質。這體現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文化課教學為基礎,把責任教育貫穿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實際教育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進行責任教育。主要將初中學生的具體實際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相結合,從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三個層面,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重點進行責任教育,主要通過結合實際的教育教學情況,并結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學習特點,從理念更新、內容契合、方法適宜等方面教學責任心的教學。
二.教師的愛心是教育的升華
慈愛之心是和諧相處的最佳調和劑。在責任心之中柔和以慈愛之心,教育將會有質的變化。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學生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和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在教育中,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實的保障。
教師的愛是慈父般的愛,最高尚的愛。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是他們自己的兒女,傾注全部的心血,關注學生的身心的健康。在我的教學中有這樣一件事:在新學期面對新的學習要求,一些學生體現出來的是不適應和不接受,因此對我的各項要求完成的都不是很好。起初我感到很生氣,本打算好好讓他們抄一抄,罰一罰,可是有這個想法后,我看到的全是孩子們無所謂的眼神,還聽見他們對我不滿的呼聲,我突然感到孩子們是多么的純真,他們只是缺少了老師給予的指點,還不懂老師的要求。懲罰只能讓他們暫時屈服,卻不能真正明白學習的意義和方法。因此,我就改變了教育策略,給那些沒完成任務的孩子們提出要求,為他們營造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輕松、自愿完成拖欠的任務,并因此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對學生的愛也是慈母般的,最仁慈的愛。教師要像導師那樣,對學生多一點教導和激勵,多一點嚴格和期待,多一點訓練和督促,多一點和召喚和鞭策;像母親那樣給學生以慈母般的仁愛,多一點溫暖和體貼,多一點呵護和愛憐,多一點表揚和鼓勵;給學生以朋友般的摯愛,多一點平等和尊重,多一點幫助和支持,多一點理解和關心,多一點肯定和贊賞。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愛的力量是神圣的。陽光之愛可以熔化冰雪,春風之愛可以萌發(fā)草木,雨露之愛可以滋潤禾苗,而老師之愛是教學之中最偉大的愛!她與母愛、友愛一樣是人類最圣潔、最美好的感情。當教師以一顆赤子之心,以博愛的力量去教育所面對的學生,可以激發(fā)出學生極大的潛力,教師耐心地為學生付出愛心,那還有什么樣的教育任務完不成呢?對學生而言,他們沐浴在老師博愛的陽光雨露之下,感受著師愛的似水柔情,必然會養(yǎng)成崇高的價值觀、人生觀。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水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