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鑫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肺癌患者組織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的影響因素。方法:本院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納入79例老年肺癌患者開展研究。收集本組所有研究對象一般資料,且患者均開展EGFR突變檢測,并從年齡、性別、病程、臨床分期、淋巴結轉移以及侵犯胸膜等多方面分析EGFR突變發(fā)生情況。結果:TNM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發(fā)生轉移、有侵犯胸膜吸煙史的患者EGFR突變發(fā)生率顯著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淋巴結未發(fā)生轉移、未侵犯胸膜及無吸煙史的患者(P<0.05)。結論:老年肺癌組織EGFR發(fā)生突變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吸煙、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及侵犯胸膜。
關鍵詞:老年肺癌組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影響因素
肺癌屬于呼吸科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以咳嗽咳痰、痰中帶血或咯血、胸悶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本病早期不具有典型臨床表現,80%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錯過手術最佳治療時機,故臨床目前針對肺癌治療方式以放化療為主。有學者發(fā)現,臨床影響肺癌治療成效的一項主要因素為患者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發(fā)生突變,其不僅對療效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從而造成患者生存質量下降[2]。故本研究針對老年肺癌組織中EGFR發(fā)生突變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案
1.1一般資料
本文將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79例老年肺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年齡范圍在62~84歲,均值(73.04±5.68)歲。
1.2方案
采集本組肺癌患者手術切除腫瘤組織5g,使用研磨法對組織進行研磨,隨后加入5ml細胞裂解液,常溫下靜置30min,使用離心機以10000r/min的速度開展離心操作;再將氯仿加入Trizol試劑裂解的樣品內(每1ml樣品加0.2ml),實施裂解操作,置于4℃冰面上,s使用無酶RNA沖洗液洗滌,再使用離心機(轉速10000r/min)進行5min離心操作,獲取RNA?;旌弦合冗M行3min干?。?0℃),取出后立即冰水浴確保管內外溫度一致后,將逆轉錄酶MMLV0.5μl加入其中,隨后進行60min水浴(37℃),室溫放置5min使其完全溶解,最終逆轉錄成cDNA。再將SYBR Green染料加入反應體系中,經正向、反向引物后上機,開展40個循環(huán)操作。
1.3數據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行χ2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意義。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一般資料為自變量,P=0.05為逐步篩選變量的標準。
2.結果
2.1本組患者EGFR突變單因素分析
79例老年肺癌患者EGFR發(fā)生突變49例,未突變者30例,其中TNM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發(fā)生轉移、有侵犯胸膜及吸煙史的患者EGFR突變發(fā)生率顯著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淋巴結未發(fā)生轉移、未侵犯胸膜及無吸煙史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2.4影響因素
將上述因素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fā)現,吸煙、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及侵犯胸膜是導致老年肺癌患者EGFR發(fā)生突變的影響因素,如表2所示: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肺癌患病率也逐年遞增;大氣污染、吸煙、電離輻射、與化學制劑接觸、遺傳及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等均屬于肺癌發(fā)病高危因素[3]。其中老年肺癌群體病死率較高,此類患者使用化療藥物不僅會產生嚴重消化系統反應、炎癥反應等狀況,還容易并發(fā)靜脈炎、肺纖維化,導致機體耐受力較差、療效欠佳,進一步對其生存質量產生不利影響[4]。
本文通過影響因素分析發(fā)現,老年肺癌患者EGFR發(fā)生突變與吸煙有關,分析原因為煙草內所含成分亞硝酸鹽類物質能夠通過BaP細胞色素P450s酶系催化代謝重要產物,其可以與核酸堿基及蛋白質氨基酸殘基親核基團共價結合形成合物,對肺細胞DNA造成損傷。TNM分期為Ⅲ~Ⅳ期也屬于EGFR突變的獨立影響因素,EGFR能夠通過絡氨酸磷酸化激活癌細胞膜的糖蛋白,從而對癌細胞起到周期性調控作用,依賴性激活蛋白轉錄及翻譯,導致G1/S期比率增加,從而降低G0細胞數量。淋巴結轉移:EGFR能夠促進癌細胞病灶部位組織局部血管新生,使得局部腫瘤組織血流灌注提高,導致癌細胞發(fā)生浸潤及擴散的風險增加;侵犯胸膜:EGFR蛋白會導致細胞間錨合情況欠佳、產生縫隙,并使細胞基底膜完整性下調,對癌細胞轉移及浸潤起到促進作用。陳輝娥、姜訓忠、聶鴻[5]等人研究也指出,EGFR突變對淋巴結浸潤影響主要與淋巴結黏附因子表達有關,在臨床分期主要與癌細胞變形能力、浸潤能力以及對基底膜組織突破力有關[6,7]。
綜上所述,老年肺癌組織中EGFR發(fā)生突變與患者吸煙、TNM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轉移及侵犯胸膜存在密切關系,臨床可根據這些影響因素明確肺癌晚期EGFR突變患者臨床特征。
參考文獻:
[1]朱森林,齊宇,張春敭, 等.肺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9,33(10):1002-1004.
[2]陳琳,郭華,孫亞麗, 等.非小細胞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ALK基因檢測及其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9,35(11):1739-1743.
[3]于恪,呂勤,高波, 等.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患者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情況及術后預后影響因素[J].廣西醫(yī)學,2020,42(7):796-800.
[4]王超,張九進.??颂婺嶂委煴砥どL因子受體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效果的影響因素及預測指標[J].廣西醫(yī)學,2019,41(14):1758-1762,1766.
[5]陳輝娥,姜訓忠,聶鴻, 等.老年肺癌組織中EGFR突變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與腫瘤病理學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11):1810-1813.
[6]陳輝娥,姜訓忠,聶鴻, 等.老年肺癌組織中EGFR突變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與腫瘤病理學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11):1810-1813.
[7]謝景臣,李偉斯,翁陽, 等.老年人肺癌組織學類型與臨床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28):47-48.
(丹陽市中醫(yī)院病理科?江蘇丹陽?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