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宇 姚麗霞
【摘要】郯城木版年畫是山東地區(qū)特定歷史的文化載體,根植于沂蒙百姓的日常生活,記錄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文中郯城木版年畫的藝術特色、文化內涵和傳承創(chuàng)新的解讀,對山東地區(qū)木版年畫文化價值的認知將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郯城木版年畫;造型藝術;數(shù)字化變革
【中圖分類號】J218?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5-0055-02
一、郯城木版年畫的淵源及工藝
山東民間木版年畫是中國民俗藝術的瑰寶,年畫產地分布廣泛。濰縣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和郯城木版年畫都是山東省著名的年畫產地,不同區(qū)域年畫風格各具特色。其中郯城木版年畫是山東年畫的代表性產地,更是沂蒙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文中提及的木版年畫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畫。廣義的年畫是一種歲時的年畫,它的源頭可以上溯到漢代驅邪的神荼和郁壘;而狹義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畫則是一種民俗藝術。文中的年畫則指狹義的年畫。郯城木版年畫興起于清代,發(fā)端與濰縣楊家埠年畫,興盛于19世紀中期,后受魯南蘇北當?shù)孛袼子绊?,歷經民國的衰落,改革開放后的復興?,F(xiàn)如今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流傳下來。
郯城木版年畫制作工藝屬于傳統(tǒng)手工操作和人工方式制作。制作工具主要有:棠梨木刻版、棕毛刷子、鐵錘、剪刀、干軟毛刷等。傳統(tǒng)使用的媒介材料有白紙和各色植物顏料。木版年畫生產流程共分為四個步驟:依樣稿在板上描出圖樣,選擇堅硬木質進行刻板,多版多次套色印刷成圖,最后烘干顏料再次潤色敷金粉銀粉修飾。根據雕刻版面的數(shù)量、顏色的套數(shù)和圖案繁簡程度,制作時間三個月到半年不等。制作工藝對于年畫藝人要求較高,需要膽大心細、獨創(chuàng)精神,多次重復套印,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技藝。
郯城木版年畫文化源遠流長是沂蒙民俗文化的代表,更是民俗文化的視覺載體。經歷兩百余年年畫藝人的摸索和改良,形成具有魯南特色的年畫藝術風格。郯城木版年畫藝術文化價值高,民俗特色濃厚,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二、郯城木版年畫藝術特色分析
郯城木版年畫造型藝術獨特,尤其在圖案的造型、線條和色彩上獨具風格。接下來將從主題類型、構成形式、圖案類型和色彩特征進行列舉分析。
(一)主題類型。郯城木版年畫早期題材較為狹窄,年畫圖案主題主要是灶神、財神、門神和麒麟等主題。題材主要取材于神話故事傳說、戲曲傳說、民間信仰,有武門神和文門神系列作品。武門神代表作品有《關公》《秦瓊尉遲恭》和《趙公明燃燈道人》。有封神演義中的燃燈道人與趙公明的故事,武門神關公的忠誠正直及擔當,秦瓊、尉遲恭兩位將軍的守護與震懾題材。文門神系列有福祿壽三星以及五子登科,是對多子多福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后來借鑒其他地區(qū)年畫,增加了象征吉祥的胖娃娃、金童子和鯉魚跳龍門打破了傳統(tǒng)的年畫題材。作品有《福祿壽三星》《財神爺》《灶王爺》《五子登科》《觀音送子》《抱財童子》和《多子多?!贰?/p>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改善開始出現(xiàn)反映新社會和新生活,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年畫作品。如《鬧春宵》《春耕》《幸福生活》《沂河春早》,年畫尺寸一般是42cm×27cm和42cm×30cm。
(二)構成形式。郯城木版年畫創(chuàng)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并沒有接收正式的美術教育,一般是怎么好看怎么來,所以構圖飽滿夸張,創(chuàng)作者將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沂蒙民間年畫藝術。
郯城木版年畫的構成形式豐富多樣,裝飾設計是構成的手法之一。郯城木版年畫采用傳統(tǒng)的平面繪畫方法,程式化設計,對稱均衡的構成形式較多,采用散點或者直接忽略透視感。在造型上在線條上,多使用粗獷的線條,野趣橫生,但是須發(fā)分明不失細膩。
郯城年畫中的灶神像的構成形式代表了郯城乃至全國傳統(tǒng)年畫的樣式。灶神是古代民間信奉的神祇,幾乎家家都有供奉灶神。灶神又名灶王爺,主管民間的飲食炊火。郯城灶王爺?shù)哪戤嫼兔耖g百姓熟知的二十四節(jié)氣一起使用,構成同一張年畫的主題,張貼于家中方便百姓按節(jié)氣進行耕種。構成形式年畫上面三分之一處,紅色線描雙龍吐火形成頭部相連的門簾形象,中間是二十四節(jié)氣。畫面下方三分之二處分割成上中下三部分,灶王爺及眾多人物面部留白不設色,使用線描技法勾勒出眾神及人物的面部五官。紅黃綠大面積填色,少量紫色點綴的形象臉部。飽滿的構圖,緊湊的安排,較少留白,對比強烈,造型夸張,安排合理。
(三)色彩特征。郯城木版年畫在藝術風格上更加突出原生態(tài)、北方勞動人民的質樸、濃重的鄉(xiāng)土特色。年畫用色大膽潑辣、紅綠黃色彩搭配、門神形象夸張、灶王形象普遍。植物顏料配備,經久不褪色。在配色的選擇上主要有紅綠黃和少量的紫色點綴其中。沒有中間配色的使用,獨具北方淳樸的鄉(xiāng)土氣息,用色大膽狂野。趙公明與燃燈道人、秦瓊敬德、關公人物臉譜主要使用火熱的大紅色,用于武門神形象,起到震懾護佑的心理作用。服飾主要是以大面積綠色為主,間雜小面積的綠色和少量的紫色。
(四)概括起來,郯城木版年畫的藝術特色有:山東地方特色、沂蒙民間藝術、色彩對比強烈、視覺沖擊力強、線條剛柔并濟、圖案造型夸張,符合北方農耕文化審美取向,滿足勞動人民原始的心理需求,承載著沂蒙傳統(tǒng)民俗文化。
三、郯城木版年畫的文化內涵
郯城木版年畫是沂蒙地區(qū)文化傳播的載體,沂蒙民間年畫藝人創(chuàng)作并傳播著沂蒙地區(qū)特有的文化藝術內涵。郯城木版年畫具有鮮明的沂蒙民間區(qū)域特征和原生態(tài)的審美藝術性。郯城木版年畫就是從人們生產生活中衍生出來的,年畫藝術大多是農民,具有鮮明的鄉(xiāng)土氣息。對其文化內涵進行解讀包含避邪禳災、寓意吉祥、祈求平安。
(一)避邪禳災的文化內涵。郯城木版年畫在民間廣為招貼,招貼在灶臺邊、房門、倉房、窗戶、車體、豬圈和牛棚等處,這是一種避邪禳災的民間藝術行為。木版年畫內容涉及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宗教信仰,多選取人們熟知的英雄豪杰題材,形象高大威猛,正直樸實忠誠,在保護家園避邪禳災種起了重要的文化內涵。
(二)寓意吉祥的文化內涵。郯城木版年畫將自己心中的想象,對生活的需求與欲望,表現(xiàn)在年畫中。比如吉祥如意、觀賞佳品、五谷豐登,健康長壽,多子多福等。不管年畫中展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主題,最終都代表了特定時期勞苦大眾的理想主義生活。這些年畫具有感染力和滿足感,人們從年畫中得到美好愿望的精神寄托。
(三)祈求平安的文化內涵。趙公明與燃燈道人、秦瓊敬德、關公人物臉譜主要使用火熱的大紅色,用于門神形象,起到震懾護佑,祈求平安的心理作用。服飾主要是以大面積綠色為主,間雜小面積的綠色和少量的紫色。
根據郯城木版年畫圖案主題、寓意和形式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年畫圖案制作祈求吉祥、驅邪避災和觀賞收藏三種不同的類型的年畫圖案是沂蒙地區(qū)民間器物所體現(xiàn)出的文化內涵,對其傳承與創(chuàng)新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四、郯城木版年畫的傳承及流變
沂蒙地區(qū)不同地域的年畫藝術呈現(xiàn)出不同的圖案造型藝術,具有自己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郯城木版年畫作為一門傳統(tǒng)技藝保存下來,在現(xiàn)代發(fā)展傳承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急需解決。
(一)郯城木版年畫的傳承現(xiàn)狀。郯城民間木版年畫技術者原本多是農民性,他們的文化程度、眼光見識和藝術修養(yǎng)都不高。木版年畫圖案的造型藝術源于傳統(tǒng)生活和社會習俗,圖案造型流于平淡,訂單式加工、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新都對沂蒙木版年畫圖案的傳承產生了影響。沂蒙民間年畫圖案制作耗時耗力,手工制作費用昂貴與機器批量化生產價格低產生矛盾。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fā)展,使郯城木版年畫無用武之地。僅有部分農村地區(qū)繼續(xù)購買和張貼年畫作品,郯城木版年畫藝術再次受到了沖擊。
郯城木版年畫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郯城縣沙沃村80多歲的張朝烈老人和他的徒弟、兒子繼續(xù)傳承著這一門技藝。像其他民間藝術一樣,老藝人年事已高,難以傳承。沂蒙民間年畫技藝面臨消失,沂蒙民間年畫的發(fā)展傳承出現(xiàn)問題。
(二)郯城木版年畫在傳承中的流變。為了應對郯城民間木版年畫傳承缺失的問題,沂蒙地區(qū)民間木版年畫受到政府、業(yè)界和相關專家學者的關注。郯城木版年畫技藝作為臨沂地區(qū)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和非物質傳統(tǒng)手藝,目前受到重視?,F(xiàn)如今郯城木版年畫傳承中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政府讓傳統(tǒng)手工藝“復活”。政府、相關機構和個人越來越多的人對郯城木版年畫藝術進行了保護和傳承,從家庭式傳承到集中教育傳承?,F(xiàn)如今郯城木版年畫有專門的機構教授年畫制作,有代代傳承,再到社會集中教育可將年畫圖案藝術創(chuàng)新并發(fā)揚光大。臨沂市圖書館、臨沂藝術館定期舉辦木版年畫展覽。這是對年畫匠人精神的保護和傳承。
五、郯城木版年畫在設計中的數(shù)字化變革
郯城木版年畫在傳承中出現(xiàn)流變,需要以一種獨特的藝術視角來傳承和創(chuàng)新沂蒙文化。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與藝術結合將木版年畫抽象符號在衍生品設計中運用與表現(xiàn)具有現(xiàn)實意義。郯城木版年畫衍生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主要包括三類,一是郯城木版年畫品牌LOGO和形象的建立;二是年畫在招貼設計和商業(yè)插畫中的實際應用;三是以年畫為主題的文創(chuàng)店,衍生品設計可以用在旅游紀念品、家居用品、布藝餐具中。對郯城木版年畫衍生品的再設計將成為弘揚沂蒙地區(qū)非遺文化的新形式,有利于傳播和推廣沂蒙民間藝術。
參考文獻:
[1]畢鳳霞.楊家埠木板年畫的藝術特色與現(xiàn)代招貼設計[J].包裝工程,2011,032(008):93-96.
[2]吳雪松,王瑾.基于產品概念的木版年畫數(shù)字化研究[J].包裝工程,2018,039(020):191-195.
[3]馮驥才主編.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楊家埠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孟飛.基于移動端的楊家埠木板年畫的傳承與推廣[D].深圳大學,2019.
[5]呂廷川.年畫“守藝”人[J].走向世界,2017.
[6]孟曉翡.郯城木版年畫色彩規(guī)則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方式研究[J].明日風尚,2018(22):101-101.
作者簡介:
石鑫宇,男,山東德州人,臨沂大學數(shù)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學生,郯城木版年畫省級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負責人。
姚麗霞,女,山東臨沂人,臨沂大學教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