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飲食不僅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而且還是人類生存方式的基礎。通過不同的飲食文化,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其蘊涵的不同的民族氣質與人格魅力。本文從飲食文化這一視角,不僅看到了鄧小平堅定頑強的信念、改革創(chuàng)新的勇氣、嚴謹自律的作風,還看到了他躬行節(jié)儉的習慣、善氣迎人的性格及真切樸實的親情。老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始終散發(fā)光芒影響著后人。
【關鍵詞】鄧小平;飲食文化;人格魅力
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可見飲食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物產豐饒的四川造就了鄧小平,也造就了他身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跟當?shù)氐娘嬍澄幕泻艽蟮年P系。人類文明不斷進步,飲食文化也日益豐富,飲食者的氣質與魅力也有所不同。從鄧小平身上,有關他特別的飲食習慣趣事展現(xiàn)其獨有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定頑強的信念
鄧小平從一開始就有著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一心要搞社會主義。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公社社員生活集體化,全國各地都辦起了公共食堂,所謂的“吃飯不要錢”。初期,公共食堂還有較多的糧食可吃;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共食堂就愈來愈難辦下去了。
隨后,鄧小平在北京市郊順義、懷柔調查后,對這兩地的基層干部說:“你吃食堂叫社會主義,你不吃食堂也叫社會主義?!?958年10月27日至11月初,鄧小平在四川和川黔邊及貴州視察,針對人民公社化以后,社員的生活出現(xiàn)了單調和千篇一律的情況,指出當時有50萬城市人口的德陽:“是不是劃幾個縣進來,以便解決副食品、勞動力和其他資源。將來各個鎮(zhèn)、居民點、文化、教育、商業(yè)、衛(wèi)生事業(yè)等樣樣都有,連口紅也不缺,以后農村的婦女也要用口紅的。[1]”還同時指出:“四川還應該要在甘孜、阿壩地區(qū)內搞畜牧業(yè)基地,以后吃奶品、穿皮毛是個大問題。將來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還有8小時干什么?那就是下棋、跳舞、看戲、看電影、打球和看打球。”
在那個高呼“人民公社萬歲!公共食堂萬歲!”的年代,鄧小平講出了這些倡導實事求是的話,強調了干革命、搞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和豐富人民群眾的物質與文化生活。生活不能越搞越單調,而要越搞越豐富。
二、改革創(chuàng)新的勇氣
鄧小平自己的生活很節(jié)儉、樸素,但是,他多次向四川有關方面的負責人指出:“川菜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一,你們要好好研究如何將川菜推向市場,走向全國,讓川菜的名氣更響?!?/p>
四川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原主任孟薇同志保存了許多鄧小平夫婦吃川菜的照片。她有一件令她終身難忘的事,1984年10月1日,鄧小平在天安門廣場閱兵以后,受四川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之邀,來到西單南邊的絨線胡同“四川飯店”,品嘗地道的四川菜。之前,鄧小平要身邊的工作人員告知四川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一定不能浪費,就餐采用分餐制,菜的分量減少。四川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和“四川飯店”的負責人與廚師一道,經過反復考慮,開出了一份特別的菜單,既尊重了小平同志節(jié)約的意愿,又保持了川菜的特色。廚師為鄧小平一家準備了夫妻肺片、棒棒雞、川北涼粉、家常海參、魚香大蝦麻婆豆腐、小籠蒸牛肉等四川菜。小平同志一面品嘗川菜,面對四川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孟薇和“四川飯店”主管廚政的副總經理袁森說:今天能在北京品嘗到地地道道的四川菜非常高興,川菜這么好,應該走出去,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鄧小平之所以對川菜這么情有獨鐘,之所以提出“你們要研究如何將川菜推向市場”,是因為他了解川菜。“川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其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制作精美,味別多樣而享譽國內外。據(jù)資料介紹,川菜形成獨特的菜系至少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發(fā)展至今已有3000多個菜品,300多種名菜。
三、嚴謹自律的作風
鄧小平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嚴格按照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運行。通常,他每天早晨6點半左右起床,9點多開始看文件直到10點,處理完事情之后就會在院子里散步半小時左右,休息一下。院子外延大概有100多米長,他每天固定要走18圈方才完成任務。他每一圈走的步數(shù)都是固定的,每走一圈,就像是在虔誠地完成一件交代的任務。他對待散步就像對待工作一樣認真,從不偷懶、不取巧、不抄近道。如果遇上雨雪天氣,沒有辦法在院子里散步,他就把走廊當作院子,在里面來回走動。甚至,他還為自己自編了一套健身操,擴胸、伸腿、舒筋骨。雖然動作都很簡單,但他做得很認真。
鄧小平的早餐時間一般安排在8點半左右,吃的大都為豆?jié){、油條或饅頭。午餐時間一般安排在12點左右,這時他會和家人一起用餐,一大家有十三四人分坐兩桌。午餐通常是四菜一湯,其中兩葷兩素;另有一杯白酒或黃酒;他愛吃辣椒。午飯后,他會休息一會兒。晚餐時間一般安排在6點半左右,大都比較清淡,一個湯和一碟炸花生、黃豆、雜果仁等。吃飯時,他喜歡了解子女的一些情況,但只聽不作回答。晚飯后,他一般都要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晚上10點左右,他就結束一天的活動休息。
從鄧小平嚴格的作息規(guī)律不難看出他平時在工作上的嚴謹作風,生活中時時謹小慎微,工作中更是嚴謹自律。
四、躬行節(jié)儉的習慣
鄧小平自己的生活很節(jié)儉、樸素,平時非常愛惜糧食,也很注意節(jié)約。有一次,他在飛機上進餐時不小心把一根豆芽菜掉到了桌子上,便立刻夾起掉了的豆芽放進嘴里。就連餐巾紙也是他晚年才開始使用,但他始終堅持一張紙裁成四塊,每次只用一小塊,一天只用兩張。
他對老家的川菜情有獨鐘,有時甚至親自動手做出純粹的麻辣川菜。鄧小平有一段時間在金牛賓館用餐時,除了每天必須要吃一次回鍋肉之外,其余都是比較清淡的蔬菜,如豆花兒、豌豆尖、青椒拌皮蛋、小青菜、折耳根、紅苕餅之類的家常川菜,一般喝湯的話就是酸菜粉絲湯或酸菜肉絲湯。有一次,廚師想給他換換口味,沒有做回鍋肉,給他做了個清燉蹄花,一共只有兩小節(jié)。他吃了一節(jié)后,對服務員說:“這節(jié)豬腳腳,擱到下一頓再吃,不要浪費了?!盵2]因此,鄧小平的幺舅曾“取笑”他,當了那么大的官兒只有一點點肉嘎嘎吃,連塞牙齒縫縫都不夠。
據(jù)說,鄧小平用餐時各色各樣的菜都喜歡吃一點,如回鍋肉、粉蒸肉、臭豆腐、腌胡蘿卜絲這些都是他常吃的菜,因為種類多、樣式全,俗稱“五味俱全”。鄧家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不浪費,只要這頓有剩飯剩菜,下頓一律做成燴飯、燴菜接著繼續(xù)吃,就算是燉菜剩下的湯都要留到下頓吃。在鄧家,無論是法定節(jié)日還是遇上誰的生日,只把握住一點,從不辦酒席;只有在親友、同事和部下來的時候,卓琳才會特地關照廚師加菜。
五、善氣迎人的性格
鄧小平的身體常常被繁忙的工作所打斷,一住進醫(y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時,他就得吃醫(yī)院的“營養(yǎng)餐”了。他的早餐非常簡單,幾碟小菜,或稀飯和面粥,也不喝牛奶,最“奢侈”的是一個煎蛋。可就是這個“煎蛋”,往往還被鄧小平分給了交接班的護士。有時護士感到過意不去,嚴格要求他按醫(yī)院的規(guī)矩辦,鄧小平這時就假裝妥協(xié)一下,也非要你一塊,我一塊地把煎蛋分完為止。醫(yī)院找了一些有經驗的師傅為他服務,這些師傅們都覺得鄧小平對生活上的要求不像是個國家領導人,更像是個普通病號,特別好服待,待人又和氣,一點也沒有官架子。他吃的是我們平常百姓家最常見的“燴飯”:米飯、青菜、豆腐、雞蛋一煮,既是家常飯,又是病號的“營養(yǎng)餐”。
有一次在檀木林招待所吃飯時,服務員黨清華負責從廚房端菜上桌。當黨清華端來自貢名菜之一的蒸籠牛肉時,她看見鄧小平要給小女兒毛毛夾蒸籠牛肉,服務員黨清華把鄧小平坐的餐椅向后挪了一下,以便鄧小平好夾菜。這是服務員的一項本職工作、分內工作,但作為國家領導人的鄧小平,卻對服務員黨清華說:“謝謝!謝謝!”鄧小平調侃說:“你姓我們共產黨的‘黨,那就是說你一生下地,就成了我們黨的人了?!闭勍略溨C的一席話,引得整個餐廳的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由此可以看出鄧小平,是那么平易近人,那么和藹可親。
六、真切樸實的親情
鄧小平主張家庭內部的生活方式要以“大集中、小民主”為主。所謂“大集中”,就是要全家人都住在一起,吃飯時最好也在一起。如果有誰說好回家吃飯而沒有趕到,全家人一定要等他回來才能開飯。有一年秋天,他的女兒由于飛機晚點很晚才到家,鄧小平硬是等著她回來才開飯。但這個原則也不強加于每一個人,如果家中有誰覺得當天的飯菜不合口味,可以單獨去做,也可以到外面去吃。家庭成員的個人愛好絕不干涉,這就是所謂的“小民主”。
鄧小平家里的開支一般都是由卓琳計劃、執(zhí)行,鄧小平從不過問。他平時愛喝龍井茶,就算是在那幾年困難時期,一向精打細算、省吃儉用的卓琳對丈夫的需求都是滿足的。每天她必給丈夫泡上一杯濃濃的龍井。鄧小平喝完后,她自己則接著喝剩下的茶根。因為平時都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卓琳想要鄧小平吃好一點,就要求他單獨吃,但他不愿意。后來,卓琳就讓其中一個女兒陪他吃飯,可沒過多久,鄧小平又不干了,堅持所有人一起吃飯。卓琳沒辦法了,就單獨給他炒一個菜,其他的菜都是一樣的。結果,就這單獨給鄧小平炒的菜,到了飯桌也也被他給這個夾點、給那個夾點而處理了。最后,卓琳妥協(xié)了,大家都吃一樣的飯菜,誰都不再享受特殊待遇了。
綜上所述,有關鄧小平飲食習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本文只是采擷一二,以饗讀者。從上述這些關于飲食習慣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鄧小平也像普通老百姓一樣,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美食,有著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但他從來不是我們常見的“美食家”的做派,而他的飲食民生觀,就是不遺余力地要使每一個中國人都過上好日子,并且為此采用一切可以采取的辦法。這就是偉人的偉大之處。偉人雖逝,風范長存!
參考文獻:
[1]吳啟權,小平蜀鄉(xiāng)情[M],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09(198)
[2]吳啟權,小平蜀鄉(xiāng)情[M],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09(373).
[3]余瑋、吳志菲,鄧小平的最后歲月[M],天地出版社,2019-01(238)
[4]于俊道,鄧小平的真情實錄[M],天地出版社,2020-02(207)
[5]李新芝,鄧小平實錄4[M],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2018-09(263)
作者簡介:
徐晶,四川旅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四川成都 610100)。
本文系四川旅游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故事思政視域下老一輩革命家飲食故事整理研究”(2020SCTU0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