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想人格之三:禪宗的理想人格

2020-09-10 07:22邱紫華
今古文創(chuàng)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平常心禪宗

名家簡介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2020年中國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最有影響力學(xué)者排行榜上榜學(xué)者。1983年蘭州大學(xué)中文系文藝學(xué)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xué)位,分配至華中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任教。1987年破格提升為副教授;1993年提升為教授。1997年起任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文藝學(xué)、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文藝學(xué)博士生導(dǎo)師;現(xiàn)任華中師范大學(xué)東方美學(xué)與文化研究所所長。1997年起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主要從事東方和西方美學(xué)史及美學(xué)理論研究。

已出版的主要專著有:《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思辨的美學(xué)與自由的藝術(shù)——黑格爾美學(xué)引論》《東方美學(xué)史》(上、下卷)、《西方美學(xué)史》(第二卷撰稿人之一)、《印度古典美學(xué)》《東方美學(xué)范疇論》《觸摸印度的千手千眼——一個中國美學(xué)家的印度文化之旅》《東方藝術(shù)哲學(xué)》《禪宗哲學(xué)與后現(xiàn)代哲學(xué)的“家族相似”》等。從1989年起,曾多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研究項目;多次榮獲教育部及省、市級優(yōu)秀學(xué)術(shù)著作獎。近年承擔了兩個“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項目。

【摘要】 禪宗是古代中國文化思想傳統(tǒng)中發(fā)展出來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特色的文化思潮,禪宗的理想人格是追求“自由”與“審美”的人生。禪宗的理想人格是:在思想上透徹認識“自性”(人性的本性);在生活實踐中擁有“平常心”的生存智慧。

【關(guān)鍵詞】 禪宗;理想人格;無常;無我;平常心

【中圖分類號】I29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6-0004-05

禪宗以中國佛教哲學(xué)為主體,融合了傳統(tǒng)的儒家、老莊學(xué)、魏晉玄學(xué)的思想觀念,是一個復(fù)雜多元的文化思想體系。如果按人們的思維習(xí)慣,一定要給“禪”下定義的話,那么對于禪可以有多種的定義。

一、第一種定義:禪是一種獨特的世界觀

佛學(xué)和禪看待世界的基本觀點有兩點:

其一,世上一切事物和人都是多種元素和合而成的;一切存在物都是混合體的存在;世上沒有單一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此,從事物的本性上看,沒有所謂與眾不同的“自我”。一切事物都是可以互相滲透、相互轉(zhuǎn)化的。男與女在本性上沒有區(qū)別,不同的只是形體。按照佛教的看法:性別的相狀只是表明你修行的深淺和修行的高低。當你修煉到菩薩境的時候,一律變成了女身之相,如觀世音菩薩;當你修煉到如來境的時候,一律顯現(xiàn)為男身之相。男身與女身在相狀之間沒有斷裂的鴻溝,是可以互變的。人與動物在本性上也是同樣的,只是形態(tài)的不同;你今生為人,轉(zhuǎn)世可以為牛、為馬。既然萬物本性相同,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那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所以,一切東西都可以輪回轉(zhuǎn)化,生命可以通過轉(zhuǎn)化為他物而繼續(xù)存在。古代印度哲學(xué)有一個重要的命題叫作:“你即他”,談的就是這個意思。根據(jù)這種觀念,佛教哲學(xué),尤其是禪宗哲學(xué)就強調(diào)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類同,反對把事物加以區(qū)分、界定,劃分為永遠不變的“楚河漢界”。什么善惡、美丑、富貴與貧賤、偉大與渺小、冷與熱、胖與瘦等等的區(qū)分、對立,都是人為的謬見。所有的這些區(qū)分,終歸為“一”—— “空”,即“萬法皆空”。

其二,世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所謂“千年一瞬”“滄海桑田”就是這個意思。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在不斷變化:從小到老至死,你每一個時期的模樣不同,思想觀念不同,念頭變化不斷。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你用這種“變化”的觀點,這種“變化”的心態(tài)去看待人生、看待事業(yè)、看待愛情,就會以博大的胸懷去應(yīng)對人生中的一切變遷和煩惱。

這兩點就是禪學(xué)世界觀的核心。佛教哲學(xué)把這兩點叫作“無我”與“無?!薄?/p>

二、第二種定義:禪是一種獨特的人生觀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你對世界的看法必然導(dǎo)致你對人生的看法,決定你的思想和行為。禪學(xué)的“無我”“無?!钡氖澜缬^,決定了學(xué)禪之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事方法。

懂得了“無我”“無常”“萬法皆空”的道理,你就參透了人生世相,你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會以超然的態(tài)度去看待人世中的相互的競爭、相互的攻訐;就會以平常心而不是以貪欲心去看待錢財;就會以淡然的態(tài)度去看待功名利祿和人生的各種享樂。盡管你身處清貧之中,也能品味出清貧生活的情趣。苦瓜和尚的詩說:“青山個個探頭看,看我庵中飲苦茶?!?禪宗經(jīng)典《無門關(guān)》的作者、宋代著名禪師無門慧開(1183年—1260年)寫了一首偈頌說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睆倪@一點講,禪是一種人生哲學(xué)——人生態(tài)度和處事方法。

三、第三種定義:禪是一種哲學(xué)思維方式

禪的思維同通常人們的思維習(xí)慣有很大的差別。禪學(xué)強調(diào)學(xué)禪的人要“了悟”,即透徹的領(lǐng)悟。那么,禪要悟什么?就是“悟空”。一旦“悟”到了“空”,你就是覺悟者(牟尼),就是“般若”(有大智慧的人)。什么是“空”呢?佛教把事物的“無我”與“無?!钡谋拘越凶鳌翱铡?,把世界的本質(zhì)看作是“空”。因此,你思考世間的一切問題都要從“無我”與“無?!钡慕嵌热ミM行。

禪學(xué)思考問題的獨特方式總是從“無我”與“無?!钡囊暯怯^察,總是堅持事物的本性相同,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這一觀點。禪從來不把事物加以區(qū)分或?qū)α⑵饋砜创?,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這就是禪宗六祖慧能所宣揚的“不二之法”。既然講“因緣和合”,那么就要強調(diào)從多角度、多層次去看問題。所以,禪的思維方式是多維度的,而不是一個維度的。禪既然講“無?!?,那就必須堅持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觀點,從變化的維度去領(lǐng)悟人生世相的真理。

禪的獨特的哲學(xué)思維方式在禪僧們思想的相互觸發(fā)中,產(chǎn)生出許許多多的公案、機鋒。我們所看到的大量的公案和機鋒,其實就是不斷地糾正人們的日常的世俗的思維方式,開啟學(xué)禪的人們的“不二之法”的思維方式。

四、第四種定義:禪是主體美妙的體驗和寧靜的心態(tài)

人們對某種現(xiàn)象或情感的體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甚至是無法言述、無法表白的。例如婦女生孩子的巨大痛苦,人們失去親人的悲痛等等,都只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種體驗是無法清晰而準確地表達的。這種主體的內(nèi)心情感體驗或感受,佛教叫作“受用”,心理學(xué)叫作“體驗”。學(xué)禪的人一旦“了悟”了“萬法皆空”,參透了人生世相的本性之后所獲得的快樂,擁有了超然物外的自由心境,就是禪的境界。禪的思想境界使你待人處事能夠隨緣任運、順其自然,能夠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擁有“平常心”。例如,每當盛夏酷暑時節(jié),人人都感到酷熱難當,往往心煩意亂。但是,有一首禪詩寫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不是禪師無熱惱,只緣心靜自然涼?!?/p>

為什么禪師能做到“心靜自然涼”呢?因為,他擁有超然物外的、隨緣任運、無視冷熱的平常心,從而使他“心如止水”,平靜無波。學(xué)禪的人,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是非,種種刺激,種種濁浪都能夠心靜如水,絕不會心起波瀾,更不會同流合污。所以說,禪是一種主體美妙的體驗和寧靜的心態(tài)。

五、第五種定義:禪是一種語言機巧和處事智慧

許多人談佛論禪,都把處事的智慧和語言的機巧看作是禪的根本特點而大做文章。其實,這只是禪的話語方式的特點?!敖T取譬”,借喻說事,借物談理是中國古代就有的話語言說方式。禪宗借用這種方式表達思想,原因在于它的立教之本,即所謂的“不立文字”。禪宗強調(diào)體驗、自悟,所以,語言的、概念的表達必然退居次要的地位。不借用語言概念而又要表達思想觀念,面對這樣的難題怎么辦呢?禪宗就只好采取“繞路說禪”,例如:通過形體動作來間接表示;通過詩詞來象征;通過事物來比喻等等。千百年下來,就形成了禪宗獨特的話語系統(tǒng)。如:“焰里寒冰結(jié),楊花九月飛。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fēng)嘶?!?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千歲老兒顏似玉,萬年童子鬢如絲?!薄笆显曰?,空中掛劍?!薄鞍胍乖旅髡斘纭??!疤焱庵嗌焦焉现Q泉無聲。” ②

可見,禪的思維往往以驚世駭俗的、不合常理的怪異方式,用矛盾的、對立的荒誕方式來建構(gòu)詩歌語言。它的表達方式從語言上可以做到似乎什么都沒說,但卻什么都說了,這就是禪的語言機巧和處事智慧。

六、第六種定義:禪是理想的藝術(shù)的生活方式

學(xué)禪的人的最低的生存目標是遠離滾滾的紅塵世界,不被世俗的種種欲望所干擾,“眼不見而心不煩”,求得眼前的和內(nèi)心的清凈。這是修禪的基礎(chǔ)。所以,禪宗的四祖道信大師在唐代初年創(chuàng)建了“山林佛教”,把禪寺建立在山林之中,眾僧不依靠化緣為生,自己生產(chǎn)勞動養(yǎng)活自己。這樣,禪寺必然就遠離塵世,成為孤立的世外桃源。唐代詩人常建就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詩句來贊美禪寺。禪寺環(huán)境清凈,禪僧的內(nèi)心也就寧靜了,只有內(nèi)心寧靜了,才可以修煉“禪定”功夫。這是對現(xiàn)實的生存環(huán)境的超越,就是超塵脫俗。這是學(xué)禪的人最直接的生存目標。

既然要超越現(xiàn)實的生存環(huán)境,不起任何欲念,以求得內(nèi)心的清凈無染,那就要做到安于清貧,執(zhí)著清苦,甚至以苦為伴,以苦為樂,獲得怡然自得、圓融美妙的心境。禪宗美學(xué)就講究“閑寂”“貧寂”的審美心境。有一首禪詩寫道:“千山頂上一間屋,貧僧半間云半間。昨夜云隨風(fēng)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p>

所以,禪宗的理想人格,有兩個特性:

其一,透徹認識“自性”,即人的“自我”的本性,人的本性。

著名的六祖慧能創(chuàng)立的禪宗追求“頓悟”,就是在剎那間“開悟”?!伴_悟”到底要“悟”什么?就是要“悟”出天下萬物的本質(zhì)、人的本性—— “空性”。他那段偈語非常充分地表現(xiàn)了這個思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痹诨勰芸磥恚白孕浴钡谋拘跃褪恰翱招浴?。什么是“空”呢?就是佛教哲學(xué)所說的“無?!薄盁o我”。

當年,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時就提出了佛教哲學(xué)的重要命題:“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其中的“無?!薄盁o我”構(gòu)成了佛教哲學(xué)的重要命題“萬法皆空”。

什么叫作“無?!蹦??

“無?!本褪侵甘朗聼o常,一切東西都是在變化中存在,世界上沒有不變的東西。萬物和人,不斷生成與消失的,一切都只是剎那間的、短暫的存在,世上沒有永恒存在的,不變化的東西,包括人的生命和精神思想都是變動的。

什么是“無我”呢?

“諸法無我”中的“法”是指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也有譯為“色”字的。因此,佛教術(shù)語中也有人把物質(zhì)世界也稱之為“色界”。

所謂“諸法無我”是說,一切事物都是由四種極細微的元素(地、水、火、風(fēng);有的說成是五大元素,即地、水、火、風(fēng)、空)和合而成。這是從事物的組成、構(gòu)成方式來看待事物的本性。事物這種和合而成的組成方式,佛教稱之為“因緣”。

“諸法無我”就是強調(diào),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沒有自身的、特定的、與其他一切事物不同的本質(zhì),一切事物都是由這四大元素和合而成,天下一切事物在構(gòu)成的元素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形式、形狀不同而已。例如:花草、樹木、人、狗、雞、魚、石塊等都是地、水、火、風(fēng)等四種極細微的元素和合而成,任何東西沒有獨一無二的、與別的東西完全不同的那種構(gòu)成元素,也就是說,萬物的本性相同。既然萬物的本性相同,就不存在那種所謂的單一的“我”的本性。這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沒有自己獨特的本性,萬物的本性相同,萬物的本性都是由四大元素混合而成的。這叫“法無我”。

“法無我”也就是從事物的本性上說,沒有任何事物具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本質(zhì)、本性。我們無法從萬物中抽取出自己的獨特的根本特性,這就叫作“法無我”“無我”。

“人無我”是什么意思呢?

對于人來說,在人的組成因素上,在人的身心構(gòu)成上,每一個人都是同一切事物一樣,也是地、水、火、風(fēng)等四種元素和合而成的,任何個體不存在獨立的、與別人完全不同的組成元素和本性。如果某人的人體組織同別人完全不同,醫(yī)生就無法給這個人治病了,這種人就不叫做“人”。這種組成上的非個體的性質(zhì),“萬人同一”的性質(zhì),佛教哲學(xué)家稱之為“人無我”。如果有人堅持強調(diào)“人有我”,那就像你打算在無垠的大海中,偏偏要去區(qū)分出某一滴水珠是我、是你、是他一樣,不是很可笑嗎?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能在漫天大雪中,在厚厚的積雪中區(qū)分出你是哪一片雪花嗎?所以,你要尋找與眾不同的“自我”、確立獨特的、唯一的“自我”,就是非常愚蠢的想法。

佛教和禪宗認為:無常和無我,構(gòu)成了“空”的觀念。我們談“空”,就是指“無?!薄盁o我”。這就是佛教和禪宗對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就是佛教和禪宗的世界觀。當你悟透了“萬法皆空”“一切皆空”,你會執(zhí)著于金錢嗎?你會貪戀權(quán)力嗎?你會繼續(xù)迷戀物質(zhì)欲望和金錢財產(chǎn)嗎?至少,“悟空”可以平息你的貪欲的火焰。

禪宗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悟空”之后的、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態(tài)?;勰馨炎杂勺栽诘摹靶男浴睜顟B(tài),稱之為“無念、無相、無住”的精神狀態(tài)。這就是慧能宣稱的:“我此法門,從上(代)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①

其二,禪宗的理想人格,就是通過慧能表述的,由馬祖道一禪師所闡明發(fā)揮的“平常心”的人格精神。

什么是“平常心”呢?

第一,無造作:不說虛假之話,不做虛假之事,不故作姿態(tài)、不矯情。

第二,無是非: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真理都是相對的;對中有錯,錯中有對。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要堅持片面的觀點和僵死的規(guī)范。

第三,無取舍:不以勢利的眼光待人,不拋棄,不放棄。

禪宗主張:待人接物,不要用僵死的、不變的眼光看人;不要以主觀感情上的愛與恨去做出判斷和取舍;對有錢人和窮人,對當官的和平民、對正常人和殘疾人都要同樣看待,尤其不要輕視弱勢群體的人。

第四,無斷常:斷,指變化無常;常指一成不變。既不要死板地固定不變地看問題,也不要只從變化中看問題。老子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本褪沁@個道理。怎樣才能夠做到“無斷?!蹦兀窟@就是在生活中,要做到“處逆如順,處順如逆”。

什么叫作“處逆如順”呢?

就是你身處困苦不堪的處境時,或碰到了非常倒霉的事的時候,處處不順心的時候,不要氣餒,不要失望,不能喪失生活的信心,更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你想想,如果你自暴自棄、抱怨天、抱怨地、抱怨別人,就能使你擺脫困境嗎?“人生無?!薄笆朗聼o常”,你要相信,在人的一生中,“沒有永久的失敗,也沒有永久的勝利”,要相信“順境有盡,苦海有邊?!鄙硖幠婢硶r,要堅強地面對困難,保持寬松的心境,平常的心態(tài),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別人的幫助而戰(zhàn)勝困苦和貧窮,從逆境中掙脫出來,走向成功。

在我們身邊有不少人從逆境中奮起,并且再獲得成功的人,他們不怨天,不怨地,敢于同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抗爭。這就是“處逆如順”。

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是“處逆如順”呢?就是面對污蔑,污辱和“惡搞”,你能心靜如水,毫不為之所動,不要因為這些臟東西而亂了自己的心性。這就是禪的精神所要求的:“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倍U的“平常心”就是:面對污蔑,沉默是金。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的行動,不一定要徑直朝前行,尤其是當環(huán)境、條件等原因使你無法前行的時候,你硬要前行,那就是愚蠢。有的人只知道前面的世界,只曉得向前邁進,卻不知道身后還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因此遇到困難不懂得轉(zhuǎn)身,不懂得回頭是岸,于是經(jīng)常在社會上撞得鼻青臉腫。我認為,當你誤入歧途的時候,停止就是前進,后退就是智慧,就是聰明。在這種情況下,后退或折返,就是“處逆如順”。退一步海闊天空嘛!懂得大踏步后退就是般若,就是智慧。前面我們舉例的農(nóng)夫插秧的詩,就說明了“后退即進步”的道理。

如果你能換一種思路,既懂得進,也懂得退,留一點空間去思考后退的必要,或許你就能找到更廣闊的前程。這種以退為進的人生智慧,在許多人的人生中,獲得了成功。一個人,能做到淡泊名利,淡泊享樂,就消除了人性中最可怕的貪欲。貪欲是萬惡之源。貪欲促使你追求名利和享樂,貪得無厭就會使你走向犯罪,走向墮落,走向毀滅?!都t樓夢》中的《好了歌注》中就說:“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倍U所追求的“平常心”就是要叫我們消除貪欲,淡泊名利,淡泊享樂。

平常心的人生境界就是“自得其樂”的心態(tài)。一個人的處境怎樣?是順境或是逆境?是苦或是樂?常常是由自己的主觀的感情和態(tài)度來判斷的,同客觀的環(huán)境并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一個藏書萬卷的窮書生并不一定羨慕億萬富翁所收藏的鉆戒或股票;一個有作為的女科學(xué)家和女學(xué)者并不一定崇拜花枝招展的當紅女明星;大山里的農(nóng)民未必就向往城市中的摩天大樓;一個自由超脫的畫家未必就愿意去競選市長。各人有各人的樂土,各人有各人的理想,各人有自己感到愜意的生活。以平常心看待這一切,就叫作“自得其樂”。

這就是禪的一個重要觀點:“此地即天堂,此時即永恒”,“處處即道場”。

這就是禪的平常心。心靜如水,不起波瀾。你有了平常心,就能夠“黃連樹下彈琵琶,苦中作樂”。正像戲曲《天仙配》中所說:“寒窯雖破,能避風(fēng)雨;夫妻恩愛苦也甜?!?/p>

第五,無圣無凡。

禪宗有自己獨特的人生價值觀。這就是“無圣無凡”的思想。什么是“無圣無凡”呢?就是不要把人故意地進行高低貴賤的區(qū)分,不要去推崇所謂神圣的人,不要貶低和輕視平凡的人。在學(xué)禪的人眼中,圣人、賢人、凡人、男人、女人都是人,都無法超越“人”這個概念的范圍。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是圣人,人人也都是凡人,大家都一樣,沒有什么高低貴賤,這就是“無圣無凡”?!盁o圣無凡”是禪學(xué)中的平等思想。

什么是“無圣”呢?

中國佛教自晉代以來,有一個重要的思想,這就是“沙門不敬王者。”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和尚、出家人沒有必要敬畏當權(quán)的王侯,對王侯不要卑躬屈膝,阿諛奉承。

什么是“無凡”呢?

“無凡”就是說,世界上沒有什么平凡和低賤。在禪家看來,沒有高貴和低賤;平凡和神圣的區(qū)分。平凡就是高貴,低賤就是神圣。它們之間是既對立,又同一,相互依賴,相互轉(zhuǎn)化的。在生活中,凡人可以轉(zhuǎn)變?yōu)閭ト?、圣?圣人、偉人又有普通人的凡俗的一面。

禪宗六祖慧能的成名過程,充分說明了凡人即圣人,低賤的人是高貴的人這個道理。六祖慧能就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了。但是,他“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成了禪宗的第六代祖師。然而,恰恰是這個處于弱勢地位的慧能成了禪宗的衣缽傳人、禪學(xué)的圣人。

禪家認為,權(quán)力、富貴、卑賤、貧窮等,都是滾滾紅塵的價值觀。對于出家人而言,出家即無家。出家人把家庭、生死都置之度外,心中無拘無束。這是人生價值觀念的轉(zhuǎn)換。禪家面對權(quán)勢,依然坦坦蕩蕩,絕不卑躬屈膝,絕不盛氣凌人。

所謂“平常心” ,有禪僧用“空山無人跡,水流花自開”的詩句來說明這種心靈境界。就是隨緣任運、自然而然、處逆如順、處順如逆的人生態(tài)度。富了不擺闊;得意時不要忘形;貧窮不卑賤;困境不煩惱。隨緣任運的例子:要認為眼前的困難是永遠不會轉(zhuǎn)變的;當你處于一順百順的境況中時,頭腦中要有隨時應(yīng)對意外出現(xiàn)的困難的思想準備,這就是平常心。

如果擁有自由灑脫、隨緣任運,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能夠領(lǐng)悟到萬物皆有佛性、自我的本性,天下萬物都遵循自然的法則而生存而變化。所以,“山崩于前不變色,海嘯于后不失聲”,不為世間名利所擾,不為紅塵爭斗所煩;水流花開,順其自然;凡事自然生起,就自然熄滅,所以,你能心如止水,不起波瀾,隨遇而安。

“平常心”的境界如何表現(xiàn)為人生態(tài)度呢?如何表現(xiàn)在行為中呢?

禪的精神要人們返璞歸真,反觀自性。希望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體驗禪的道理。所謂“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禪蘊藏在大千世界之中,體現(xiàn)在萬物的生命之中。因此,禪要求人們以順其自然、自然而然、隨緣任運的人生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以平常心去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所以,我們說:平常心是禪。持有平常心,就達到了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其實,禪的曠達和灑脫就在日常的行為中。

當你把幾竿翠竹放置于室內(nèi)的一角時;當你把一個小巧的盆景引進客廳時;你就充滿了禪意禪趣。

當你在風(fēng)和日麗的春日在郊外踏青的時候;當你凝視秋夜的空中,那皎潔的明月和滿天繁星而感到宇宙和大地的寂靜時,你就已沉浸在禪的意境之中了。此外,當你在勞作之余,獨自在自家的場院里或陽臺上悠閑品茶,眼睛漫無目的地掃視四周的景物時,實際上,你就已經(jīng)進入了禪的境界了,已經(jīng)具有了禪的意味,已品嘗著禪的趣味了。禪不是離我們很遠,禪就在你無拘無束、自然而然、開朗灑脫的心境之中。

正如禪詩所云:“簾卷春風(fēng)啼曉鴉,閑情無過是吾家。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內(nèi)吃苦茶?!保鳌A信禪師《天目山居》)

注釋:

①慧能:《六祖壇經(jīng)》,徐文明注譯,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6頁。

②[宋]普濟:《五燈會元》,中華書局,1984年版。

參考文獻:

[1]慧能.六祖壇經(jīng)[M].徐文明注譯.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2][宋]普濟.五燈會元[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日本]忽滑谷快夫.中國禪學(xué)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01.

猜你喜歡
平常心禪宗
考前半個月:如何復(fù)習(xí),怎樣起居
靈 山
落葉禪
平常心心常平
平常心,心常平
佛教禪宗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給女兒的考前須知
平常心
從“禪宗”到中華闡釋美學(xué)中的倫理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