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靜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比較貼近,這使道德與法治教學逐漸變得生活化。但是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使教學無法順利開展。所以本文對中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常見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簡要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學;道德;法治;生活化;教學;常見問題
中學時期的道德法治教育對青少年建立良好道德、樹立正確思想有著重要影響,同時道德法治教育也可以為中學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在道德教學和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對法治和道德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法律條例和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從而使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一、中學道德和法治生活化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
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革和發(fā)展,教育部門提高了對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要求。想要使中學生可以在新時代更好的發(fā)展,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實際生活與道德法治教學相融合,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樹立良好的品德,提高對法律的認識[1]。但是,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落后,依然用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教學,將書面知識理論一味地填塞給學生,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離,使學生無法認識到道德標準和法律條例的重要性,也就無法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成績,用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生對道德法治的了解。這樣不僅達不到教學應有的目的,而且會使學生失去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法有效進行。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書面上的知識理論一味地傳輸給學生,也不使用案例加以解釋。由于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僅僅記住書本上的理論,但是卻不懂這些理論該如何運用。不僅如此,這樣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道德法治知識失去興趣,從而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效率不高。在中學課堂上,教師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2]。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面對學生的錯誤,應該及時制止并指導學生改正,面對自身的問題,應該勇于承認,并及時反省及時改正。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
(三)生活化教學模式不足
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大部分教師看來,數(shù)年來所累積的教學經(jīng)驗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適合學生的。正因為一些教師存在這樣的想法所以生活化教學模式難以走進課堂,也就無法充分展現(xiàn)其優(yōu)勢,從而無法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中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方法
(一)道德法治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中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過于枯燥和沉重,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出現(xiàn)學生的學習質量較差,課堂效率不高的問題。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將生活中的道德法治案例融入到教學當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例如,2018年10月28日,公交公司駕駛員冉某與乘客劉某發(fā)生爭吵,雙方爭執(zhí)逐步升級,并相互有攻擊性語言。之后兩人發(fā)生肢體沖突,冉某用右手往左側急打方向,導致車輛失控向左偏離越過中心實線,與對向正常行駛的紅色小轎車相撞后,沖上路沿、撞斷護欄墜入江中,事故造成15人死亡。在道德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此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教師通過這樣的真實案例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增加多層次的問答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創(chuàng)造教學情景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和運用道德法治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設置一些相關情景,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應盡的義務一課時,教師可以以贍養(yǎng)義務為例,讓學生分別扮演年邁父親和經(jīng)濟能力良好的兒子[3]。通過這樣的情景教學,同學們可以在歡樂中深刻體會道德教學和法治教學的重要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也對法律法規(guī)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想要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yǎng)進一步提高,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效率進一步提高。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法治和道德的力量與魅力,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實踐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從實踐中感悟出道理,才能夠更深刻的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識。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展,可以使學生更加高效的認識社會法律條例和道德素養(yǎng)標準。在中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枯燥的書面知識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相結合,從而對道德和法治所包含的能量和意義有著深入的了解,引導學生在可以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所以,中學教師在作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法治和道德的重要性,從而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高效開展。
結束語:總體而言,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生活化教學開展過程中,為了提高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從而促進道德法治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道德知識和法治知識。
參考文獻
[1]陳俊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0,1(1):52.
[2]喬義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5):54-55.
[3]汪劍鋒.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才智,2019(3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