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王洪倫
【摘 ?要】在工學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基礎課存在教學內容層次不清、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等問題?!拔ⅰ闭n程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以其短小精悍、靈活性好等特點,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大大提高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計算機基礎;“微”課程
引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因此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也就成為中職院校各專業(yè)學生走向社會的必備條件。而如何改進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及質量,是現(xiàn)行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的思考點。
1.工學一體化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中職學校各專業(yè)必修的一門知識與技能并重的基礎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啟蒙課程,也是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習的基石,擔負著對中職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責任。該門課不僅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熟練使用各種辦公軟件及常見的應用軟件的能力,同時,隨著計算機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計算機各種應用軟件不斷推陳出新,學生在中職階段學到的技能很有可能不足以滿足日后的職業(yè)要求。因此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具備適應未來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能力。
在中職學校實際的教學中,由于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內容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要學習的知識和操作比較繁雜,中職學生的學習動機、計算機基礎、和學習能力等學習特征具有特殊性,而中職教師沿用傳統(tǒng)的講練式教學模式不能與學生的學習特點相適應,造成課程教學質量的低下,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對計算機學習的熱情。這與中職教育旨在培養(yǎng)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綜合職業(y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教學宗旨背道而馳。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將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專業(yè)教育中能夠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計算機應用專業(yè)教育方式。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有效統(tǒng)一學和做,實現(xiàn)專業(yè)課程內容結合實踐。在具體的教學任務過程中采用這種模式,將一些教學項目設置好,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帶著任務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從而將傳統(tǒng)計算機應用專業(yè)教育中的一些弊病進行突破和改進,實現(xiàn)教育目標,不斷提升教育質量。
2.“微”課程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2.1“微”課程教學模式具有靈活多變的特點
微”課程教學模式一般課時比較短,教學素材靈活多樣,課程設計一般和生活應用息息相關,不只是讓學生提取知識點,而是鼓勵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行更高層次的思考,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2“微”課程教學模式始終以學生為中心
微”課程教學模式下,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據(jù)主動權,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任務啟發(fā)、知識呈現(xiàn)、課程設計和幫助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潛移默化中構建知識架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2.3 “微”課程教學模式課程資源獲取便捷
“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微”課程教學模式以網絡為平臺,以數(shù)字化的形式存在,學生獲取課程資源的形式簡單、便捷、方便,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獲取課程資源,可以讓課程資源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更多的教師提供方便,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同時通過形式多樣的微課資源,可以實現(xiàn)跨課程資源的相互交融,打破不同學科課程資源間的間隙,形成學科間課程資源的交叉和融合,從而促進學科間的良性互補。
2.4“微”課程教學模式具有實用的內容、明確的目的
“微”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中的總難點等問題進行濃縮,也可以將教學要達到的具體目標、主要知識點,以及學生不易理解的問題、在實際操作應用中的易錯點,有針對性地分別制作成短短的幾分鐘的微課程中。這樣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深入主題、對微課中的知識結構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3.“微”課程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期間和今后工作中所必需的信息化辦公的基本能力,課程所涉及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直接面向辦公應用,用實際辦公應用中的實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動手能力和自行解決操作過程中所遇到問題的能力。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計算機教學,將教學中難點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施情景、營造氛圍,將音樂、畫面、文字融入,形成微視頻,學生體驗圖文并茂的學習環(huán)境,易和教學產生共鳴,主動學習,做學習的引領者。
3.1利用微課進行課前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主要是課前要求學生自主預習,教師針對需講解內容深入分析,針對學生個性化差異,做出不同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學習的主動權由教師轉變成學生,讓學生在翻轉課堂模式下,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將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來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程教學視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預習任務,在線下課堂中就教師可以更多的與學生交流互動,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當前,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與教育學者將以“微”課程為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并取得不錯的教學成效。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展示出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特征,通過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以自主式學習、討論式學習等加深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被激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有利于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變,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3.2利用微課進行課堂引導探究
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涉及到部分理論內容,比如計算機概述、軟硬件知識、網絡基礎知識等,這類內容相對較為枯燥,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 “微”課程視頻的多媒體特性,集圖片、聲音于一體,非常直觀,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因此,在課堂開始前,利用微課視頻,通過引導式提問和知識點探究,在吸引學生注意的同時引導學生將聯(lián)想和目光到新課內容上,提高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認識,有利于新課的展開。
3.3利用微課進行課中任務輔助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Office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操作篇占據(jù)的比例最大,同時也是教育教學的核心點。這部分教學中,不僅考查學生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還考察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模塊教學內容復雜、難度較大,學生水平差異性較大,部分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操作要領和技巧。
針對以上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的將重難點操作濃縮成“微”課視頻,保證展示內容的高效性,以及前課程開展前后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在課堂中反復的觀看,能夠在課程教學中跟上大家的進度,提高學習效率。
3.4利用微課進行課后鞏固練習
教師課后及時將微課程內容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可針對自身需要下載課程,鞏固學習。學生在課下積極鞏固,可彌補課堂重難點知識的認知不足,讓學生對新鮮知識重復學習,自我形成知識系統(tǒng),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微”課程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補充和完善。因此,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推動基于“工學一體化”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及效率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劉子歡.基于“微課”理念下繼續(xù)教育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3(10):124-126.
[2]李蕓.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2):140-141.
[3]杜文潔.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應用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5):111-112.
[4]柏曉娟.基于微課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求知導刊,2019(2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