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琳
【摘要】 中泰兩國文化交往歷史悠久,中國從明朝開始就與泰國(阿瑜陀耶王朝)往來密切。據(jù)明史記載,在明一代泰國派遣使臣到中國訪問達112次。隨后的曼谷王朝十分重視翻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尤其重視翻譯中國的古典小說。自曼谷王朝初期譯介《三國》和《西漢》起,從此拉開了泰譯中國作品的序幕,兩百余年來不絕如縷,碩果累累。本文通過對中國文學在泰國的譯介情況進行梳理,試圖還原中國文學在泰國的譯介全貌。
【關鍵詞】 中國文學;泰國;譯介
【中圖分類號】I04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6-0050-02
中國文學伴隨著泰中貿(mào)易及華人移居進入泰國,在這兩百三十多年間,中國文學泰譯本在泰國廣泛傳播,在帶去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對泰國文壇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直以來,海外華人始終扮演著中國文學在泰國傳播的“媒介”,對中國文學在泰國的譯介起著推動作用,泰國的社會政治層面也在不同時期支持著這一工作。此外,娛樂媒體這一新興的“社會推手”也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文學在泰國傳播的進程。在古典文學和武俠小說傳播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下,娛樂文化潮流的繁榮興盛,現(xiàn)代科技娛樂的快速發(fā)展,不僅擴大了文學受眾和文學欣賞渠道,也讓文學更容易受到大眾的關注。
中國文學在泰國的譯介發(fā)展可劃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一、王室支持推動下的中國文學譯介時期(約1782-1910年)
自從阿瑜陀耶王朝開始,中國的文學作品就開始影響泰國社會。據(jù)推測,中國的文學作品最開始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經(jīng)由中國商人赴泰貿(mào)易傳播過去的。不論是講述當時中國時下流行的故事,還是其他的文藝戲劇,這類通俗的溝通方式在中泰人民之間形成了文化溝通的紐帶。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膫鹘y(tǒng)民俗故事,吸引了泰國各階層的民眾。約一百年前,泰國丹隆拉差努帕在《三國史話》中收集整理了曼谷王朝拉瑪一世至拉瑪五世的古典文學作品,數(shù)據(jù)顯示自1809-1925年,最少有34部中國文學譯作。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時期,有宮廷財政大臣昭帕亞帕康組織翻譯了《西漢》和《三國》,最初這兩本譯著被刻于“頁書百蘭”上。拉瑪二世時期譯了《列國》《封神》《東漢》。這五部都是在王室的主持下進行譯作的,并在后續(xù)的歷史時期對泰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chǎn)生著重大的影響。拉瑪三世時期幾乎沒有出現(xiàn)通過翻譯中國文學來傳播文化的行為,反而是從各類的寺廟建筑中吸收中華文化。從拉瑪四世起,中國文學在泰國的譯介又重新興盛起來,拉瑪四世至拉瑪六世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重要的中國文學的泰語譯本,如:《西晉》《東晉》《南宋》《隋唐》《南北宋》《五代》《說岳》《五虎平西》《五虎平南》《薛仁貴征東》《明末清初》《元朝》《嶺南逸史》等,共計27余本。拉瑪四世至拉瑪六世時期之前的翻譯都是由國王主持展開的,到了這一時期,翻譯的工作逐漸交由王公大臣或貴族進行,并在王室的印刷廠制作出版。還有部分澤在西方人早先設立的布拉雷印刷廠印制。
這一時期的作品以經(jīng)典的歷史典籍為主,多為戰(zhàn)爭題材,比較注重實用性。最初拉瑪一世下令翻譯《三國》,是因為那時國家常與緬甸發(fā)生沖突,需要了解更多治國用兵之法。他認為中國古代文學《三國》對泰國政治有益,可以從中吸取有用的知識安邦定國,加上可借鑒中國文學經(jīng)典開闊國民視野,所以命令官員把《三國》譯成泰文?!段鳚h》和《三國》作為譯介的開山之作,對其他中國文學作品在泰國的譯介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二、早期泰國私人出版社推動下的中國文學譯介時期(約1868-1910年)
印刷技術于1662年的阿瑜陀耶時期傳入泰國,在曼谷王朝時期開始興盛。泰國最早的印版出現(xiàn)于1836年6月3日。曼谷王朝的大部分印刷廠都是致力于傳教的在泰傳教士建立的。隨后,拉瑪四世時期建立了正式的王室印刷廠,拉瑪五世時期出現(xiàn)私人商業(yè)印刷廠。印刷廠的大量出現(xiàn)為中國文學作品的出版發(fā)行提供了便利,原來翻譯的很多文學作品都在這一時期得以版印成冊,如:《小紅袍》《隋唐》《元朝》《清初》等,成本的譯作在市面流通后,中國文學作品的傳播范圍進一步擴大。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一本是《西游》?!段饔巍纷鳛橹袊?jīng)典名著按理來說應該在曼谷王朝初期就由王室主持翻譯,但是直到拉瑪五世后期才被翻譯,而且負責印刷傳播的是在泰華人。
三、報刊驅(qū)動翻譯時期(約1920-1950年)
拉瑪五世時期,隨著印刷業(yè)的發(fā)展,泰國報刊行業(yè)也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局面。印刷業(yè)繁榮的同時也推動著中國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消費。印刷商為了利益往往會關注當時社會的需求,尋找質(zhì)量優(yōu)良的作品,因此大眾文學消費的口味極大地影響著報刊上呈現(xiàn)的中國文學作品。20世紀初期以來,泰國的讀者一直從報紙上關注中國文學的新舊作品,這一時期的作品大都是歷史演義小說和歷史傳記。此外,由于泰國掀起的閱讀中國文學作品的潮流,出版社翻譯的速度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于是出現(xiàn)了一些民間私人翻譯的作品。中文報紙也在這一時期華人子弟的推動下誕生。借助中國報紙傳播的中國文學作品的典型例子是《五虎平北》,由沙炎叻報社翻譯,1921年整理成冊出版。
四、海內(nèi)外華人推動翻譯時期(約1950-2010年)
1930至1950年間,中國的文學譯作沒有太多亮點,直到20世紀中期,開始出現(xiàn)了大批中文泰譯作品,中國文學作品在泰國的翻譯進入鼎盛時期。此后,中國文學在泰廣泛傳播,部分書籍還成為大中小學的教學內(nèi)容及“中國研究”的學術議題。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學翻譯熱潮,受到國內(nèi)外多種因素的影響。
國外因素其一是中國新時期的政治運動和中國作家的文藝思潮,最突出的是1976-1990年對魯迅作品的譯介,其二則是香港武俠小說和臺灣瓊瑤愛情小說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最為明顯)。
至于國內(nèi)方面,主要是這一時期能夠讀寫中文的第一代第二代華人數(shù)量逐漸減少,以及中國國內(nèi)的政治運動激發(fā)了泰國華人強烈的維護中國文化的潛意識和決心,于是較多的譯作應運而生。這一階段推動中國文學在泰國譯介的主力軍包括華人學者、華裔作家、翻譯家、華人慈善組織以及各大出版社,甚至成立了專門發(fā)行傳播中國語言文學作品的出版社。同時,這一時期還有大量的泰國人或泰國華人赴華學習漢語,這一群體也是推動中國文學作品在泰國廣泛傳播的重要力量。
1950-2010年間,中國文學在泰國的譯介成效顯著,數(shù)量頗豐,可分為以下五類。
武俠小說:20世紀50年代后泰國掀起了翻譯武俠小說的浪潮。早期中國的武俠小說在泰國接受度不算高,直到大量的香港電影電視劇進入泰國市場后,對中國武俠小說的翻譯才到鼎盛時期。中國武俠小說在泰國風靡了60多年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中國作品在泰國斷斷續(xù)續(xù)地傳播,武俠小說從未中斷過,現(xiàn)在泰國大概有30位中國武俠小說翻譯家,老一輩如諾·諾帕拉至今仍筆耕不輟,不斷推出新的譯作。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20世紀70年代后,由泰國知識分子從中國譯入。中國新時期的文學作品在泰國被翻譯得最突出的一個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新時期的文學作品對泰國讀者而言是一種“新事物”帶來了尋求解放的進步思想。
詩歌作品:20實際70年代初期開始出現(xiàn)泰譯中國古詩,有專門出版中國詩歌的機構,這些詩歌還被收錄進了泰國出版的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比較文學的教材中。中國詩歌在泰國流傳已久,目前搜集到的第一篇泰譯中國詩歌是拉瑪六世時期建造的邦巴茵行宮天明殿內(nèi)石刻的漢字古詩,詩歌內(nèi)容主要是稱贊國王的功德和大臣們的盡忠職守。其余的泰譯中國詩歌直到拉瑪九世時期才出現(xiàn),大約是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大量出版供普通大眾賞讀的中國詩歌譯作。
電影電視劇:泰國民眾以電影電視劇為媒介了解到的中國文學作品。
“觸屏”網(wǎng)絡文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泰國通過“屏幕”傳播中國文學,在泰國社會激發(fā)了對中國的語言、歷史、文學甚至是政治和生活哲學的濃厚興趣。21世紀10年代,泰國讀者閱讀中國文學的媒介形式發(fā)生轉(zhuǎn)變,從傳統(tǒng)的紙質(zhì)出版物,發(fā)展成“電影電視劇屏幕”,又到“電腦桌面”,直到現(xiàn)在的“觸屏”手機。關注的文學體裁從歷史演義小說到武俠小說,再到言情小說、魔幻小說、穿越小說、懸疑小說等。
總體而言,中國文學作品在泰國譯介傳播的起點較高,有一個好的開端,《西漢》《三國演義》和《列國》受到泰國王室的推崇,讓中國文學在泰國翻譯傳播的腳步不斷向前。特別是《三國演義》,在泰國各個時期都得到廣泛認可,而且對其他領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既被應用到戰(zhàn)術兵法中,也被用于商業(yè)運營中,還被泰國人奉為生活哲學,甚至改編融入藝術表演,帶來無窮的樂趣。更重要的是,翻譯的語言辭藻華麗,對泰國作家界和小說翻譯界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并且逐步形成了泰國武俠小說翻譯的特色,也慢慢延續(xù)到其他文本的翻譯中。
在泰國的中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范圍不斷擴大,發(fā)展速度也越來越快。長期的“中國文化熱”,新起的“中國熱”,加上作為橋梁的譯者,作為接收方的讀者,以及中間出版商的共同推動,兩國在社會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越來越密切,中國文學在泰國的譯介發(fā)展正朝著光明的未來大步前進。
參考文獻:
[1]范蘭珍.中國歷史故事題材影視劇在泰國傳播研究[D].廣西大學,2015.
[2]李雅婧.泰文版《三國》中的曹操形象及流變[D].廣西民族大學,2016.
[3]徐佩玲(Pairin Srisinthon).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對泰國影響之研究[D].山東大學,2014.
[4]何明星.從“三國演義”到魯迅,中國文學在泰國的傳播[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06):45-52+89-90.
[5]謝玉冰.中國古典詩歌在曼谷王朝時期的泰譯及流傳[J].國際漢學,2016,(02):146-153+204.
[6]王苗芳(Chalalai Thanaruksirithaworn).中國武俠小說對泰國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9.
[7]饒芃子.中國文學在東南亞[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9,(03):3-6.
[8]金勇.《三國演義》與泰國的文學變革[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9(03):41-45.
[9][泰]達璐妮·替拉吉迪彭:中國武俠小說在泰國的傳播[D].泰國華僑崇圣大學,2009.
[10][泰]拍玲·希新通:泰國讀者對中國新時期文學作品的反應[J].中國學研究,2015,(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