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燕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2019.1-2020.1,本院急診科一共收治心肺復蘇患者116例,按照雙色球分組法分組,基礎組58例實施基礎護理,干預組58例實施急診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組的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抽搐、煩躁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基礎組(P<0.05)。兩組干預前的心率、平均動脈壓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組干預后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均高于基礎組(P<0.05)。結論:心肺復蘇患者實施急診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康復,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值得推薦。
【關鍵詞】急診護理干預;基礎護理;心肺復蘇;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3-0-01
心肺復蘇主要用于急診科心臟驟停患者,這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搶救手段,通過心肺復蘇,增強混著的恢復效果,維持患者機體健康,避免患者體內多種器官因心臟驟停造成不可逆性損傷。再者,心肺復蘇可有效維持人體心腦功能,可為混著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生存幾率。但是,想要提高心肺復蘇效果,還需實施相應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才能在保證心肺復蘇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復蘇效果,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1]。本研究主要對比分析心肺復蘇患者采用基礎護理、急診護理干預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9.1-2020.1,本院急診科一共收治心肺復蘇患者116例,按照雙色球分組法分組,每組58例?;A組男女患者各有32例、26例;年齡范圍21-83歲(52.43±5.98)歲。干預組男女患者各有30例、28例;年齡范圍21-82歲(52.04±5.9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基礎組58例按照急診科護理的相關流程實施基礎護理;
干預組58例實施急診護理干預,①病情監(jiān)測:心肺復蘇后,護士需加強患者的心電監(jiān)護、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及時分析患者的體溫、面色、脈搏、血液、排尿量等是否出現異常,一旦出現異常立刻進行對癥處理。同時,還需合理調節(jié)室內溫濕度,提高患者舒適度,預防腦組織再次灌注損傷。②體位干預:心肺復蘇后必須加強患者的體位干預,促使患者始終保持平臥狀態(tài),在患者的頸部、腋窩下放置軟墊,提高患者的體位舒適度。③呼吸道干預:為保證患者順暢通氣,護士需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及時清除分泌物,避免患者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維持呼吸道通暢。若患者需要進行氣管插管,則在操作過程中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妥善固定插管,預防插管移位損傷患者氣道。同時,還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定時更換插管,保證患者氣道濕潤度始終維持在標準范圍內,合理控制低壓氣囊的放氣頻率,預防患者出現誤吸、反流等異常現象。④環(huán)境護理:為保證臨床療效,護士必須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質量環(huán)境,保證病房內溫濕度適宜,定時開窗通風兩次,及時拉開窗簾,保證室內光線充足。盡可能與患者家屬做好工作,減少人流量,護士護理工作盡可能集中在同一時間段,避免影響患者休息。⑤心理護理:在患者意識恢復清醒后,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情緒評估,明確患者的負面情緒,及時緩解患者的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促使患者盡可能平和的面對疾病。治療期間,需密切關注患者情緒、心理的變化,及時對癥下藥,調節(jié)患者的情緒與心理狀態(tài)。護理期間,耐心解答患者疑問,不斷安慰患者,鼓勵患者,讓患者積極配合臨床工作。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的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抽搐、煩躁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率、平均動脈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干預組的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抽搐、煩躁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基礎組(P<0.05)。見表一。
2.2兩組心率、平均動脈壓比較
兩組干預前的心率、平均動脈壓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組干預后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均高于基礎組(P<0.05)。見表二。
3 討論
心臟驟停的發(fā)生與心血管疾病、心臟功能衰弱、心臟循環(huán)中斷等因素密切相關。發(fā)生心臟驟停后,人體會出現缺氧缺血等異?,F象,嚴重時患者會猝死。心肺復蘇術可有效搶救心臟驟?;颊撸捎行Ц纳苹颊叩哪X部、心臟缺氧缺血現象,可維持機體功能,可為患者搶救爭取有效時間[2]。
但有研究[3]明確指出,在心肺復蘇后實施急診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率與動脈壓水平,可減少治療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急診護理干預是一種囊括病情監(jiān)測、呼吸道護理、體位干預、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等內容的干預方案。實施急診護理干預,可保證患者始終維持有效通氣狀態(tài),可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氣道誘發(fā)誤吸反流、窒息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可提高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再者,急診護理干預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及時調節(jié)患者情緒,促使患者始終積極、平和的面對疾病,配合臨床治療。
綜上可知,心肺復蘇后實施急診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馬靜.優(yōu)化護理急救流程對急診心肺腦復蘇搶救應用效果及預后分析[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9,32(6):540-541.
[2]劉瑜.急診護理干預在心肺復蘇后患者中的應用以及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29(35):219-220.
[3]蔣朝玲.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2):122,136.