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欣
【摘? ? 要】詩詞鑒賞對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yǎng)提出了要求,對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語文修養(yǎng)和各項語文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應對詩詞鑒賞的挑戰(zhàn),本文對初中語文之詩詞鑒賞的現(xiàn)狀和優(yōu)化措施進行了淺要分析。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詩詞鑒賞?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125
培養(yǎng)學生詩詞鑒賞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詩歌中景物的描寫,學生可以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加以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通過給學生講授一定數(shù)量的詩詞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使自己在教學中不斷進步。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都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教師應努力探索與發(fā)現(xiàn),以便制定一系列最合適的方針對詩詞教學進行改革和完善。
一、現(xiàn)階段初中詩詞鑒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教師在講授詩詞時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
1.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落后。部分教師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填鴨式教育,只要學生在課堂上不停地記筆記就是好學生。教師不能完全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近況和知識的掌握情況,因而不能因材施教,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教師上課大多按照課前所準備的教案進行講解和傳授知識,但是很多教師不能脫離教案上課;沒有了教案,教師就感覺自己不知道給學生講什么。這樣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階段的中學教學模式中很普遍:教師很依賴教案,造成課上講解的知識和內(nèi)容不能發(fā)散;教師上課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氛圍不融洽等。
2.過分強調(diào)讓學生機械性地背誦詩詞。部分教師認為只要詩詞背得多,分就會高。其實不然,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匯集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炎黃子孫的智慧精華,融匯了古今中外的各種風俗文化,它是文化的象征、智慧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學生單靠死記硬背是不能體味到語文詩詞中所存在的美感和意境的,要學會想象詩詞所描繪的場面,仿佛身臨其境的感受詩人心中所想、所思、所寫,這樣才能理解記憶,體味詩詞的美感和意境。然而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機械性背誦的能力,卻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思想的表達。這使得大部分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很片面,覺得詩詞晦澀難懂,背誦過程艱辛困難,于是學習語文的熱情便大大降低。
3.教學內(nèi)容具有片面性。部分中學語文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把重點放在了教材內(nèi)容和考綱所要求的內(nèi)容上,對于課外詩詞的講解涉及很少。教師使用較短的時間給學生講解詩詞中的意境和場景描寫;用大部分時間給學生灌輸學習詩詞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針對詩詞的提問應該怎樣回答等。如:在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時,首先用一句話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少女、勞動婦女、貧苦人民、英雄、思婦、游子等),其次具體分析詩句分別體現(xiàn)了主人公形象的哪些性格特點,最后分析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這樣灌輸給學生知識的教學方式,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但也不能全盤肯定,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這樣做不僅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在回答詩詞問題不能對詩詞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還使得學生的回答千篇一律,沒有創(chuàng)新。教師一味地講授死知識、課內(nèi)知識,不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豐富的知識拓展,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體會到詩歌的優(yōu)美語句、深遠意境等。
(二)中學學生在學習詩歌鑒賞時也存在著很多的失誤和不足之處
1.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完善,學習目標不明確。中學生在學習詩歌鑒賞時,正處在青春叛逆期,思想浮動,根本靜不下心來慢慢感受以及細細品味一首詩的韻味和意境。學生對于詩歌鑒賞的學習,最多就是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下課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去套填答案,根本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和思想內(nèi)涵。學生沒有制定和總結(jié)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味地跟著教師的步伐,照搬照抄教師所講授的內(nèi)容。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合自己,造成學習熱情不高漲、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不好等問題。學生在學習詩歌鑒賞時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認為只要會背誦詩詞就可以了。但是學習詩詞,不僅要學會背誦,還要學會理解和融會貫通。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為詩詞鑒賞的學習指明方向和道路,使得學習熱情高漲,信心倍增。
2.學生缺乏必備的文學常識,文學素養(yǎng)不高。學生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沒有廣泛的涉獵文獻書籍,造成了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不高,缺乏知識儲備。學生沒有廣泛的閱讀和鑒賞詩歌,不能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內(nèi)涵,于是學生常在考試時或平常訓練時不知道如何下筆,一味地照搬照抄教師所講授的答題模式和方法,沒有絲毫新意。
二、針對上述情況提出的一些改進措施
(一)教師必須注意改進自身的不足,積極響應新課標的號召
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內(nèi)涵,在授課時旁征博引、激情充沛,讓學生喜歡上詩歌,喜歡語文課。
2.不斷改進教學手段,使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授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詩詞鑒賞的興趣。如:讓學生上臺進行詩歌鑒賞的講解,表達自己對某一首詩歌的看法與想法,讓學生通過當“小教師”學會多角度、多層次的進行思考和學習,深度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與感情。
3.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了解并解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問題,指引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4.不斷豐富教學內(nèi)容,增加課外知識的講授。教師要學會不再局限于課本、考綱上的內(nèi)容和知識,多講授課外知識,讓學生領(lǐng)略到詩歌的風采與魅力,體會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人騷客的思想。
(二)學生在展開詩詞鑒賞的學習過程中,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應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回答問題時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想,自己的獨特見解,勇于向現(xiàn)有的答案說“不”;學生應在積累中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文化素養(yǎng),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學生應主動積極閱讀大量的課外詩詞,逐漸把握和領(lǐng)悟詩詞的魅力以及學習詩詞的方法。
總而言之,實踐出真知,教師要不斷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制定出一套最完善的方案進行改革和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楊銀花.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淺析[J].新課程導學,2016,000(005):57.
[2]夏新霞.鑒賞古詩詞感悟妙趣樂——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賞析教學[J].文理導航(上旬),2018,000(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