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莊子·至樂》篇思想淺析

2020-09-10 23:55何麗媛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4期
關鍵詞:生死觀莊子啟示

摘要:《莊子》一書是研究莊子學派思想的重要材料?!肚f子·至樂》篇中包含了莊子“至樂無樂”思想,并且可以從中看出莊子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莊子的“至樂”,超越現(xiàn)實,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無論是“至樂”思想還是生死觀,對現(xiàn)代社會都有很大的啟示和價值。

關鍵詞:莊子;至樂;生死觀;啟示

引言

《至樂》屬于《莊子》外篇。外篇主要是繼承和闡發(fā)內篇的思想,對莊子的思想有所發(fā)展。目前對《莊子·至樂》篇的研究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1.從美學思想、審美意識的角度對莊子至樂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進行闡述。張靜(2005)認為,莊子的“至美”“至樂”實際上是一種物我兩冥、與自然相互融入的和美境界,這種境界包括了最高的美以及審美高峰體驗,體現(xiàn)了莊子崇尚自然、倡導真情的美學情趣,對莊子來說,至美就是至樂。祁志祥(2011)指出,莊子的“至樂無樂”是一種獨特的美感論,揭示了道家審美活動的情感特征。人類的美感活動包括兩類:一種是有樂之樂,這種樂不會長久,稍縱即逝,因此是淺度審美;另一種是無樂之樂,情感是靜止不動的,可長期保存,是深度審美。2.探討莊子“逍遙”“自由”的精神追求與至樂的人生體悟之間的聯(lián)系:劉笑敢(2008)認為,莊子所追求的樂都在于精神感受,在于超越現(xiàn)實束縛的自由的感覺,在于獨與天地萬物相往來的體驗,是一種精神的滿足。3.比較莊子與孟子關于“樂”的思想:張瑞(2015)對孟莊之“樂”進行比較,認為二者都注重心之樂和修養(yǎng)功夫,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同樂與獨樂、入世與游世、修養(yǎng)方法等方面的差異。

本文首先介紹《莊子·至樂》的內容,從內容中概括出莊子“至樂無樂”思想,莊子的生死觀,最后總結這兩種思想對現(xiàn)代的啟示,以期對《莊子·至樂》篇思想進行探討。

一、《莊子·至樂》內容概括

《至樂》是《莊子》一書中的外篇,該篇以首句中出現(xiàn)的“至樂”二字作為題目,共包括了七個部分,討論了如何看待人的生死以及什么是最大的快樂。

第一部分從“天下有至樂無有哉?”至“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到底有沒有最大的快樂呢?莊子認為“至樂無樂,至譽無譽”,最大的快樂就是沒有快樂,最高的榮譽就是沒有榮譽。

第二部分從“莊子妻死”至“故止也”,講述了莊子妻子死后,莊子不僅不哭反而“箕踞鼓盆而歌”的故事。莊子認為,人的生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一樣,是一種自然的行為,也就是所謂的“命”。

第三部分從“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伯之丘”至“我又何惡焉”。這部分主要講述支離叔和滑介叔觀察變化,認為“死生為晝夜”,人的生死就如同白天和黑夜交替運行一樣。

第四部分從“莊子之楚”至“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通過髑髏之口說出了人生在世所遭受到的痛苦和勞累。

第五部分從“顏淵東之齊”至“是之謂條達而福持”,通過孔子之口講述魯國國君養(yǎng)鳥的故事,認為人為的強求只會適得其反,應該順應自然,君王更應該“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第六部分從“列子行”至“予果歡乎”,列子看到髑髏有感而發(fā),認為人的生死都不足以憂愁和快樂。

第七部分從“種有幾”至“皆入于機”,這是本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說明了萬物的演變,萬物都產(chǎn)生于“機”,最后又都回歸于“機”,人也是一樣的。

綜上,《至樂》篇有兩大內容:什么是“至樂”以及對于生死的態(tài)度和觀念。

二、“至樂無樂”思想

《至樂》篇的第一部分,首先討論了“至樂”。“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世俗的人們,尊崇的是富有、高貴、長壽、善名;所愛好喜歡的,是身體的安適、豐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飾、絢麗的色彩和動聽的樂聲。世俗的人,認為低下的是“貧賤夭惡也”所痛苦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莊子認為,“其為形也亦愚哉”,這樣的做法是愚蠢的,人們被這些外在的名譽、富貴等東西所拖累,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也就是說,莊子所認為的“至樂”,與世俗中感官的快樂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莊子的“至樂”是什么?莊子認為,“無為誠樂矣”。在這里,莊子提到了“無為”“誠樂”?!罢\樂”指發(fā)自內心的、真正的快樂,即“至樂”。郭象注:“夫無為之樂,無憂而已”。莊子把“無為”看作是“至樂”的本質,“無為可以定是非”,只有無心于萬事萬物的是非,才可以得到“至樂”。

莊子認為,“活身”是“至樂”的價值之所在。對財富、地位的追求,會把人們“囚禁”在內,對“身”造成不好的影響,“其為形也亦外矣”“其為形也亦疏矣”,這里的“身、形”不僅僅是外在的、可見的肉體本身,更是生命本身。“至樂”對外在的形體和內心的快樂自得都有積極的作用。“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無為”在這里被再次提到,可見“無為”在“至樂”中的重要性。

最后,莊子提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陸樹芝注:“至樂則無世俗之樂,猶之至譽則不爭一時之名也?!保憳渲?,第204頁)也就是說,“至樂”是超越甚至蔑視世俗的感官享樂,是超脫一切的、只注重生命內在的“樂”,但這又是“俗之所大苦也”,世俗中的人們無法放棄對外在事物的追求,得到就開心,得不到就憂愁、痛苦,因此莊子說“至樂無樂”,最大的快樂就是沒有快樂。

總的來說,莊子認為的“至樂”是與“無為”相關的?!爸翗贰笔浅撌浪字畼返?,真正關注的是生命本身的快樂,通過“無為”,停止對萬事萬物的是非爭斗、追逐,得到內心的愉悅。

三、莊子的生死觀

《至樂》篇中,可以看出莊子對于生死的態(tài)度。莊子認為生和死,是自然的規(guī)律,從自然中來,最終也歸結于自然。第二部分中,莊子指出,“本無生”,是通過演化才有了生命,“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氣,是最根本的,通過“氣”,演化出了形體,有了形體,演化出了生命,“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

莊子把個體生命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肚f子·至樂》中講到,莊子妻子死后,莊子不僅不哭反而“箕踞鼓盆而歌”的故事。莊子認為,人的生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一樣,是一種自然的行為?!安蝗弧J瞧涫妓酪?,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薄八郎鸀闀円?。”可見,莊子對于生死有一種超然、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認為生死是順應自然規(guī)律罷了。

莊子是重生的。莊子認為,世上的人們所尊崇的是富有、高貴、長壽以及善名,喜歡的是“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如果不能得到,便會痛苦、悲傷,“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敖袷浪字樱辔I項壣匝澄?,豈不悲哉”。人們被名或利或一些其他的外物所累,損害了自己的身體,自然的本性,是愚蠢、可悲的行為。

在第六部分,列子對髑髏的話語“若果養(yǎng)乎?予果歡乎?”,認為人的生死都是不足以憂愁和快樂的,死亡最終是回歸了大自然。

“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莊子認為,萬物都是在自然之中演化而來的,最終又回歸到自然中去。人也是一樣的。世俗中,人們會為親人的去世而悲痛,但莊子眼中,他們只是回歸到自然中去,把生死看做一個普遍的、順應自然的、超越生死界限的事情。

四、對現(xiàn)代的啟示

莊子的“至樂”“生死觀”,都在強調“無為”“順應自然”,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地方。莊子思想中,認為人應該不被外物所累,反對“人為物役”,不主張通過人的主觀性去改變一些現(xiàn)實中的束縛,希望回歸原始,這是消極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歷史只會向前發(fā)展,人從本性中看,就是有欲望的,不可能完完全全的摒棄外在的事物,這是虛妄的,是消極的一面。莊子的人本思想是基于當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的被動性思考,現(xiàn)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更多的是對人的幸福和尊嚴的主動追求。

莊子的思想中也有積極的部分,對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大借鑒意義。首先,有助于人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很多精神和心理疾病隨之出現(xiàn),且有精神、心理困境的人日益增多。莊子所主張的徹底擺脫人欲、物欲的束縛,從而得到自由、解放,對待生死豁達樂觀的態(tài)度,通過超越現(xiàn)實的束縛、枷鎖,達到精神上的自由,心靈上的平靜閑適,獲得“至樂”,在生活中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

其次,有助于人們精神境界的提升。如前所述,人的物質生活條件日益豐富,但精神生活卻相對匱乏。很多人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我,只是疲于奔命或是紙醉金迷,“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對人生的意義失去了思考。在物質基礎之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應是人生的最終追求。

結語

莊子及其學派主張廢棄文化,回歸原始,思想的消極面自不待言。然而,莊子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快樂觀,在現(xiàn)代社會有其積極意義。莊子所追求的樂在于精神感受。現(xiàn)實的苦是人在世俗生活中所受的拘束或奴役,是人們無法擺脫現(xiàn)實的處境?!爸翗贰痹谟诔浆F(xiàn)實束縛的自由的感覺,是一種精神的滿足,但不是現(xiàn)實欲望的滿足?!爸翗窡o樂”思想有助于人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及人們精神境界的提升。

注釋:

[1] 郭象,成玄英《南華真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卷二十。

[2] 《莊子·雜篇·讓王》

參考文獻:

[1]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

[2]張靜.由“虛室生白”到“至美至樂”[D].武漢大學,2005.

[3]吳江玲.“至樂無樂”的美學意蘊研究[D].武漢大學,2019.

[4]劉笑敢.莊子之苦樂觀及其現(xiàn)代啟示[J].社會科學,2008(07):12-22+189.

[5]王焱.論莊子的快樂觀[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04):591-595.

[6]劉旭陽,謝麗芳.淺議莊子的快樂觀——“至樂無樂”[J].語文學刊,2011(19):21-22+29.

[7]祁志祥.“自適其適”、“至樂無樂”——莊子美學新探[J].廣東社會科學,2011(03):66-71.

[8]張方玉.論莊子“至樂無樂”的幸福境界及其現(xiàn)代啟示[J].道德與文明,2013(02):27-31.

[9]尚偉.淺析《莊子》的美學思想及當代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07):76-77.

[10]崔幸.《莊子·至樂》篇思想淺析[J].華夏文化,2017(01):24-25.

[11]尚建飛.莊子的“至樂”及其價值內涵[J].哲學動態(tài),2018(08):40-46.

作者簡介:

何麗媛(1995—),女,漢,甘肅涇川人, 碩士在讀,單位:煙臺大學,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猜你喜歡
生死觀莊子啟示
Dancing for theDead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弒他”與“自戕”
《莊子說》(二十二)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fā)展經(jīng)驗對我國的啟示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五)
試析日本人的生死觀及其成因
同江市| 五华县| 正阳县| 太保市| 普安县| 长子县| 龙山县| 固阳县| 灵宝市| 毕节市| 澳门| 新余市| 博兴县| 定兴县| 宁南县| 平塘县| 正安县| 托里县| 小金县| 台山市| 柳河县| 正宁县| 荔波县| 开原市| 科尔| 象州县| 孙吴县| 宁夏| 林芝县| 分宜县| 嘉义县| 黑龙江省| 陆川县| 本溪| 江都市| 婺源县| 榕江县| 八宿县| 扶风县| 泸州市|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