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娜
【摘要】衡陽又名雁城,依山傍水,人杰地靈,自古便是南北之咽喉,交通之要塞,她以嫵媚之姿豐韻之魂暢游于華夏文明的發(fā)展進程中。她是耒耜文明拓荒之地,是始蠶嫘祖安眠之地,是南岳衡山屹立之地,是石鼓書院創(chuàng)建之地,是紙圣蔡倫誕生之地,是船山學說源起之地。她有著韞玉藏珠的山水文化,詩禮相傳的書院文化,璀璨奪目的詩詞文化,詩意浪漫的曲藝文化,巧奪天工的美術文化,質樸磊落的方言文化,是一座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名城。本文旨在摸清衡陽傳統(tǒng)文化的家底,彰顯衡陽文化實力。
【關鍵詞】衡陽;山水文化;書院文化;詩詞文化;曲藝文化;美術文化;方言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5-0091-03
基金項目: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守護文化根脈,增強文化自信——關于衡陽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保護與傳承的思考”(項目編號:2018D029)。
衡陽又名雁城,依山傍水,人杰地靈,自古便是南北之咽喉,交通之要塞,她以嫵媚之姿豐韻之魂暢游于華夏文明的發(fā)展進程中。她是耒耜文明拓荒之地,是始蠶嫘祖安眠之地,是南岳衡山屹立之地,是石鼓書院創(chuàng)建之地,是紙圣蔡倫誕生之地,是船山學說源起之地。秦始皇征南嶺、漢武帝平南越,都曾出兵衡陽,她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東方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英武之地,她是文人墨客流連抒懷的藍墨水的上游,是一座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名城。本文旨在摸清衡陽傳統(tǒng)文化的家底,彰顯衡陽文化實力。
一、韞玉藏珠的山水文化
衡陽因地處衡山之陽而得名,古稱“衡州”,自古以來便是交通樞紐、工商重鎮(zhèn)、歷史文化名城,才華橫溢的衡陽人民創(chuàng)作的七律《衡州八景》生動形象地將城內的名勝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由雁峰煙雨、石鼓江山、 花藥春溪、岳屏雪嶺、朱陵仙洞、青草橋頭、 東洲桃浪、西湖白蓮構成的衡州八景是衡陽山水文化的亮麗篇章。
雁峰煙雨位于回雁峰下?;匮惴寰幽显榔呤逯?,因北雁南來越冬而得名。雁峰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若遇雨天,煙雨池中便水霧蒸騰,宛如仙境,“雁峰煙雨實堪夸“由此而來。
石鼓江山位于蒸湘耒水匯合處,四面環(huán)水,環(huán)境清幽。初唐時已建合江亭、綠凈閣,后于唐憲宗年間修筑讀書廬。到了宋代,朝廷在此正式建立石鼓書院,韓愈等大批文人雅士曾流連于此,朱熹也曾在此講學。
花藥春溪位于岳屏公園內,岳屏山又名花藥山,山中有一花藥寺,寺前有春溪井。春天井水流溢,煙霧迷蒙,更盛傳日光返照時會有張牙舞爪的龍在春溪井內出現(xiàn),故有“花藥春溪龍現(xiàn)爪”之說。
岳屏雪嶺亦在岳屏公園內,岳屏山綠樹成蔭,群鳥飛翔。每到寒冬更是銀裝素裹,妖嬈無限,且有百鳥覓食,喧鬧嬉戲,一派熱鬧景象,故有“岳屏雪嶺鳥喧嘩”之說。
朱陵仙洞位于石鼓山東側,相傳此洞北通南岳,與朱陵洞相連,常有得道高僧借此洞往返于衡岳之間。因洞內壁上留下了杜甫等眾多文人雅士的詩作使得該洞以詩名遠播,故有“朱陵洞內詩千首”之說。
青草橋頭因坐落于青草渡而得名,南宋年間始在青草渡修建木橋。每到秋天,青草橋頭家家戶戶都忙著釀造酃酒,并豎起酒旗招攬顧客,故有“青草橋頭酒百家”之說。
東洲桃浪位于東洲島。東洲四面環(huán)水,然而不管江水如何上漲卻永不淹沒。王船山、彭玉麟等曾在此讀書傳道。每到春暖花開,島上的桃花競相開放,春風襲來,成片起伏的桃花宛若湘江之上的波濤。
西湖白蓮位于西湖公園內,原是古西湖(現(xiàn)已不存)的一景,據(jù)傳古湖遍生野蓮,每到夏秋之際的曉夜和清晨盛開的白蓮隨風搖曳,故有“西湖夜放白蓮花”之美譽。重建的西湖公園依舊有曲折的荷塘盛放的白蓮。
二、詩禮相傳的書院文化
“天下之書院,楚為盛;楚之書院,衡為盛?!?衡陽的第一所書院——鄴侯書院出現(xiàn)于唐代中期。鄴侯書院是唐宰相李泌的隱居讀書之所。李泌曾在南岳煙霞峰下建“端居室”并在此歸隱12 年之久,“端居室”就是后來的鄴侯書院。
衡陽書院的第一段黃金歲月出現(xiàn)在宋代,代表書院是文定書院與石鼓書院?,F(xiàn)岳云中學“春秋樓”( 即科技樓) 所在地便是文定書院的舊址,這里是湖湘學派的發(fā)源地。南宋初年,胡安國在文定書院講授《春秋》之學,眾多湖湘士子受其影響。其子胡宏亦以文定書院為基地培養(yǎng)了張栻、趙師孟等一大批杰出弟子,極大地促進了湖湘學派的形成與發(fā)展。石鼓書院創(chuàng)立于唐代,衡陽秀才李寬在合江亭旁所建的“尋真觀”為書院之雛形。后理學大師朱熹論道石鼓,倡導將義理之學、修身之道作為辦學宗旨,以達到“明道義正人心”的教育目的,不僅被當世書院所效法,更對后世辦學有著深遠影響。
衡陽書院的第二段黃金歲月是在明代。明代初葉“心學”崛起,其代表人物湛若水對南岳衡山和石鼓書院情有獨鐘,曾先后五次到石鼓書院講學。湛若水還曾在南岳建白沙書院紀念恩師,建甘泉書院講學其間。石鼓書院作為當時的學術中心,無數(shù)文人雅士慕名而來,鄒守益就曾在南岳辦了東廓書院。當時石鼓、白沙、甘泉、東廓等書院,吸引了無數(shù)學術大師,一時名動天下。
衡陽書院的第三段黃金歲月是在明末清初。雍正以后,衡州府大力恢復和興辦書院,最著名的當屬船山書院。同治年間,曾國藩力倡船山學,不遺余力使之成為風行顯學。光緒十年,衡陽士紳集資創(chuàng)建船山書院,后時任兵部尚書的彭玉麟買地改建于東洲島并親筆題寫“船山書院”四字,海內傳經(jīng)問學者接踵而至,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
三、璀璨奪目的詩詞文化
我泱泱華夏是詩詞大國,衡陽也是一座詩歌文化相當發(fā)達的城市。歌詠衡陽、贊美衡山的詩句最早出自南朝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而以唐朝為盛。李隆基曾有詩云“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寒食不小住,千騎擁春衫。衡陽石鼓城下,記我舊停驂”,詞中之龍辛棄疾也對衡陽念念不忘。衡陽詩詞從創(chuàng)作題材來看,有山水詩、題壁詩、贈答詩,從創(chuàng)作主體來看,有僧道的酬唱贈答、有隱者的參禪悟道、有旅者的感懷吟詠,敘事狀物,抒懷蘊情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譚岳生主編的《南岳衡山古今詩詞集成》收集了詠岳詩詞24000 多首,其中不乏經(jīng)典之作。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出自于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這一時期托大雁贊衡陽的詩人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不乏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大家。北宋王安石也有詩云:“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扒嗵炱呤饺?,回雁南來第一峰”出自明代衡陽詩人陳宗契的《詠南岳詩》。張元干也曾在《菩薩蠻·微云紅襯余霞綺》中留下了“雁行離塞晚。不道衡陽遠”的詞句。
“石鼓名山始自唐,天開此處讀書堂?!边@句贊頌石鼓書院的詩句出自元朝的陳淞年,事實上早在唐朝,石鼓書院便因與韓愈等名家的歷史淵源而聲名遠播。“合江亭外雨絲絲,地勝難逢似有期”,明代張弼將其雨中游石鼓書院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成了一首七言律詩。
“回雁峰前一棹孤,平波如鏡浸菰蒲”,這是元代詩人陳孚隨在衡陽回雁峰留下的詩句,“萬壑千峰次第開,祝融最上勢崔嵬”,這是元人傅若金出使安南途經(jīng)衡山時留下的《望岳》,衡陽的羈旅文化也無限燦爛。
“憶昨與故人, 湘江岸頭別”出自于劉禹錫的《重至衡陽傷柳儀曹》?!昂怅査虑把?,今日到長安”出自于溫庭筠的《贈僧云棲》?!颁闈q鯨波動,衡陽雁影徂”出自于杜甫的《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衡陽寺前雁,今日到長安”出自張祜的《贈僧云棲》。王昌齡也曾在《寄穆侍御出幽州》中留下了“莫道薊門書信少,雁飛猶得到衡陽”的感懷。贈別詩也是衡陽詩詞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詩意浪漫的曲藝文化
古城衡陽有著極為濃重的曲藝文化積淀。南宋時期,古衡州的百戲歌舞已然盛行。文天祥的《衡州上元記》詳細記載過正月十五“州民為百戲之舞”的盛況。明嘉靖年間,衡州一帶已有戲曲活動。
迄今,衡陽尚有11個專業(yè)藝術表演團體,分別為衡陽市、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衡東縣花鼓戲劇團,衡陽市、祁東縣祁劇團,衡陽市、常寧市歌舞劇團,耒陽市藝術團和衡陽市湘劇團。
衡陽湘劇于2004 年首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雖名為“湘劇”實與湖南的“湘劇”并無太多淵源,因為其精髓是“昆曲”。
明天啟年間,昆曲吳音隨著桂端王朱瀛就藩衡州來到湖湘大地,并衍生成“衡陽湘劇”。衡陽湘劇團至今仍保留了《桂寶勸農(nóng)》等昆曲最原始劇目。祁劇也于2008 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祁劇以發(fā)源地祁陽縣的祁字命名,因起源早而被喻為中國戲曲藝術的“活化石”,且曾有過“祁陽弟子遍天下”的輝煌,郭沫若先生曾言祁劇是全國名列第二的優(yōu)秀劇種。衡州花鼓戲是唯一以地域“衡州”命名的地方小劇種,也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衡州花鼓戲載歌載舞、輕松活潑,其表演細膩真實且貼近生活,唱腔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山歌風味。
五、巧奪天工的美術文化
民間美術凝聚了當?shù)厝说闹腔?,歷來被譽為“中華民族藝術之根”。衡陽也孕育了豐富的民間美術文化,其中南岳木雕、衡州窯瓷和傳統(tǒng)民居頗具代表性。
南岳木雕根植于南岳衡山,這里風景秀麗,林木繁多,儒、釋、道各家文化在這里和諧發(fā)展。南岳木雕頗具文化意境,納福求吉、避邪趨瑞是其重要的文化內涵。因此南岳木雕善用諧音、象征、比擬等手法,且圖必寓意,意必吉祥。南岳木雕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精湛的雕刻工藝和吉祥的文化寓意保持著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是我國木雕藝術的瑰寶。
衡州窯遺址大部分沿江而建,交通便利規(guī)模宏大。衡州窯是中國民窯中最具特色的窯口,以青瓷為主,胎質緊密、簡樸素面、器型精巧、釉質優(yōu)美、品種豐富,遠超同時代其他瓷窯的青瓷,主要有茶器,也有酒器和文房用品。衡州窯瓷釉色均勻釉質瑩潤,工藝水平已達唐宋時期最高水平,粉上多彩高溫瓷器是我國宋元陶瓷史上的一朵藝術瑰寶,為衡山窯首創(chuàng)。
衡陽傳統(tǒng)民居尚存的主要有明、清以來的村落民居,驅車前往衡山縣萱洲古鎮(zhèn)、衡東縣吳集古鎮(zhèn)、常寧市廟前古鎮(zhèn)等均能一覽衡陽傳統(tǒng)民居的風采。萱洲古鎮(zhèn)依江而建,因盛產(chǎn)萱草而得名。萱洲古河街由石板街組成,明清古建筑錯落其中,古色古香,極具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易家院子、慈善堂、劉錦公祠、歐陽方家廟、金蓮禪寺遺址、蔡候殿遺址、楊泗水府廟等無不體現(xiàn)了衡陽人民的純情質樸。吳集古鎮(zhèn)位于洣水河畔的楊山腳下,相傳因吳三桂曾在此集兵而得名。清幽狹長的古石板道,錯落有致的明清建筑無不承載著久遠年代商埠的印記。古鎮(zhèn)的楊山祠相傳為紀念隨炎帝治理洣水而殉職的大臣楊山而建。廟前古鎮(zhèn)始建于明永樂二年,于清代中期漸成規(guī)模,古鎮(zhèn)的建筑群坐南朝北、整齊劃一、雕刻精美、氣勢恢宏,院落間的設計構造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
六、質樸磊落的方言文化
方言深深扎根于民間,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創(chuàng)造和集體記憶,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標志。衡陽方言的發(fā)音系統(tǒng)里19個聲母、39個韻母和6個調值,降調居多,語速很快,主要有湘語和贛語,除耒陽話、常寧話屬贛語外,其他均屬湘語。衡陽方言雖五里不同音,但卻十分平實。衡陽人民也特別鐘愛衡陽方言,有打油詩為證:“有一種衡陽話,說起來就是有味。有一種劣質產(chǎn)品叫播籮貨,有一種得便宜叫撿婁席,有一種不順眼叫不當相,有一種漂亮叫有麥子,有一種停車叫踩一腳,有一種高興叫笑蜜噠,有一種休息叫困俺米?!?/p>
衡陽人民在辛勤耕作之余也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生產(chǎn)諺語,如“刺樹開花下薯種,桐子開花浸谷種”“家養(yǎng)一塘魚,吃用還有余”。還有創(chuàng)造了與藝術有關的諺語,如“出馬門而戲,進馬門而息”“金人物,玉花卉,模糊不盡是山水”。與飲食有關的諺語,如“人在世上走,為了身和口”“雄魚頭,草魚尾,鰱魚肚皮鯉魚嘴”。與世情有關的諺語,如“大風光吹高山竹”“人怕三句硬話,鬼怕三副豎卦”。
衡陽方言廣泛地表達了衡陽人民的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歷史經(jīng)驗,是十分珍貴的文化產(chǎn)物。最好的往往是最質樸的,衡陽方言如是,衡陽傳統(tǒng)文化亦如是,因此也值得我們充分挖掘、深入研究、精心呵護、傾力傳承。
參考文獻:
[1]尹小平,蔣花.衡陽人文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與區(qū)域文化建設[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7(01):160-162.
[2]楊小明.留住我們的文化基因——衡陽市戲劇發(fā)展現(xiàn)狀的調查與研究[J].藝海,2015(01):5-15.
[3]趙露荷.衡陽方言在特色旅游產(chǎn)品中的創(chuàng)意運用[J].大眾文藝,2017(19):235-236.
[4]郭愛麗.古建筑的保護與文化旅游開發(fā)關系探討[A].湖南省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學文集11[C].湖南省博物館學會,2016:9.
[5]劉定安.衡陽歷史文化特色及價值[J].衡陽通訊,2017(0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